第四輯 求學問道篇2(2 / 3)

其實,她進入這家公司才短短—年多的時間。剛剛踏進這家公司時,有很多好朋友提醒她,在外企就職難度非同一般,再加上兩個不同國籍的老板,肯定會難上加難。

剛進公司時,老板隻把她當成個幹雜事的小職員,總是派她做些雜碎的事情,而同事們隻當她是個毛孩子,高興時和她開開玩笑,不高興時根本就視她而不見。這樣的日子對孫可來說真的是很大的煎熬,為此她不知道流了多少委屈的眼淚。但她始終忍耐著,並堅持不懈地學習,尋找著表現自己的機會。

每天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後,孫可就尋找機會熟悉公司的業務流程:她把自己所能見到的各種文件,統統搬到自己的工作台上,有空就認真翻閱琢磨。因為存在外文的文字障礙,她的工作台上每天都擺放著她的兩位無聲老師——英文字典和法文字典。每天一有閑暇時間,她就會不厭其煩地去翻看,久而久之,她對公司的業務可以說了如指掌,這為她進入通暢的良性工作循環狀況做了堅實的鋪墊。

她對公司業務越來越熟悉的同時,她的外文水平也在突飛猛進,這種速度令她自己都非常吃驚——在閱讀業務方麵的外文文件時感覺到盲區少多了。

兩位老板不禁對這個普通女孩刮目相看,沒過多久,便決定讓孫可擔任總經理秘書。實際上,在這個公司,秘書的職務幾乎相當於副總,因為公司的日常事務都由秘書來打理。

孫可沒有為這突如其來的調升而沾沾自喜,她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現代知識來武裝頭腦,是很難在這家公司長期立足的。所以,她給自己製訂了嚴格的學習計劃:每天堅持學習外語和計算機。她從來沒有想過要給自己一個休息日。

公司正常的五天工作日,她堅守工作崗位。身為老板的秘書,她必須為老板每天的活動做好周密的安排,讓老總能有條有理地處理好各種事情。為此,她常常都要加班,時間在她那兒已被擠壓得沒有什麼空隙。晚上,她還要上學習班。由於經常加班的原因,往往是別人都快下課了,她才急匆匆地趕到,抱歉地向老師打個招呼後,全神貫注地進入學習狀態。就是這樣,她一直堅持著學習。她說:“為了豐富自己的頭腦、為了讓自己能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必須這樣做,而且我也喜歡學習。”

正是這樣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她不僅在這家人才濟濟的外資企業站穩了腳跟,還備受重用,成為總經理的秘書。

智慧總結

做學問沒有捷徑可尋,講究個勤字,勤中有苦,苦中有樂,所謂“讀書之樂無竅門,不在聰明隻在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老師隻能夠起到引導作用,要想有高深造詣還得靠自己苦下工夫。

9.閑時學習,急時有用

【原文】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釋義】閑暇的時候不能虛度光陰,要充分利用這樣的寶貴時光,多學些東西,多做些事情,這樣到忙碌緊張時對你會有很大的益處;安靜的時候不能白白將時間消耗掉,要利用這段時間來思考問題,在做事的時候就會有條有理;獨處的時候,要能夠保持光明磊落的行事作風,既不產生邪念也不做壞事,這樣在社會生活中,就會永遠受到別人的尊重。

日積月累,學問天成

乾隆皇帝登基30周年,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可謂江山穩固,普天同樂。乾隆皇帝高興之餘,想借助30年慶典之際,效仿秦皇漢武舉行封禪大典,以便像他們一樣留名於後世。

於是,乾隆皇帝在這年秋天率領文武群臣到泰山行封禪大典。封禪,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隆重的祀天大典。“封”是築壇於泰山之頂以報天功,而“禪”則是除土於泰山下的小山以報地功。

乾隆皇帝很快率領封禪隊伍進駐濟南,略加休息,便開始飽覽濟南的秀色風景。濟南城內幾乎家家流水,戶戶垂楊。而乾隆皇帝住的濟南第一庭院——遐園,更是古木蒼翠、曲水虹橋、幽靜典雅。本來就愛好遊山玩水的乾隆皇帝見到這樣的宜人風景當然是遊興大發,於是,讓和珅、紀曉嵐同他一起乘小船遊湖。

君臣三人乘小船很快遊到了湖心的曆下亭。此亭始建於北魏,一眼望去雕梁畫棟,極其華麗壯觀,湖麵上,波光粼粼,荷葉迎風擺動,岸邊綠柳婆娑,樓台亭樹,掩映其間,四周景物倒映湖中。他們深深陶醉於這景色之中。

乾隆忽然問道:“風景如此優美、建築如此壯觀的曆下亭,應該有很多文人騷客為此做過詩文吧?”

和珅馬上回答:“有……”

乾隆問:“有哪幾位詩人做過怎樣的詩句啊?”

和珅瞠目結舌,無言以對。紀曉嵐答道:“微臣記得杜甫在《陪李北海宴曆下亭》這首詩中,有兩句做得甚妙,曰:‘海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乾隆皇帝連聲稱讚,和珅在一旁羞得滿臉通紅。

三人繼續遊湖,一路邊觀賞邊品評,不知不覺間便遊完了濟南四大名泉中的三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此時已是黃昏時刻,於是紀曉嵐、和珅勸皇上回遐園休息,翌日再遊。乾隆見天色已晚,便同兩位侍臣返回住所。在途中,乾隆突然問道:“常說濟南有四大名泉,我們今天隻看了三泉,那另外一泉是什麼啊?”

紀曉嵐馬上回答:“應該是金錢泉”。

乾隆皇帝點頭道:“對,就是金錢泉,你去過那裏?”

紀曉嵐答道:“微臣尚未去過。隻是初到之日,臣向府尹要來一部《濟南府誌》,看了上麵的記載。”

乾隆皇帝誇讚道:“好,好!你果然是個飽讀詩書、勤勉上進的才子啊。”

乾隆皇帝率領群臣登泰山。一路上文武群臣簇擁在乾隆帝的左右,浩浩蕩蕩,好不壯觀。中午時分,他們來到鬥母宮。在鬥母宮稍事休息,簡單吃了點東西後,他們便又繞過幾條山路沿大道繼續登山。很快過了朝陽洞,來到了一個兩麵奇峰對峙、滿山奇形怪狀的古鬆之地,這個地方叫做對鬆山。來到此處,就像進入了蒼翠畫卷之中。群臣看著滿山秀色,聽著山間的潺潺水聲和陣陣鬆濤,連連讚歎。乾隆帝當然也頗有同感,於是便命人呈上筆墨,不假思索地在岩壁上揮筆寫下“岱宗絕佳處”五個大字。

隨後,君臣繼續登山,攀至摩天閣時,已是晚飯時間了。乾隆君臣在碧霞宮用了晚膳,並且在此住了一晚,第二天便早早起來到玉皇頂看日出。此時的乾隆皇帝異常興奮,吟詩作對的興致當然也漲到最高,他讓紀曉嵐、劉墉、和珅等人或吟詩或作對。待一一做過之後,才到玉皇頂附近的東嶽廟祭祀,之後,又來到廟北的彌高岩下。這時,乾隆皇帝忽然想起《論語》裏的一個句子,便想借此考一考紀曉嵐,於是他對身邊的紀曉嵐道: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吟完此句,乾隆便洋洋自得地等著看紀曉嵐無言以對的樣子。誰知紀曉嵐不假思索地對出: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焉。

同樣是《論語》中的句子,對得工整又流暢,頗有渾然天成之感,在場的人包括乾隆皇帝都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