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直-11直升機(2 / 2)

2002年12月23日,直-11獲得了由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民用生產許可證。該機於2002年年底在青藏高原圓滿完成了民用適航試飛,本次試飛實現國產直升機飛行史上的重大突破。這次驗證試飛具有極高的風險性,直-11按照不同的速度和高度,驗證直升機的速度-高度組合下的極限及包線。

直升機須在空中關閉發動機,靠直升機槳葉自轉產生的升力實現自轉下滑著陸。在自轉著陸時,要求試飛員從關閉發動機到著陸期間,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完成調整航向、降低速度等7個動作,稍有不慎將導致難以設想的後果。直-11的這些試飛項目都一次性順利完成,實現了國產直升機飛行史上的重大突破。

直-11共試飛了358個科研架次,完成47個試飛科目。在試飛中,有多項是國際公認的直升機一類風險科目。在該機試飛定型的兩年中,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實現了中國直升機試飛史上的8項突破,在測量主減速器傳動效率、槳葉鉸鏈力矩、單發直升機空中起動試驗、直升機自轉著陸試驗、確定直升機回避區範圍等8個方麵填補了直升機試飛領域的國內空白。

1999年底開始,直-11直升機進行了一係列民用適航取證驗證試飛工作。創造了空中續航5個多小時,零下攝氏38度續航兩小時,一天轉場飛行8小時33分、跨越攝氏6度到零下攝氏43度溫差、飛行1332千米無任何故障,低溫起動、低溫存放無故障,連續兩天轉場飛行2500千米、地跨七省無任何故障等中國直升機飛行記錄。各項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同類直升機的先進水平。

直-11型直升機是中國目前唯一獲此證書並經過全過程驗證的直升機機型。這不僅表明此型號直升機從此可以批量生產和銷售,而且也表明中國國產直升機在走向市場化、產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直-11可用於教練、偵察、通信、指揮、救護、緝私、消防、旅遊、科學考察等軍事或民用領域,該機在國內外都有著可觀的市場潛力。目前中央電視台有一架直-11用於航空拍攝。

但由於國內航空工業的一些“頑疾”,例如飛機型號性能的落後,關鍵部件科研生產水平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國產直升機(包括直-11)的銷售工作。大批國內單位耗費巨資進口外國直升機,不僅僅能解釋為崇洋媚外,更主要是國產直升機與進口機型相比尚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2004年12月27日上午,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直-11武裝型直升機,在位於景德鎮市的呂蒙機場成功實現首飛。它標誌著直-11武裝型機改進改型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是繼直-11MB1型直升機研製成功之後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國直升機產品係列化發展上的又一個重大突破。

直-11武裝型機是在直-11型機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一種輕型武裝直升機,通過增加武器配置和安裝武器火控係統及晝夜觀瞄係統,成為可進行晝夜作戰,具有搜索、識別、跟蹤目標及對地和一定的對空攻擊能力的武裝直升機。

機長13012米

機高314米

旋翼直徑1069米

尾槳直徑186米

空機重量1120千克

起飛重量2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200千克

飛行性能(2000千克、海平麵、標準大氣)

最大速度278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220~240千米/小時

最大傾斜爬升率95米/秒

航程560千米

續航時間37小時

無地效靜升限2930米

有地效靜升限3700米

動升限52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