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言談措詞是最全麵的信息
人之所以是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人類有自己的語言。人類的這種語言不是吼叫,不是單純的聲音,而是一種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是智慧與智慧的交加,是心與心之間的橋梁。如果沒有語言,人類隻會一步一步地退化為普通動物。語言是一套音義結合的複雜係統,是一個特別的裝置,更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所表達的信息也是最全麵的。
習慣用語關聯性格特征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言談習慣,而且不同的人所具有的言談習慣都有各自的特點。心理學家經過調查和研究,了解到一個人的說話習慣與其性格特征有著一定的關聯,而且可以把這種關聯作為認識一個人的基本方法,更準確地看清一個人的本質。從一個人談話的用詞中,不難看出其文化修養和對人的態度,對其性格也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如果一個人的習慣用語高雅、準確,說話幹淨利索,說明這個人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辦事幹練果斷。如果一個人的習慣用語欠妥、淺俗,講話煩瑣重複,不著要點,此人肯定文化修養不高,辦事拖拉遲緩。
愛用誇張詞語的人。誇張的詞語有引人注意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過濫或不恰當,結果反而失去了真實性。例如,一個人不可能每次說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講出最動人的故事或是最可笑的笑話;他所看的書,不可能每一本都是精彩的;所認識的朋友,也不可能個個都是可愛的。因此,不要到處都用“最”、“極”、“非常”、“無限”等詞。如果你聽到某人習慣用這些詞語的話,你就可以肯定他是個喜歡誇大其辭的人。
喜歡說“我”的人。既幼稚又軟弱。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交談過程中不斷地使用“我”的人,通常都非常願意表現自己,幾乎每句話都不忘突出自已,好像害怕被別人忘記了。用“我們”或“大家”來代表“我”的人,沒有主見,獨立意識不強,總是隨聲附和他人,非常依賴集體和他人。
常說“我不行……”的人。老說“我不行……”,讓人覺得他是個“牢騷滿腹”又不思進取的人。有些人心理很自卑,把自己貶得很低,比如說:“像我這樣的人,不過是可憐的薪水階層罷了!”或者說,“你也看到啦,我就是這麼沒用!”雖然這個人的出發點是為了謙虛,但如果不希望別人覺得自己是個陰沉的人,那麼最好不要用這種自嘲的語氣談論自己。當然,偶爾這麼說說也無關大礙,但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性的說法。這點你隻要觀察喜歡說這一類話的人,即可發現他們經常在使用。至於對方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或許一開始並沒有特別在意,但如果每次見麵所聽到的都是這種腔調,就會使人覺得和這種人見麵沒什麼意思。更有甚者,還會令人產生一種想法,“你其實不是謙虛,而是真正沒用”。這一點即是心理學所謂的“累積暗示效果”所發生的作用。如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有用”或“你真笨”等,即使孩子十分正常,時間長了也會覺得自己真是個沒用的人。因此,貶低自己的說法,不僅對自己毫無益處,反而還會弄巧成拙,使別人以為你真是如你自己所說的那麼一個人,從而對你的能力、信譽產生懷疑態度。
喜歡引用“名言”的人。他們沒有太多的自信,如果沒有名言的支持,會在交談過程中很快地敗下陣去,所以不論什麼場合、不論什麼談話對象和主題,都會用名人的格言駁斥對方或證明自己論點,無形中壯大了自己的聲勢。
喜歡說長輩說過的話的人。心理和精神尚未獨立,還處於未成熟的階段。有些女人容易把母親的話當成金科玉律,並嚴格執行,如對男友說“我媽媽說你很有風度……”等等。
