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
閱讀
一些病人吃了許多降壓藥,但很長時間效果仍不好,血壓起起伏伏,有的病人降壓藥越吃越多。在臨床上遇到這樣的病人,醫生要仔細了解他的飲食習慣,許多飲食壞習慣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哪些壞習慣與高血壓有關呢?
一、喜歡吃麵條
許多人喜歡吃麵條,尤其是山西、陝西一帶的人,能做出各種各樣好吃的麵條。由於是經常吃,甚至一天兩次,每次吃得較多,久而久之會對血壓有影響。原因是炸醬麵、打鹵麵、熱湯麵裏有許多鹽,買的成品麵條、掛麵中有許多鹽,這樣會造成攝入鈉過多。不是說麵條不能吃,關鍵在於量出為入,如果每天出汗較多,血壓不高,可以吃。如果正在服降壓藥,血壓比較平穩,可間斷少量吃一點麵條。
二、多吃鹹菜
許多患者有早上喝粥吃鹹菜的習慣。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在過去的年代,人們每天要在外麵奔波,出汗時會把鹽帶出體外,但是現在如果還是這個老習慣,每日運動較少,鹽便會儲存,引起高血壓。
三、吃蓋澆飯
蓋澆飯是把菜倒在飯裏的一種方式,對於高血壓病人最好不要把菜倒在飯裏,而是把菜汁扔掉,因為菜湯中有大量的鹽和油,日積月累造成攝入鹽和油過多。
四、吃醃製的蔬菜
許多地區都有秋天醃菜的傳統習慣。例如,醃酸菜、雪裏蕻、醃蘿卜等。因為過去冬天沒有蔬菜吃,秋天把蔬菜醃製好留著冬天吃,可是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大家仍保持這個習慣,經常吃酸菜炒肉、雪裏蕻燉肉等,而且不僅冬天吃,幾乎一年四季都在吃。然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地區的老百姓已經不用早起晚歸、烈日當頭地在地裏幹活了。因此,一些傳統習慣應該改一改,尤其是高血壓患者。不要吃醃製的蔬菜,而是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樣可達到減少鈉攝入的目的。同時增加鉀、維生素、膳食纖維,起到很好的降低效果。
五、喝湯
喝湯是中國人過去的傳統習慣,尤其近些年來煲湯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並被提高到養生的高度。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煲湯,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北方人,過去不喝湯,現在也學會了飯前喝湯暖胃養生。但是在這裏要提醒高血壓患者:最好不喝湯。主要原因是各種養生湯中多含有較多的遊離氨基酸、脂肪和鹽,在外就餐時湯裏還會放一些味精等調料,而味精中含有鈉。因此,喝湯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南方熱帶地區或者潮濕的地區、重體力勞動者都會出汗較多,這種情況下喝湯既養人又不會引起血壓升高,所以每個人要根據周圍的環境及自身的情況,合理喝湯。
六、不吃蔬菜和水果
許多高血壓患者每日吃蔬菜量不到100克,幾乎不吃水果。長此以往,造成體內鉀含量及各種維生素攝入過少,引起高血壓。
(摘自金盾出版社《高血壓飲食營養黃金法則》 編著:夏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