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治療淋證方劑組方分析(1 / 3)

《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治療淋證方劑組方分析

臨床

作者:孫敬昌 王苗苗

[摘要]運用中醫傳承輔助係統軟件對《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收載的治療淋證方劑進行顯性經驗分析及隱性規律挖掘,可以確定淋證用藥模式和用藥規則,並獲取新方劑。顯性經驗分析得到治療淋證使用頻次50以上的藥物22味,其中以清熱利水通淋藥為最多,其次是清熱涼血和益氣養陰藥,另外,行氣活血、化痰解毒藥也較常使用;出現頻次35以上的藥對34個,3味藥物組合5個。充分反映了淋證用藥規律和配伍特點。隱性規律挖掘得到13個新處方,這些新處方所主證候較多,符合淋證證型複雜的臨床實際。這為淋證新藥研發提供了有益線索。

[關鍵詞]淋證;中醫傳承輔助係統;組方規律;中醫方劑大辭典

淋證是以小便頻、急、澀、痛為特點的病證[1],多見於現代醫學的尿路感染、泌尿係結石、腎盂腎炎、前列腺炎、膀胱炎、泌尿係結核等疾病,為臨床常見、多發病證。目前臨床尚沒有統一的分類方法,為其臨床診斷和治療經驗的總結帶來了許多不便。我國曆代中醫藥文獻中記載了大量淋證治方,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挖掘並總結其用藥規律、組方特點,不僅可以為淋證的臨床治療提供借鑒,而且可為淋證病機的認識提供重要數據信息。

“中醫傳承輔助係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開發的集數據錄入、數據管理、數據查詢、數據分析等為一體[2]的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可根據方劑數據集發現用藥規律,確定用藥模式和用藥規則,采用聚類算法獲取新方劑[3],為方劑組方規律分析及新藥處方發現等提供了便捷快速的統計分析工具[4]。本文運用該軟件對《中醫方劑大辭典》治療淋證的方劑用藥規律進行係統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處方篩選及錄入

從《中醫方劑大辭典》中篩選“主治”項中明確記載治療淋證的方劑,剔除其中組成重複的方劑,得到673首,錄入“中醫傳承輔助係統(V1.1)”。該係統軟件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楊洪軍研究員提供。

1.2 數據分析

通過“中醫傳承輔助係統”中“數據分析”模塊中“方劑分析”功能,進行組方規律分析。首先在“中醫疾病”項中輸入“淋”,提取出治療淋證的全部方劑;其次進行藥物使用的頻次統計,將所有方劑中每味藥物的出現頻次從大到小進行排序;再次進行方劑組方規律分析,將支持度個數設為35(支持度個數表示至少在35首方劑中出現,支持度為5.2%,即某2味藥物A和B同時出現的概率),置信度設為0.6(表示A藥物出現時B藥物出現的概率,本參數越接近1,A出現後B出現的幾率越高),按照藥物組合出現頻次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並進行“規則分析”,即分析所得組合的規則;最後利用聚類分析(核心算法包括改進的互信息法[5]、複雜係統熵聚類[6])進行新方分析,選擇合適的相關係數(衡量強相關和弱相關,本文為8)和懲罰係數(指改進互信息釆用的懲罰因子,本文為5),然後點擊“提取組合”按鈕,發現新組方(核心算法是無監督的熵層次聚類[7])。

2 結果

2.1 用藥頻次

《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治療淋證的673首方劑包含442味中藥,進行頻次統計得到治療淋證使用頻次在50以上的藥物有22味。

統計結果顯示,治療淋證使用頻次高的藥物以利水通淋藥為多,其中主要是清熱利水通淋之品,表明熱淋為淋證的主要類型,臨床較常見,反映了濕熱結聚膀胱為淋證的主要病因病機。清熱涼血藥的使用頻次也較高,表明血淋臨床也常見。

《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說:“血淋者,是熱淋之甚者。”可見熱淋可以發展成血淋。另外,使用頻次較高的還有益氣養陰藥,提示淋證之邪易傷氣、陰,常致氣虛陰虧之證。

2.2 基於關聯規則apriori算法組方規律分析

根據本文所篩選的治淋方劑數量和藥味數,結合經驗判斷以及不同參數提取數據預讀,以支持度個數35從組方中提取出34個常用藥對,5個3味藥物的核心組合。

使用頻次較高的藥物組合以清熱利水通淋藥為主,這與常用藥物的統計結果一致。並體現出陰虛者配伍清熱養陰藥、血熱者配伍清熱涼血藥、濕熱較盛者配伍清熱燥濕藥的配伍特點。

2.3 基於熵方法的新方分析

根據所得治療淋證方劑數目,並結合經驗判斷和不同參數提出數據的判讀,選擇相關係數為8,懲罰係數為5,進行熵方法聚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