常說“隨便”的人。愛說“隨便”的人,一般性情隨和,甚至生活習慣馬虎。這種語言習慣多發生在女性身上。下班時,公司的男同事問她:“等一下我們一起去吃頓飯好嗎?你想吃中餐還是西餐,還是日本菜?”她回答說“什麼都可以,隨便”,那她一定會給對方一種平淡無味的感覺,而且這種回答很不禮貌。站在主動立場的男性,就是因為不敢自己決定所以才問她,也就是要將選擇權留給女性。既然男方尊重她的選擇權,那她也應該注意對方這種做法。雖然她確實覺得吃什麼都可以,不過,隻要認真去想一想,一定可以選擇出最喜歡的一種。時常使用這句話,會令人覺得他是一個嗜好、興趣、生活方式等各方麵都很“隨便”的人,而且用這種話來回答對方,往往會使話題無法繼續下去,這是最大的缺點。再者,若經常“隨便”下去,隻會讓人覺得他是個毫無主見或誠意的人。
習慣肯定對方的人。有的人在與別人談話時總喜歡肯定、認可對方,經常說“對啊!”之類的話,比如:“嗯,對啊,我也是這麼想的。”“對啊!確實是這樣,我感覺得跟你一樣。”以上兩種肯定別人、讚同對方的話,會讓對方聽起來格外舒服、順耳,非常高興地以為原來你的看法和他一樣。總是將“對啊!”掛在嘴邊的人,絕對不是發自內心讚同對方的。經常說“對啊”的人一般都是不假思索順口說出來的,他們不是屬於自我意識強烈的類型,個性表現上也不強勢,更不會勉強別人照著自己的步調走,他們比較能體會別人的心情,不會硬要別人凡事都必須順著自己的意思來動作。經常肯定別人的人並非發自內心、謙虛地認為別人說的話都是正確的,都讚同別人的觀點。他們之所以常常將“對啊!”這句話掛在嘴邊,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和別人相處融洽,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加圓融、順利而已。
習慣使用套話的人。有些人喜歡在談話中使用許多不必要、不相幹的套話。例如,什麼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當然啦”這類的詞句。這類過分使用客套話的人,心裏存有戒心。在人際交往中,恰當地使用客套話是必要的。但如果兩人的關係原本就相當好,一方卻突如其來地說些客套話,則說明其“心中有鬼”或另有圖謀。
習慣使用懶惰用語的人。有些人喜歡問別人“你明白了嗎”“你聽清楚了嗎”;有些人喜歡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說”“老實說”;有些人喜歡說“你說是不是”“你覺得怎麼樣”;還有一些人習慣性地在每一句話的結尾加上一句“我給你講”等等。有些人特別愛用某一個詞來表達許多意思,不管這個詞本身有沒有那麼多的含義。例如,有人喜歡用“偉大”這個詞,於是他的話中,什麼都“偉大”了起來,比如“文章太偉大了”“今天吃了一餐偉大的午飯”“這批貨賣了一個偉大的價錢”。有些人喜歡用“那個”來代替一切的形容詞:“今天那個了”“他這個人很那個,是不是”“我覺得這個事未免有點那個”。這一類的語言毛病,都是因為對方太偷懶,不肯動腦筋去找一個恰當的詞來生動而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很輕易地發現這些人都是能懶則懶,雖然他們也許都挺聰明。
招呼聲是交流的“排頭兵”
當你看到認識的人的時候,招呼聲就是雙方交流的“排頭兵”了。打招呼不可或缺,是一項重要的禮儀,可以幫助人們傳遞友情和問候。它可以作為一門學問體現出人們的修養和素質,更可以幫助人們看透他人的心思。打招呼有打招呼的語言,而且詞彙豐富,由於生活習性和性格特征的不同,每個人的打招呼用語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這也會暴露出他們自己的內心狀況和性格特征,給你明察秋毫的契機。
打招呼前直視對方的人。這些人非常想通過打招呼來試探出對方的虛實,並暗自思量如何讓對方占下風,讓自己在氣勢上壓過對方,同時也表現出對別人不放心,沒有信任感。與他們交往要不疾不緩,首先要做的是保護好自己,不輕易暴露自己的劣勢,否則將被對方趁虛而入,不要以為這太過於小心了,實際上這些人的生活交流在他自己的理解上就是衝鋒打仗,隻有強勢和弱勢,如果你不想讓他氣勢淩駕於你之上,你就要做好防備了。
打招呼時的目光旁移的人。這些人大都膽小怕事,害怕見陌生人和進入陌生的環境,而且有著強烈的自卑感,為人處世沒有自信,做事猶猶豫豫。他們喜歡輕鬆、詼諧的打招呼方式,這樣就不會有恐俱、緊張和防備心理,交往也能得以順利進行。隻要你看到了這一點,這些人是很容易交往的。
