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誘發心理需求 撬動思維支點(1 / 2)

誘發心理需求 撬動思維支點

教學實踐

作者:徐子燕

【摘要】目前的教材借助學生身邊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資源,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為低年級孩子提供較真實的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那麼,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將生動活潑的現實情境展現給低年級學生,如何幫助低年級學生從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提升解決問題的策略呢?

【關鍵詞】現狀困難策略方法解決問題

一、現狀分析1.學生現狀。

(1)“你覺得哪類數學題最難?”本題目的被調查人是學生,旨在了解學生主觀的解題感受。經過調查67%的學生認為解決問題類型是最難的數學問題,不難看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2)“你覺得解決問題什麼方法最有效?”本題目的通過調查來了解學生已掌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顯示65%的學生通過反複讀題來理解題意解決問題,極少的學生會采用畫圖的方式幫助解題。

(3)“哪類解決問題困難最大?”本題目主要是了解學生主觀的解題感受。77%的學生選擇純文字敘述的題目。低年級學生受年齡影響對於直觀的、形象的信息易於接受,抽象的文字信息不太敏感。學生的生活經驗、識字量等影響學生理解題意、分析問題。

2.其他方麵的調查。通過以上幾點的針對學生的調查,進而反思新課程背景下的低段解決問題教學,由於都方麵因素造成的偏差,致使有的教師停留於畫圖後生活的具體情境,忽視幫助學生積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有的教師強調解題思路和技能訓練,忽視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一旦麵臨實際問題,學生往往會束手無策。

二、低年段解決問題的教學思考

1.抓住機會滲透。低年級教材中,解決問題沒有係統的教學,它們都是穿插在各年級各個計算教學的課時中。所以要想學生有思維的結構性,在實際教學中,那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有意識的將有連續性的一類解決問題進行方法結構的滲透。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把相關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介紹給學生,給他們提供一個“腳手架”,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支撐。

2.抓住機會遷移思維。所有的數學老師都清楚地知道,數學題型千變萬化,想靠講一道題讓學生理解一類題根本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我們麵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所以每一道題輻射出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方法結構就需要我們老師好好地思考並將之傳授予學生。也隻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加以靈活應用。

如:在二年級(下冊)的配套數學練習冊中有這樣一題:用2、5、8三張卡片,你能擺出哪些三位數?學生對於這道題要麼不知道如何去思考,無法下筆;要麼隨機組合,雖然也能找出答案,但是沒有順序,因而會出現遺漏的情況。於是我趁機引導學生找出排列的方法:先確定百位上的數,再去考慮十位和個位可以怎樣選數。這一方法的滲透使學生在後麵解決教材第25頁的第14題時,就能順利遷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