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現狀與優化建議
課程整合
作者:李福琳
摘 要 就教育事業改良中高職院校的現代教育在現代教育技術下所達到的教育成果,從教育教學角度闡述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院校當中開展的必要性和迫切度。
關鍵詞 教育事業改革;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1585-02
現代教育技術較之傳統的言傳身教,更多的是去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當前的信息傳播技術相結合,從而起到在傳播過程中使知識信息變得鮮活生動的作用,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思維創新能力效果顯著[1]。
在當今大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信息快速膨脹,為了適應社會發展中對於知識傳播的應用,因而需要教育改良者去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應用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無疑是教育改良當中的一條良策,但因為我國對高職院校教育事業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模式,在理論和實踐方麵都不成熟,教師隊伍對於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授課沒有經驗,同時這一忽然的轉變對於學生來說同樣需要一段時間的緩衝。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教育當中的應用可以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現代教育技術在飛速發展,推動了高職教育事業的教學改革,符合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國策,符合當今社會對於人才培養的需求。在高職教育改革初期,還處於摸索前行、積累經驗的階段,會發現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推進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完善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完備建設 我國經濟發展相對不平衡,因而在推動高職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方麵,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嚴重製約著教育改革推進。就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而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往往不能夠緊跟社會的發展潮流,給教育教學帶來阻礙。因此,在推進高職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需要改良者去完善資源的優化分配,積極通過各種符合國家法律的渠道籌措基金,加大對經濟落後地區高職院校的現代教育改革經濟支持。在此基礎上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管理部分的完善建設,以期能夠更好地推動高職教學事業的改良,為高職教育的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2]。
關注教師隊伍的素養提升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師在授課環節上對於設備和授課模式的改變提供了一定條件。培養一支熟練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無疑會在教育改良道路上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阻礙。高職院校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當中,可以提前對教師隊伍進行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培訓。新媒體課堂的設備建設中,必須設置有計算機、掃描儀、投影儀、移動硬盤等必要的基礎設備,在此設備基礎上,開展教師對於計算機的應用、圖片信息處理的應用,同時結合發展較為領先的院校當中的課件配置,開展教師對於課件的優化處理,從而最大化地提升新媒體課堂的教學意義。
新媒體課堂設備應用下的教學成果 通過利用新媒體進行課堂授課,可以提升課堂的生動性,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和理解知識。為增強新媒體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期間就需要對圖文配套、語音視頻在專業知識的應用上提升水準,完善精致的課堂媒體表現形式,極大提升新媒體課堂實際教學意義的發揮。
2 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應符合時代要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那種言傳身教的教育,已經不適合當前社會信息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不符合企業對於人才培養的要求。傳統教育中往往每門課的課本都厚若方磚,且文字僵化,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傳統教育中對於學生知識的灌輸,是一種全盤式的被動教學模式,沒有關注到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對於學生思維中的創造性培養同樣達不到應有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授課枯燥單一,師生之間的代溝明顯,缺乏知識的反饋和應用。現代技術的應用改變了這種傳統的僵化教學方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增加,授課方式開始變得多姿多彩,明確了師生之間的課堂位置。學生接受知識從原來完全的被動,轉換為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傳播環節,同時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關於設備的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獲取信息之後的反饋,促進了學生對於知識信息的理解。突破傳統教育模式,注重學生性格的培養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因材施教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