說“過來呀!”的人。說這句話的人一般處事都相當的果斷,他們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而且愛好冒險,並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惟一不好的就是常常將自己的喜好強加在他人身上。
說“你好”的人。這類人有一個冷靜的頭腦,在遇到緊急或意外的事情能夠鎮定自若,但有保守的傾向,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往往墨守成規。他們在工作的時候認真努力,精益求精,完全可以控製住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不喜歡大驚小怪,也不善於故弄玄虛,為人誠懇,熱情大方,深得朋友們的認可。
說“喂”的人。他們生性樂觀活潑,總是一副笑臉相迎的樣子,讓人看了覺得親切可愛。精力充沛,渴望受人傾慕,所以總是不停地活動;他們坦白直率,有什麼就說什麼,從來不對好朋友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思維敏捷,靈活應變,富於創造性,常把生活裝點得絢麗多彩;其有幽默感,可以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善於聽取不同的見解,所以常常得到他人的寵愛。
說“看到你很高興”的人。這種人性格開朗,待人熱情、謙遜。喜歡親自參與各類事情,不願袖手旁觀,是十足的樂觀主義者。缺點是經常耽於幻想,易於感情用事。
說“嗨”的人。用這種方式打招呼的人多半靦腆害羞,不喜歡在大庭廣眾麵前拋頭露麵;多愁善感,往往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且極容易陷入尷尬困窘的境地,經常因為擔心出錯而不敢做新的嚐試。偶爾也很熱情,主動把自己的情緒展露出來,討人喜愛,尤其是和家人或知心好友在一起時。
說“最近怎麼樣”的人。這種人喜歡拋頭露麵,引人注意。對自己充滿自信,但又能自我激勵,時時深思熟慮,一旦接受了任務,就會全力以赴,不圓滿完成任務絕不善罷甘休。
打招呼時拉近距離的人。他們處事果斷,立竿見影,但往往由於過度自信而不假思索,所以常常出現魯莽的舉動,甚至過激行為;熱情大方,不拘小節,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同時也願意分享他人的喜怒哀樂;特別愛好冒險,有著勇往直前的魄力,並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所以能夠成為成功者。但惟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他們往往過於心急要接近彼此的距離,在技巧上不夠好的話也會引起他人的反感。
打招呼時後退數步的人。這些人自認為這是一種彬彬有禮或是謙讓的舉動,但別人卻會認為他們是有意拒絕人,故意拉開距離。這種有意識地後退的現象,可能是他們有防衛和警戒心理,對交往有所顧忌、恐懼;或想表達謙虛,讓交往可以順利進行並向深處發展。
打招呼時拍打對方肩膀的人。他們是想提醒對方他們不但沒有絲毫的恐懼,而且他們已經占據了上風,希望對方不要輕舉妄動,否則他們會展開強大的攻勢,逼迫對方的心理狀態處於劣勢。雖然事實上有很多時候都會讓他們得逞,但是有不少心理強勢的人會報以冷笑。
說的話是令對方高興的人。這類人開朗大方,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突發事件;待人熱情謙遜、不卑不亢,具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如果是女士則往往在交際過程中顯得卓爾不凡,喜歡親身參與各類活動,以體驗不同的感受,不願袖手旁觀,拒絕失敗,是個十足的樂觀主義者。缺點是經常耽於幻想,容易感情用事。
說“最近有什麼新鮮事”的人。這種人野心勃勃,凡事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熱衷於追求物質享受,可以為此不遺餘力。
