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皇太極第一次對趙率教刮目相看。不過皇太極仍然相信趙率教是個怕死的人,他之所以不願投降,是因為上次的寧遠之戰給了他堅守下去的信心,要想讓他投降就必須給他點厲害瞧瞧。
於是皇太極命令立刻開始攻城。
天一亮,在皇太極的指揮下,八旗將士扛著雲梯、挨牌和楯車等各種攻城工具像潮水般從四麵八方向錦州城湧去,但沒等他們靠近城牆,城上突然炮火齊鳴,紅夷大炮、神機火炮、火箭、火彈各種火器交替開火,立刻把攻城的潮水吞沒!
皇太極看在眼中,命令旗號手改變旗號,改變進攻的方向,很快所有的潮水合而為一,頂著明軍的炮火向錦州城的西側猛攻,終於打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
眼看潮水就要從那個缺口處湧入城內,明軍的炮火突然增強了好幾倍,一下子把潮水截為了兩斷。
這時已攻到前麵的八旗將士想退退不回來,後麵的想攻也攻不上去,隻能眼睜睜看著已衝到城牆下的那些八旗將士在猛烈的炮火中一批批地倒下,就像潮水滲入了地下,看不到半點痕跡……
遠處觀戰的皇太極看得眼睛都紅了,恨不得親自上陣廝殺,可是他馬上想到了上次寧遠大戰的教訓,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好命令手下吹響後撤的號角。
他知道明軍的炮火之所以突然增強,是因為趙率教把其餘三麵的炮火都集中到了西麵,然而他卻沒有足夠的兵力從別的方向發起進攻,這時他才發現他太低估他的對手了。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沈陽調來更多的兵力,他相信隻要援兵一到,趙率教想不投降都不行。
幾天之後,大批的增援部隊到了,跟原來的加在一起,已經有了七八萬人,但皇太極並沒有命令馬上攻城,而是命令所有的人馬與錦州城間隔五裏,然後繞城而行,像是檢閱部隊一樣,讓趙率教看看自己有多少兵力。
他相信如果趙率教如果是個聰明人的話,一定會做出一個聰明的選擇——開城投降,或者主動求和。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城上又吊下一個人來,跑到後金的軍營中求見皇太極,說是趙大人派他來跟皇太極談判的。
皇太極的大哥、大貝勒代善的兩個兒子上次差點被城上的炮火打死,吃過虧的他勸皇太極不要見那個使者,說漢人大大的狡猾,還不如多費點勁直接把錦州城攻下來算了。
皇太極說漢人有一部書叫做《孫子兵法》,裏麵有一段至理名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果我們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把錦州奪下來,何樂而不為之?
於是皇太極不顧勸阻再次接見了那個使者,首先質問趙率教上次為何爽約?那個使者卻顧左右而言它,說他姓趙,跟趙大人是一個村裏的同鄉……直到皇太極龍顏大怒,他才解釋說趙大人上次之所以爽約,是因為派來的使者回去後被一個叫紀用的太監抓住了,所以趙大人這一次叫我親自前來跟大汗商討一下投降的細節。
皇太極跟這個姓趙的使者整整商討了一天,傍晚的時候姓趙的使者說大汗最好派兩個人跟我趁黑溜進城裏,再和趙大人好好商量商量,皇太極爽快地答應了。
姓趙的使者和皇太極手下的兩個心腹一起偷偷地溜到城牆下,姓趙的使者發出暗號,上麵立刻放下一個籃子,姓趙的使者說我先上去,你們在這裏等著,千萬不要出聲。
姓趙的使者上去之後,皇太極的兩個心腹等了半天也沒有看到籃子下來,想回去又怕沒完成任務被大汗責怪,隻好繼續堅守崗位,一直到天亮了才回去報告。
夏天晚上蚊子多,兩人被叮得苦不堪言,回去之後不久雙雙病倒,不過這是後話,卻說皇太極聽了他們的報告之後發現自己又被趙率教騙了,不禁火冒三丈,正想下令攻城,忽然接到報告說那個姓趙的使者又來求見。
皇太極勉強壓住火氣,再次接見了姓趙的使者。
姓趙的使者一進來便馬上向皇太極和他的兩個心腹道歉,說真是不好意思,昨天晚上天實在太黑了,我們站在城樓上往下麵望什麼也看不見,趙大人擔心大汗派殺手坐在籃子裏上來殺他,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趙大人才沒讓你們二位上來,請你們二位和大汗多多包涵,多多理解。
皇太極心想趙率教膽小怕死,這樣做也能理解,便接受了姓趙的使者的解釋,不過他也決定不能再拖延了,厲聲說道:“回去告訴你們趙大人,是戰是降,今天他一定要做出選擇!”
“好好好。”姓趙的使者連聲答應,“我們趙大人已經把那個太監抓起來了,現在你們二位就可以跟我一塊回去,到時我們趙大人一定會給大汗滿意的答複。”
皇太極的兩位心腹跟著姓趙的使者再次來到城牆下麵,還是姓趙的使者先上去,說很快就會來接他們兩個。
然而這兩個人等啊等,等啊等,等了半天籃子也沒有出現,其中一個隻好扯開嗓子大聲喊道:
“喂,上麵到底有沒有人啊?”
上麵果然立刻探出一個人頭,大聲問道:“喂,你們是什麼人?在下麵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