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流傳的“刁鼓”,更是關中鼓舞的奇特形式。鼓手扮醜相,在敲擊“德行鼓”的過程中表演內容互不相連的五個節目,即“刁鼓”、“兩不見麵”、“蹺尿稍”、“猴兒耍鼓”、“鼓帶鑼”,突出詼諧滑稽的喜劇表演的風格特色。特別是鼓的擺置與眾不同,頗似漢代建鼓舞的子遺。
關中的民間鼓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特色鮮明,既有激越奔放、氣勢恢宏的大型表演;也有高雅和諧輕盈歡快流傳於西安灞橋、藍田等地的“細鑼鼓”;同時也有流傳於白水縣具有喜劇風格的“扇子鼓”,以及農村各地每逢春節群眾自發的“敲鑼鼓”。鼓已成為關中農村群眾抒發感情歌頌幸福喜悅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依托和文化活動。每逢春節許多農村中將鑼鼓擺在村中十字口,任村民盡情自發地玩耍敲擊,常是你敲一會,我接打一陣,借助鑼鼓盡情抒發各自的喜悅和歡樂。真可謂“村村有鼓聲,擊鼓心歡暢。你敲我也打,豪情鬥誌昂。鼓聲震三秦,齊心奔小康”。
三、關中地區民間舞蹈文化的當代價值
關中民間舞蹈,論其風格有差異,特點有不同,但共同之處都具有群眾性、自娛性、廣場性和節令性,都和當地的民風世俗和傳統觀念、審美意識、思想信仰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民間舞蹈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民俗內涵以及封閉式的傳承關係,使其形成了各種獨有的表現形式和風格特色。形成關中民間舞蹈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表現內容和各種獨特形式,成為民間舞蹈百花園中璀璨奪目的花朵,世代繁衍生息在古老的關中大地上,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娛樂和精神生活。
關中各地流傳的民間舞蹈,是關中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入研究關中地域文化不可忽視的內容。從現有民間流傳的舞蹈節目分析,可以看到它所具有的深刻內涵和風格特色,可以更好地認識關中地區民間舞蹈的曆史作用和文化價值。
關中地區民間舞蹈是關中廣大農民喜愛的民間藝術活動,長期紮根於民間,世代流傳於群眾,成為關中地域文化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今後我們應加強對民間舞蹈研究探討,並作為關中特有的一種文化資源,積極地加以開發創新利用,使關中民間舞蹈文化能更好地為西部大開發、為早日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結語
搜集與整理關中地區原有和現有的舞蹈文化資源。這是發展關中地區舞蹈文化事業的基礎。隻有摸清底數,才能製定科學的保護和發展的方案,進而明確哪些應該保護,怎樣保護的問題。並且要進行全方位的無一遺漏的搜集整理,兼顧城鄉和新老民間藝人。
關中地區民間舞蹈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濃鬱的生活氣息、熾熱的思想感情、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還保存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古老的民族藝術特色。這些寶貴文化遺產不僅具有重要的社會曆史、科學、教育和藝術價值,更是發展地方經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我們要繼續傳承,同時也要剔除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糟粕,創造出具有先進的思想內容、時代精神和藝術感染力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