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腎病血清HGF,Cys C和TGF—β1水平及平腎湯幹預的影響
臨床
作者:包慧蘭 葉賞和 樓時先 陸小文 周向峰
[摘要]探討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和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及中藥平腎湯幹預的影響。選擇69例2型DN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6例與對照組33例,觀察組用中藥平腎湯每天1劑,分2次服用。對照組用腎炎舒片每次6片,1日3次口服。8周為一療程。治療前後應用酶聯法和免疫比濁法進行HGF, Cys C和TGF-β1水平測定,並與30名正常健康組作比較。研究表明治療前2組患者HGF水平明顯低於健康組(P[1] 。早期DN多無明顯的症狀和體征。常規檢查尿蛋白多為陰性,給早期診斷造成困難,而患者一旦出現臨床腎病,此時腎損傷已不可逆轉。早期診斷及時幹預可阻止或延緩其發展。血清CysC水平可以敏感準確快捷地反映早期糖尿病腎損傷的程度[2]。而TGF-β1被認為是DN發病的主要介導因子,是腎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又HGF具有抗纖維化和促進再生的作用,被認為是DN的一種保護性因子[3],本文就早期DN患者血清HGF,Cys C,TGF-β1水平變化及自擬中藥平腎湯幹預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
1.1 臨床資料 選自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9例早期DN患者,全部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和國際通用的Mogensen糖尿病腎病分期診斷標準[4]及參照《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5]。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超過20 μg·min-1且在200 μg·min-1以下。納入標準:符合2型DN診斷標準;年齡18~84歲。腎小球的濾過率升高20% 以上; UAER維持在20~200 μg·min-1;尿白蛋白排泄率顯示陽性。
排除標準:尿蛋白定量>3.5 g·d-1,血肌酐(SCr)≥133 μmol·L-1,其他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疾病如危急重症病,嚴重腦、心、肝的髒器病變,癔症和重症精神障礙病;妊娠或哺乳期及近期有妊娠計劃婦女,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齡61~84歲,平均(65.4±12.1)歲,病程3.3~6.8年,平均(4.7±1.2)年;對照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60~82歲,平均(66±13.0)歲,病程3.6~7.0 年,平均(4.1±1.6)年。2組在年齡、性別及病程上具有可比性。另設30例正常健康體檢組:男20,女10人,年齡60~79歲。平均(67±13.5)歲,排除心、肺、腎、肝等重要髒器疾病,無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史,肝、腎功能正常。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全部選用正規胰島素治療,方案均嚴格按血糖標準製訂,做到隨時調整劑量。強調適量運動,飲食控製及降壓等基礎治療。觀察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用自擬中藥平腎湯:生黃芪60 g、鹿角霜 30 g、全當歸15 g、川芎15 g、丹參20 g、水蛭15 g、全蠍15 g、貓須草20 g等。陰虛用熟地黃15 g;陽虛者加熟附子12 g。每天1劑(500 mL),分2次口服;對照組用腎炎舒片 (吉林鹿王製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9991057,0.27 g/片)每次6片,1 d 3次口服。8周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