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也許有些東西不是馬上能用到的,但是利用閑暇的時間多讀點書,總是沒有壞處的。而且,有些在平時覺得最沒有用的東西,在關鍵時刻就可以派上用場,這樣還可以避免好多尷尬的場麵。
十年之功,七步成詩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春正月,曹操逝世,死前傳遺命曹丕為世子。然後發喪,令諸子前來奔喪。命令傳到臨淄,臨淄侯曹植竟不來奔喪,曹丕派使者前往臨淄問罪。
不一日,使者回報,說:“臨淄侯每日與丁儀兄弟二人酣飲,悖慢無禮,聞使命至,臨淄侯端坐不動;丁儀罵道:‘昔日先王本欲立我家主人為世子,被讒臣所阻;現今先王喪事未完,便問罪於骨肉,這是為何?’又說:‘我家主人聰明冠世,應當承嗣王位,現今卻沒得到王位。那些廟堂之臣,都不識人才!’曹植因此命武士將使者亂棒打出。”
使者回報曹丕,曹丕聽完大怒,即令許褚領虎衛軍三千,火速至臨淄將曹植等一幹人擒來。曹丕殺掉丁氏兄弟,要處置曹植。曹丕之母卞氏,聽得曹植被擒,其同黨丁儀等已被殺,非常擔心。急忙出殿,召曹丕相見。
曹丕見母親出殿,忙來拜謁。卞氏哭著對曹丕說:“你弟弟曹植平生嗜酒疏狂,都是因自恃才高,故而放縱。你可念同胞之情,留下他的性命。我死後在九泉下也瞑目了。”
曹丕答道“兒也深愛三弟之才,怎能害他?現今要勸他改一改性格,母親勿憂。”
卞氏灑淚入後堂,曹丕出偏殿,召曹植入見。華歆問道:“剛才莫非太後勸殿下勿殺子建?”
曹丕回答:“正是。”
華歆道:“子建懷才抱智,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
曹丕道:“母命不可違。”
華歆獻計道:“人都說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公可召其入內,以才試之。若不能,馬上殺之;如果能,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曹丕應允。
一會兒,曹植入見,惶恐伏拜請罪。曹丕道:“我與你雖是兄弟,又屬君臣,你怎敢恃才蔑禮?昔日父王在世時,你常以文章顯示於人,我懷疑你必用他人代筆。我今限你行七步吟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
曹植道:“請出題目。”
當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隻牛,在土牆之下相鬥,一牛墜井而亡。曹丕指畫說道:“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
曹植行七步,其詩已成。詩曰: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
相遇塊山下,郯起相唐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曹丕及群臣皆驚。
曹丕又道:“七步成章,我認為還是遲了。你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曹植道:“請馬上命題。”
曹丕說:“我與你是兄弟。以此為題。但不許犯著‘兄弟’字樣。”
曹植不加思索,即口占一絕: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完,潸然淚下。其母卞氏,也從殿後出來說道:“兄逼弟為何太急?”
曹丕本想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殺掉曹植,怎奈曹植的確才高。曹丕隻好免曹植一死。
曹植之所以能七步成詩,去除其天賦外,還取決於他平時的學習積累,沒有厚重的學習積累,再有天賦,恐怕也一事無成,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就是很好的例子。
智慧總結
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並不是一朝一夕間的事情,它需要長期的學習和積累。平時要抓緊一切時間,為自己充電,以便儲存能量,這樣在急時才能夠受用。這同時也說明了“閑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的功用,“臨陣磨槍”,“臨渴掘井”,當然是不能從容應對緊急情況的。所以說,一個有作為的人不會錯過積累和磨練自己的機會。
10.德隨量進,量由識長
【原文】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
【釋義】人如果有寬宏的氣度,那麼,他的品德也會隨之而增進,而人的氣度又會隨著人知識和閱曆的增長而更加寬宏。所以說,人如果要使自己的品德深厚,就要讓自己擁有寬宏的氣度,而要想讓自己的氣度寬宏,就不能不增長生活經驗,獲取更豐富的人生知識。
氣度寬宏,唾麵自幹
有人會認為,忍是懦弱、畏懼與喪失自尊的表現,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忍,往往是壯大器量與勇氣的一種智慧。
唐代名相婁師德的弟弟即將出任一個州的州長,赴任之前,來向兄長辭行,並順便向兄長討教做人和做官的經驗。
婁師德問弟弟:“現在,我做宰相,你做州長,別人會怎麼看呢?”
弟弟說:“有些人會妒忌咱們。”
婁師德又問“那你準備怎麼對付呢?”
弟弟認真地說:“我雖然不是很聰明,但頗有忍耐之心,從今以後,如果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臉上,我會悄悄地把它擦幹。別人的妒忌和挑釁,我也不會計較,我裝著不知道,不去管它,這樣就不至於結下冤家,惹事生非。因此,你可以不必為我擔憂了。”
婁師德聽了,搖搖頭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你想想,人家為什麼向你吐口水?還不是為了侮辱你。你如果把吐在臉上的口水擦幹,雖然沒有表示抗議和不滿,但還是違背了別人的意願,掃了他的興。別人沒有達到目的,自然不會罷休,下次可能還要吐到你的臉上。因此你最好讓唾沫留著,讓它自己幹掉。”
弟弟聽了,越發佩服兄長的寬容大度。
品德高尚,舉仇為官
無論古今,以寬恕敵人來增進見識、品德的人不在少數,晉國大夫咎犯就是其中的一人。當時,咎犯和虞子羔素來有芥蒂。一次,晉文公詢問大夫咎犯:“誰去鎮守西河最合適?”咎犯答道:“虞子羔最合適。”文公很驚訝,說:“你不是和他有仇嗎?”咎犯說:“君王是問誰鎮守西河最合適,而不是問誰和我有仇,我不能因為他是我的仇人就不舉薦。”後來虞子羔見到咎犯後感激地說:“你真是寬宏大量、品德高尚的人,不但不計較我的過錯,還將我舉薦給君王,讓我有任西河守的機會。與你在一起,我自慚形穢。”咎犯說:“舉薦你,是因為你的確有那樣的才能,是公事,與你結怨,怨恨你,是私情。我不會因為自己的私人恩怨而對國家大事置之不理,這樣有違我的做事原則,我不屑。你現在可以走了,不然,我就用箭從背後射你,來報我的私仇。”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擁有寬宏大量的胸懷和高深的知識,品德自然就會不斷增進。
智慧總結
有句俗語叫:大人有大量,不記小人過。意指一個人的度量大、能容人。的確如此,有多大的度量能成多大的事業,能容人別人才會尊敬你、擁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