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直-10直升機(1 / 3)

中國武直-10直升機

概述

武直-10直升機是中國自主開發研製的第一款專用型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作戰為主要任務,具有優異的作戰性能,技術含量高,火力強大,航電係統先進,其總體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武直-10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後三點式防衝撞起落架;主槳由5片全複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為12米,尾槳為4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

采用傳統布局的武-10同美製RAH-66相比,不具備雷達隱身的氣動結構,而是通過大量采用吸收雷達波長的複合材料和塗裝來縮短被敵人發現的距離,同時也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武直-10最大武器外掛約15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可掛載包括57,9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機炮夾艙,紅箭-8反裝甲導彈等武器。

同時,配合武直-10計劃研發的激光製導半主動反坦克導彈閃電-2也近完成。火控係統為類似法國星夜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後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產頭盔瞄準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為機頭下方的23毫米機炮和外掛武器標定目標。

閃電2號(或有人稱紅箭10)為武直-10專用AFT-10重型半主動激光製導反坦克導彈,射程達10公裏,導引頭型號名稱為AKD10(導引頭是西光集團研製的),尋的器有記憶跟蹤功能,最大跟蹤工作時間15秒,導引頭的接收激光波長為1064微米,工作波長為對煙塵有較佳穿透能力的二氧化碳激光,大視場正負15度,小視場正負3度,激光編碼8個,可抗幹擾,可防止重複攻擊同一目標,也便於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對激光反射的接受距離不小於3公裏。

這個國產重型半主動激光製導反坦克導彈可說是和美國“海爾法II型”AGM-114K(K3型)“半主動激光製導”型導彈為同級武器!據悉AFT-10也是“一彈多頭”的精確製導武器,可以換其他模式導引頭,國內除了還研製有為其配套的毫米波導引頭據稱還有“紅外成像導引頭”與“紅外成像及CCD電視雙模導引頭”等。

研發過程

武直-10由中航二集團中國直升機研究所(602所)設計,昌河直升機公司試製生產。

哈飛雖然有“中國直升機搖籃”之稱,但作風和器材老舊,在上世紀末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九的國產進度和武直9等改進改型因而大受影響。相反直-8和直-11是生產基地昌飛無論汽車和直升機產業越來越朝氣蓬勃,先進器材和人才濟濟,足以承擔武直-10的生產,公司的積極進取必然反映到產品的性能上。

武直-10由602所的吳希明任總設計師,以兩年時間完成歐美五年的工作量。他是863計劃飛機基礎技術主題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參與武直-8A武直-9研製。在該機研究時采用最先進設計方式,實現無紙化和數據電子化,在一年內完成了工程設計圖。

為了“專武工程”,該所建成了並行工程設計中心、工廠模擬器、地麵聯合試車台、疲勞實驗室、直升機全尺寸旋翼實驗塔(鐵鳥台)等國際一流設施,為武裝-10的麵世創造了條件。

該機總布局是極重要的關鍵環節,其合理性關係到結構,強度、重量、工藝、可*性、維護性的優劣,其中旋翼、動力、傳動和操縱四大係統布置是重中之重。直升機力學是目前世界性難題,解決旋翼、動力、傳動三大係統的匹配及三大係統與燃油係統的動力匹配是成功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