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過去,經過了短暫的休整,女兒又要回清華園,回到她的實驗室,去為她的博士論文拚搏了。臨別之際,女兒突然說道:“老爸,我會想念你的菜園的”。我的心裏嘀咕了一下:“難道菜比人強乎?”女兒似乎察覺到我的不快,立刻又說:“當然更想念種菜的人。”
我的菜園以它朝氣蓬勃的生機和豐富多彩的品種,點綴了我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輕而易舉地俘獲了女兒孤傲的芳心。
遠遊的子女永遠是父母綿綿無盡的思念和牽掛。而對女兒來說,從此刻起,回家路的那一頭,除了溫馨寧靜的港灣,還有她心儀和惦念的菜園子。
種菜的過程,也是對生活再思索的過程。
仲夏的夜晚,沸騰了一天的城市漸漸安靜下來了。給菜園澆完水後,有時也會坐在地頭小憩片刻。此時,暑氣正在慢慢褪去,魚塘邊夜釣的人已陸續回家,這裏又重歸寂靜。魚塘那一頭是守夜人棲息的簡易木屋,昏黃的燈光穿過木縫,投射到很遠很遠的水麵,偶爾,傳來幾聲守夜人蒼涼的咳嗽聲。不時有一兩隻魚兒躍出水麵,隨著“撲通”一聲,激起的漣漪迅速向四周擴散。坐在地頭,嗅嗅空氣中彌漫著青澀泥土味的芬香,聽聽時起時伏的蛙鳴聲,任憑夾帶著涼氣的夜風穿過水塘,柔柔地拂麵而來,思緒一下子象脫疆的野馬,毫無羈絆地自由馳騁,父母、妻女、恩師、以及昨天走過的路……那曾經走過的路,總是在艱困的磨礪中,與一個個成功和失敗不期而遇、結伴前行,而正是每一個成功和失敗的交織,釀造了人生旅途的酸甜苦辣,也編織了一個個或喜悅、或遺憾的故事。很多年以後,人就這麼在故事的延宕中不知不覺地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堅強,你能不感念在生命中曾經攙扶著你走過來的那些人麼?!每每這一刻,驛動的心就會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恬淡。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心靈就會變得更加安祥寧靜。充盈著感恩和懷想,滿溢著對生命生活的感悟及反思,我忽然悟出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句詩中流淌出來的淡然平和、靜穆高遠的意境。
種菜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勞動,它給予了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品味出“快樂”和“喜悅”中蘊含的甘苦與其中豐富的人生哲理呢?!
居山品桂
久居喧鬧的城市,忽然懷念起山中那一泓清涼。
那是我外婆的家,是鐫刻在我童年深深的記憶。
外婆的家位居閩西深山的一個小村落,這裏留有古韻雋永的文化底蘊和淳樸厚重的民俗風情。村莊背倚東西橫亙的戴雲山脈,一條清淩淩的小溪繞過村前,吟唱著歡歌,浪花激濺,一路蜿蜒東去。小溪邊上,一群烏雀發出嘰嘰喳喳的啁啾,不知疲倦地從小溪的這一邊,飛往小溪的那一邊,來來回回,一會沒入草叢,一會衝上樹梢,灑下一串串歡快悅耳的奏鳴曲。
外婆居住的小村落是個隻有百來戶人的自然村,這裏綠蔭簇簇,村落依依,炊煙嫋嫋,四周青山綠水,良田環繞,土地肥沃,山坡上牧童的短笛聲悠揚動人,田野裏到處都是憨厚樸實的村民在辛勤勞作。遠古的時候,這裏的人們一直是自耕自足,世世代代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與外界基本保持半封閉狀態,想來那情景頗有幾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外婆的村裏有一棵桂花樹。信步走在進村的路上,抬眼望去,那棵傘型狀的桂花樹巍峨矗立在村西頭,枝幹粗壯,其主幹一人都抱不攏,稠密的枝丫和綠葉頑強地向四下伸展,整個樹冠覆地麵積達一百多平方米。這棵桂花樹被視為當地的風水樹,相傳清道光年間,村裏考出一個舉人,放官外地,村中長者商議,一為記念此事,鞭策子孫,昭示後代;二為光宗耀祖,蔭及故裏,故種下此棵桂花樹。曲指算來,這棵桂花樹也有近二百年的樹齡了。雖然曆經歲月滄桑,但如今的桂花樹依然枝繁葉茂,蒼勁雄偉,就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凝視著遠方,在向人們默默地訴說歲月的凝重和生命的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