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應用型本科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課程整合
作者:宇海英
摘 要 從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點和大眾化教育背景下企業對機械類人才的要求出發,借鑒國外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結合我國特點,以科學化的教學內容選擇為前提,理論知識離散化、網絡化為教學方式,實訓內容真實化為能力提高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強調人才培養的層次化,構建一種新型的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新型應用型本科;機械類人才;實訓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149-02
1 新型應用型機械類人才的特點
新型應用型本科教育既是培養麵向市場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專業性教育,又是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本科層次的職業性教育,主要是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生產、服務一線技術工程師。機械類人才總體上可分為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技能型四種類型,後三類人才為應用型人才。新型應用型機械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論規範指導下,從事非學術研究性工作,其任務是將抽象的理論符號轉換成具體的操作構思或產品構型,將知識應用於實踐。其特點主要表現為知識與能力並重,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用型人才不僅從事知識和理論的應用,同時通過實踐應用啟發理論創新,特別是他們所開展的應用性研究,更具廣泛的意義與作用[1]。
2 企業對機械類人才的要求
專業能力要求 要有較好的業務素質、較紮實的專業基礎和過硬的專業技能;要有數學、外語、計算機方麵的基礎知識,更要掌握一些相關工程知識;要了解機械專業相關領域的知識,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行業動態;要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應用能力。
人際能力要求 企業不僅看重學生的專業能力,更看重其與同事間的相互交流能力、與上司的良好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解決應急問題的能力、計劃和總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發展能力要求 企業人才應具有較強的、主動的和在較短時間內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這一點對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所以學生應具有自學能力、科研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更新知識的能力等。
創新能力要求 所謂創新能力就是指依托現有知識,構建新思想、新方法,產生新成果的能力。因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隻有創新才能帶來高附價值,隻有創新才能增加企業活力,才能推動社會發展。
創業能力要求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下一個目標是中高速發展、中高端水平發展。要實現中高端水平發展,就要鼓勵大學生創業,特別是鼓勵優秀大學生創業。優秀大學生創業就是利用他們的知識、智慧、專業來開創技術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這樣才能使中國形成一批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打造中國經濟社會的升級版。大學生要有真本事,去參與國家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3 新型應用型本科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構思
應用型本科教育以技術原理、技術規範、設計方案規程、準則、程序、標準等學習為主,研究方法為普遍規律到特殊事物,從抽象理論到具體實踐,從一般現象到個別現象,其強調理論聯係實際的目的是運用理論去指導實踐,而不是驗證理論,最終成果是現實的物質財富,更準確點兒說,就是人們物質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於生產和生活的機械產品[2]。大眾化教育背景下,針對現有學生的素質,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辦法等各方麵一定要有所創新。
教學內容科學化 新型應用型本科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應是複合性人才,既有深厚專業理論,又有可供廣泛遷移的知識平台;既有終身學習能力,又有職業轉換的適應能力;既要具備生產、管理、服務等方麵的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又要具備必要的道德素質、人文素養、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具有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
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就要科學化,使學生既有以通識知識為基礎的深厚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可供廣泛遷移的知識平台;還要鏈接與融合行業標準,開設與專業相關的高級職業證書的考核內容,使學生不僅了解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還要了解行業新規與職業技能;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考取與本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既要取得學曆證書,也要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為就業求職增添一塊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