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黃丸輔助治療中晚期乳腺癌的療效觀察(1 / 3)

西黃丸輔助治療中晚期乳腺癌的療效觀察

臨床

作者:洪日 吳永強 吳越

[摘要]為了探討西黃丸在乳腺癌輔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可行性,該研究對西黃丸用於乳腺癌治療的近期及遠期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將入選本研究的84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平均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每組各42例,患者均曾接受手術治療,並在術後采用紫杉醇+表柔比星+環磷酰胺(TEC)方案進行化學治療。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用西黃丸進行輔助治療。隨訪3個月對近期療效進行評估,評估指標采用2組患者的KPS評分(Kamofsky評分)、病灶穩定率以及治療毒副反應;遠期療效則長期隨訪觀察並比較2組患者總生存率及無進展生存率。該研究發現治療後2組患者KP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1]。中藥在腫瘤治療方麵的開展及研究已經有較長時間,中藥與化療/放療聯用可表現出更好的臨床療效[2]。西黃丸在臨床用於乳腺癌的輔助治療已有數十年。西黃丸由我國清代名醫王洪緒所創,由牛黃、麝香、乳香及沒藥等中藥組成,具有抗腫瘤、抑製耐藥及減輕毒副反應等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西黃丸輔助治療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觀察其近期及遠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於我院住院治療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53.19±4.77)歲。所有患者病變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其中浸潤性導管癌60例,浸潤性小葉癌24例。臨床分期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製定的乳腺癌TNM分期標準進行評判[3],其中Ⅱ期45例(Ⅱa期24例,Ⅱb期21例);Ⅲ期21例,Ⅳ期18例。進行本項研究前,所有患者均已經接受手術治療,其中標準根治術者8例,保乳手術者26例,改良根治術者50例。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乳腺癌之診斷標準;②合並明顯的肝、腎、心髒等重要髒器功能障礙;③合並嚴重感染;④合並嚴重的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係統性疾病;⑤合並嚴重精神疾病及精神失常。將上述入選的84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平均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每組各42例,2組患者在乳腺癌平均年齡、病理分型、臨床分期以及手術方式等方麵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於對照組患者,采用TEC方案(紫杉醇+表柔比星+環磷酰胺)進行輔助化療,具體用藥方案如下:安素泰(paclitaxel injection,澳大利亞科鼎有限公司福爾丁大藥廠)175 mg·m-2靜脈滴注,法瑪新(EPI,美國輝瑞製藥公司)60 mg·m-2靜脈推注,安道生(CTX,德國 ASTA Medica AG)500 mg·m-2靜脈滴注,於化療第1天使用,以每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進行6個周期的治療。所有患者化學治療前均給予昂丹司瓊注射液8 mg(入20 mL生理鹽水靜推)預防嘔吐;在靜滴安素泰前,給予患者苯海拉明25 mg肌肉注射,西咪替丁300 mg靜脈滴注以及地塞米鬆20 mg口服以預防過敏。對於治療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加用西黃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製藥廠,3 g/瓶)口服,3 g/次,2次/d進行治療,每日分早晚餐後口服,1個化療周期為1個療程,共進行6個療程的治療。

1.3 療效觀察

1.3.1 近期療效 在6個療程結束後進行隨訪以觀察近期療效。分別觀察並比較以下指標:應用體力狀況評分(Kamofsky patients health status score,KPS),評分範圍0~100分。臨床療效按照《實用腫瘤內科學》中相關標準進行,具體如下:①對於可測量病變,完全緩解(CR)指所有可測量病變完全消失並持續4周以上;部分緩解(PR)指可測量病灶最大雙徑乘積中和縮小50%以上並持續4周以上;無變化(NC)指可測量病灶最大雙徑乘積中和縮小25%以下並持續4周以上,同時未發現新的病灶出現;進展(PD)指可測量病灶中至少有1個最大雙徑乘積增大25%以上或出現新的病灶,且經過2個化療周期的治療;②對於不可測量病灶,CR指所有可見病灶消失並持續4周以上;PR指病灶總量預計減少50%以上且持續4周以上;NC指經過2個治療周期腫瘤總量預計無明顯變化;PD指原有腫瘤總量估計增加25%以上或有新的病灶出現。治療安全性評價: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急性/亞急性毒副反應分級標準在治療周期結束隨訪時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