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治療淋證方劑組方分析(2 / 3)

2.3.1 基於熵方法聚類的核心組合分析 按照上述相關係數和懲罰係數的約束,基於熵方法聚類,挖掘出可能為隱性規律的3~5味藥的核心組合63組。該分析結果不僅體現了運用關聯規則apriori算法而得到的組方規律,而且發現活血行氣藥的使用較為常見,提示氣滯血瘀在淋證病機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對淋證與氣血運行阻滯有關已有闡述,劉河間雲:“淋,小便澀痛也,熱客膀胱,鬱結不能滲泄故也……熱客於腎部,幹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神無所用。”(《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在治則上朱丹溪提出“流行滯氣”(《丹溪心法·淋》),尤在涇認為“其膏沙石淋,必須開鬱行氣,破血滋陰方可”(《金匱翼·諸淋》)。關於淋證病機張景嶽指出與“積蘊熱毒”有關(《景嶽全書·雜證謨·淋濁》),這在隱性規律核心組合中瀉熱解毒藥的使用相吻合。

2.3.2 基於熵方法層次聚類的新處方分析 在以上核心組合提取的基礎上,通過無監督的熵層次聚類算法,得到用於新方聚類的組合後,進一步組合得到13個新處方。

運用熵層次聚類算法得到的新處方所主證候較多,有氣血陰陽之異、虛實寒熱之別。其中1號方和11號方主要由清熱利水通淋藥組成,熱淋、血淋及石淋之實證可選用之;13號方重在養血滋陰,用於膏淋、勞淋之虛證較為合拍;10號方重在溫補,腎陽虛者可用;4號方能行滯氣,2號方能活血,7號方功可解毒,臨床可辨證使用;8號方則能安神,勞淋之心勞常伴見心神不寧之症,使用此方可謂對證。

3 討論

淋證為臨床常見的腎係病證之一,自《內經》首載淋之名稱後,曆代醫家對其症狀表現、證型分類、病因病機、診斷治療作了深入研究和總結,積累了豐富經驗,創製了大量有效方劑,為大家今天研究、開發治淋新法新藥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並提供了寶貴的臨床資料。

《中醫方劑大辭典》係統整理了我國上自秦、漢,下迄現代(1966年)具名方劑[8],對其中治淋方劑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可以挖掘中醫古今治療淋證的用藥經驗。“中醫傳承輔助係統”軟件一方麵采用規則分析,可實現以頻次為核心的顯性經驗分析,利用該軟件分析得到治淋方劑中各味中藥的使用頻次,利用集成於係統中的apriori算法,選取合適的支持度,可提取出治療淋證2~5味的常用藥物組合。借此不僅可以了解治療淋證的常用藥物及其配伍特點,而且可以把握淋證的常見證候及辨證治療規律。另一方麵“中醫傳承輔助係統”軟件中“新方分析”模塊集成的熵方法,可提取低頻次高相關的藥物組合,實現對組方中隱性規律的發現,包括隱性藥對、隱性核心組合藥物之間關聯性的定量描述、核心藥物組合演化與提取、新處方發現等[2]。分析這類結果,筆者不僅可能得到對淋證病機的新認識,而且通過新方設計,可為淋證新藥研發提供有益線索。

本文運用以上分析方法,發現古今臨床治療淋證使用頻次最多的中藥是清熱利水之品,該結果說明熱淋為臨床常見證型。從清熱涼血藥的高頻次使用看,淋證患者中血淋的發病率很高。另外,益氣養陰藥的使用頻次也較高,說明淋證患者氣陰易耗,正虛邪實病機多見。

從熵方法聚類挖掘出的可能為隱性規律的3~5味藥的核心組合看,活血行氣、化痰解毒藥的使用也不容忽視,應當根據臨床實際並結合不同淋證分型的病機特點加以合理運用。

通過無監督的熵層次聚類算法得到13個新處方,以方測證,這些新處方所主證候有虛實寒熱之別、氣血陰陽之異,與臨床實際相吻合。這為新藥研發提出了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顏平.淋證的命名體係及分類模式[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5):25.

[2] 李健,盧朋,唐士歡,等.基於中醫傳承輔助係統的治療肺癰方劑組方規律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2,24(2):254.

[3] 盧朋,李健,唐仕歡,等.中醫傳承輔助係統軟件開發與應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2,18(9):1.

[4] 唐仕歡,盧朋,李健,等.《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治療哮病方劑組方規律分析[J].中醫雜誌,2012,53(14):1230.

[5] 楊洪軍,趙亞麗,唐仕歡,等.基於熵方法分析中風病方劑中藥物之間的關聯度[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5,11(9):706.

[6] 唐仕歡,陳建新,楊洪軍,等.基於複雜係統熵聚類方法的中藥新藥處方發現研究思路[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09,11(2):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