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型應用型本科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 / 2)

理論知識離散化 授課教師在課下把係統的理論知識進行離散處理,分離出若幹個小知識點,利用15~20分鍾時間,把各知識點闡述清楚,製作成視頻資料,利用網絡平台上傳,學生就可利用閑暇時間上網學習。對於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沒有學懂的地方,教師可在集中上課時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了解,然後可針對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運用案例進行講解,也可組織學生通過討論、互動交流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鞏固。即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這種教學模式是利用學生的零散時間進行信息(學習內容)的傳遞,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利用有限的整塊的時間進行知識的消化吸收。這種離散化的理論知識學習既充分利用學生平時閑暇的、零散的時間,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應用知識具體化 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工程和技術教育,能否讓學生把所學工程和技術上的知識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是衡量教育成敗的標尺。實踐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應用型本科教育要注重實踐性。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實驗、實訓、實習相結合。技術原理的應用、技術規範的使用、設計方案規程、準則、程序、標準等相關內容的學習,最好以具體項目來進行說明和講解,即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掌握需要反複進行訓練,這些訓練題目可以先從模擬題目開始,逐步進行實際工程項目的訓練。一方麵,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實際技能的培養,增加專業課程實用性與針對性內容,通過設置實踐教學環節,以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另一方麵,實踐性突出體現為產學的深度融合,即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各行各業的一線高級應用型人才。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早在1906年就首創了帶薪合作實習教學,即Co-op。這種教學法就是通常所說的“工學結合”,是基於學生、學校與用人單位三方之間的一種合作關係[3]。

人才培養層次階梯化 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畢業生麵臨不同選擇,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進入工程碩士階段的學習。針對這部分學生,在課程的設置上要有利於學生考研需求,重點加強數學、外語、政治理論和相關的專業課的學習。由於報考不同學校的研究生所考專業課不同,可根據學生報考的情況開設相關的專業課程,在學籍管理上可抵其他課程的學分。

針對選擇就業的部分學生,可針對企業相關的崗位設置專業方向課程,比如企業管理方麵的課程,拓寬工程技術方麵相關知識的課程,創業方麵的相關培訓等,或者是某些應用方麵的訓練。

教學管理部門要多開設選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程的覆蓋麵,既能滿足考研學生的需求,也能滿足即將走向不同崗位工作的學生需求,包括與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相關的課程。選修課依難易程度形成階梯狀,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基礎和能力進行選擇學習。甚至把各門課程內容也分出不同層次進行教學。

考核方式多元化 教師要借助於日常觀察、平常作業和平時測驗等對學生進行評價,指明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向,明確學習目標,強化學習過程,及時發現問題並矯正。優化教育手段,對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要淡化考試形式,變一次考試為多次考查,使有些學科的期末考試改為論文撰寫,有些實驗課考試改為實驗操作或設計。總之,對學生的評價內容要多元化,包括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情況等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化,由原來期末一張考卷的評價方式變為學習全過程的綜合性評價,由結論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學生學業評價體係。

參考文獻

[1]史秋衡,王愛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8(21).

[2]潘懋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3]王媛.當代美國本科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探究[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