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直-11直升機
直-11型機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共同研製,屬於軍民通用型多用途直升機。直-11的仿製原型為由歐洲直升機公司法國分公司(原法國宇航公司)研製的AS350“鬆鼠”多用途輕型直升機。可用於教練、偵察、救護、緝私、消防、旅遊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直-11是我國直升機行業從專利生產、測繪仿製走向自行設計的第一個機種,是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機種,也是我國第一個引進全過程適航管理取證而研製的機型,還是在部隊服役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機機種。
該機1989年批準立項,1992年進入全麵研製,大量采用了我國消化的美軍標作為專用標準。1994年12月實現首飛。1999年9月份開始,直-11由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負責進行設計定型試飛,於2000年10月圓滿完成了試飛大綱所規定的全部設計定型試飛科目,其中包括數項風險科目。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為該型號的設計工作,耗資2000多萬人民幣,進口了先進的CAD/CAM計算機輔助設備。在研製過程中,首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立了實用的全機理論外形,填補了我國直升機領域CAD/CAM的空白。
直-11是一種兩噸級6座輕型多用途直升機。采用主旋翼加尾槳布局,主旋翼采用三葉星型柔性複合材料尾旋翼,兩葉翹翹板複合材料尾槳。裝有一台渦軸8-D發動機,功率450千瓦,巡航功率350千瓦,最大510千瓦。機體為金屬、複合材料結構。複合材料起落架,帶阻尼器滑撬。
彈塑性結構燃油箱。該機可乘員6人,前排為兩座,後排四座,最大起飛重量22噸。由於體積重量小、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直-11在民用市場上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直-11的軍用型可作為運輸直升機使用,或裝機槍、火箭發射器、導彈等作支援用,但載重量較小,火力較弱。因此直-11較適合在部隊內作飛行訓練、要人運輸、通信之用。更有效的方案應該是研製直-11的雙發動機型,類似AS355“超鬆鼠”,提高載重能力,然後加裝先進觀瞄裝置和少量武器,作為前線偵察直升機使用。這一想法類似美軍OH-58D,如直-11進行上述改進後,與直-9武裝型、武直-10配合,戰鬥力還是較強的。
目前直-11民用型號的售價約人民幣800多萬元。與其他國產飛機的情況類似,直-11也存在著眾多的問題:首要問題是立項研製的嚴重滯後和實際執行的拖延,AS350於20世紀70年代已經研製成功,並大量投入軍民市場;而直-11於89年立項,2000年定型,研製時間竟然長達11年,而且實際上是仿製,不是獨立研製。
這使得直-11麵世後技術已無任何先進性可言,國際競爭力非常薄弱。直-11由於載重量小,實際應用也收到限製,當然這也是其本身的定位。2001年4月16日,直-9、直-11直升機和渦軸8A發動機首次獲CAAC適航證。
近期據傳為提高直-11性能,計劃改裝法國斯奈克瑪公司Arriel2發動機。
2002年8月25日,昌合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與中央電視台在京舉行了直-11中繼航拍直升機交接暨頒證儀式,使直-11成為我國第一種進入民用航空領域的國產直升機,也標誌著我國內地新聞媒體首次擁有自己的新聞采訪用專業直升機。央視購買的這架直升機將用於航空拍攝、電視信號中繼、傳送及大型節目的電視轉播任務。
據了解,央視此次購買的直-11造價約2000萬,將在今年承擔長江三峽截流、珠海航展等大型活動的航拍任務,該機的管理、維修和保養將委托中信海直公司進行。602所、昌河集團公司等將繼續研製和生產適合民用的直升機型號,進一步開拓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