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是敦煌藏經洞發現1130周年。屆時,將在北京召開“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敦煌召開“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
隨著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的臨近,國內外人士對敦煌文物的命運更加關注。1997年11月,在北京大學勺園召開了以“敦煌文物回歸”為主題的座談會。主持座談會的沈陽協合集團董事長陳巨餘先生及其聘請的美國律師梅爾康·麥克尼爾先生表示希望能為此事貢獻力量,而與會學者在對協合集團關心文化事業表示讚賞的同時,著重圍繞文物回歸的調查研究、法律谘詢、條件時機等展開了討論,發表了各種意見。
敦煌文物回歸,與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存在著的文物流失和回歸一樣,是一個十分複雜、敏感的問題,尤其是從國家收藏文物的角度講,回歸涉及到一係列的法律、公約,是政府間的行為。因此,敦煌文物何時回歸?這是我們麵臨的一道世界難題。對此,中外學者及收藏單位之間沒有任何理由相互抵觸或戒備,而應采取相互理解,求同存異的態度,放眼未來,共同解決這一世界難題。
當我們麵對現實,展望未來之時,又不能不回首往事。往事雖不堪回首,但我們又不能不正視曆史。因此,研究探討敦煌文物流散的原因、背景、過程,並指出目前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況,弄清曆史的本來麵目,有助於我們對現實的把握,對未來的認識。因為曆史是古今相通的,今天的曆史就是昨天的政治,而今天的政治又是明天的曆史。因此,我們要記住曆史,牢記曆史的教訓,千萬不要讓曆史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