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新的教學思維,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教育事業改革當中,對於課堂中的授課模式做了重大改變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建設。同時改革的還有教師在教育當中給學生傳達的一種新的學習思維,即課內教育和課外教育兩者結合。終身教育的新思維一直在被社會所宣揚,學習知識的途徑不隻是通過課堂,課外之後在家庭或者走向社會同樣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教育傳播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
在當代社會中,社會和企業對於人才所具備的創新意識尤為關注。因而在學校培養學生的環節中,可以通過教學互動、知識討論等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的手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知識進行自我鑽研、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課堂 傳統教育中的主要授課方式是文字化的授課,學生被動地獲取教師所傳達出的知識,課堂中缺乏色彩,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改善了這一狀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統的課堂中教學傳授給學生的都是固定的知識,而在新課堂中需要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是學習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知識,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同時在傳統課堂中,在授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3],基本都是單一的,每一門開設的課程的教師隻負責其自己的授課內容,沒有使知識連貫起來,從而導致學生知識鏈不完備,同時對學生在獲取知識後真正的融會貫通產生影響。
新媒體課堂中的教學環境 高職學院的教育重實踐,而往往受到地域條件和教學環境的限製,不能充分地進行教育實踐活動。而新媒體課堂中對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職院校實踐不充分的障礙,計算機的應用,通過視頻、圖片等直觀的表現形式,擺脫了地域環境和時空限製對於教學活動的阻礙。同時,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往往會接觸到過於危險或持續時間過於漫長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現代教育技術中對於實驗的模擬再現極大地緩解了教育與實踐之間的矛盾,從而提升了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傳播迅速,高職院校通過搭建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傳播的互通往來。還可在信息平台當中傳達一些教師、專家、優秀學生的知識和學習理念,促使因地域和時空限製的學生能夠進行頻繁有益的互動交流,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麵,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結束語
教育事業應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出互聯網信息技術下的傳播方式,實現知識在互聯網中高效便捷地傳播。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院校要關注到教師隊伍的新發展,培養出一批能夠勝任新媒體課堂教習的優秀師資隊伍。同時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自我的完善和發展,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隻起到引導學生向正確道路前進的作用,不能強製幹預學生的學習生活,關注學生在人文素養塑造過程中自主學習、形成創新意識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李禾.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6).
[2]陳璐.解讀現代教育技術帶來的困惑:基於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視角[J].學術探索,2012(3).
[3]黃琰,蔣玲,黃磊,等.翻轉課堂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