向對方打聽稀奇事情的人。相見的第一句話就是打聽事物,這類人並不是特別多,他們野心勃勃,不甘心居於平凡,喜歡追求高目標和極限,更喜歡擁有“振臂一揮,應者雲集”的號召力;熱衷於探幽索隱,不喜歡表麵文章,凡事都要打破砂鍋追問到底,如果機會允許,可以成就不凡的事業;追求物質享受,可以為此不遺餘力,所以也有成為野心家的可能。
看見對方即繞道行走的人。很遠就看到熟人,不但不立刻迎過去,反而向左或向右走去,甚至轉身往回走。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心虛,他們一定做過對不起對方的事情,最常見的情況是欠債不還。還有一種原因是那個熟人令他們厭惡透頂,他們實在不願意和其打招呼,哪怕是擦肩而過。
詢問近況的人。在任何場合都喜歡拋頭露麵,能夠積極主動地和陌生人打招呼,所以在社交場合常常成為引人注意的焦點;對自己和未來充滿自信,善於自我勉勵,能夠衝破眼前的艱難險阻;善於審時度勢,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一旦有了決定,就會一往無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用外語打招呼的人。喜歡自我賣弄,有很強的表現欲望,通常有一定的知識水平,擁有很強的自信心,但更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大多數人的注目,所以會在人多的公共場所同自己的熟人打招呼,或在分手的時候用外語道別。對於朋友,他們往往要求甚高,而且最大的毛病是喜新厭舊,不會為某個故友的割席斷交而失望,相信自己會找到更好的朋友。
近在麵前也不打招呼的人。他們對明明認識的人,比如對方是同學或同事,他們依然不打招呼,說明他們非常孤僻,而且非常自視清高。他們在工作與學習當中經常是孤軍奮戰,雖然勤奮,但結果總沒有理想中的那樣美好。還有一種情況是他們非常繁忙,在走路的時候也不能停止思索,有時候遇到熟人,但倉促間想不起對方的姓名,隻好一閉眼,或把頭一低繼續趕路。
愛放煙霧彈的女孩。女孩子對異性產生好感的時候常常使用這種方式,故意不正眼看人,即使是與她們幾乎撞個滿懷,她們也會快速地把目光轉向另一邊。她們其實隻是放了一種煙霧彈,是在用相反的方式提醒對方她們已經敞開了胸懷。
口頭禪帶來的鮮明特色
在生活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有使用口頭禪的習慣。這種口頭禪是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由於習慣而逐漸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口頭禪是人們在麵對意外,或為突出當時的情緒所說出的話語,簡潔明快,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口頭語。通常,一個人有一個口頭禪,但也有的人有好幾個。有時候,窺一斑可知全貌。窺哪一斑呢?這個口頭禪就是他的斑,下麵我們來看看有那些可知全貌的“斑”:
“哧”。這個口頭禪很簡短,舌頭抵住上顎,喉嚨裏衝出一股氣,將舌衝開,便是這一聲短促有力的“哧”,說這個字的人往往斜著眼看人,臉上似笑非笑地,滿臉都是輕視,那一聲“哧”就更增加了這種輕蔑的效果。遇到這種人,軟弱的人還沒說話便先在心裏顫抖了一回,遇到吃軟不吃硬的家夥,必要更凶狠地橫過一眼去:“哼!你以為你是誰呀。”與這“哧”類似的是嘖嘖聲,嘴前端用力,將舌頭在上顎吸了兩吸,這兩聲之後,必是自誇或吹牛,滿臉得意之色,“嘖嘖”兩聲隻不過是一個引子一個鋪墊,引來後麵的滔滔江水。當然這兩聲也表示一種佩服,但這種佩服卻相近於諂媚,並不是真心實意地服氣。
“切……”。雖然這個口頭禪隻有一個字,但它卻可以抑揚頓挫,綿綿不絕,老半天才截下,開始他的辯論。說這個字是表示輕蔑,但這隻是對某種觀點的輕蔑而已,不像那一聲“哧”便把整個人都否定了。“切”的音長,便減弱了輕蔑的程度,說來說去還是朋友之間的討論,聽者聽在耳裏也並不刺激神經,所以也不是特別地令人反感。
“果然”。照一般的情形來說,經常連續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為是,強調個人主張,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比較強烈,他們有自以為是的傾向,非常喜歡強調自我主張,極力維護自己的見解,漠視甚至拒絕對方的任何觀點,倔強固執,不能聽取他人善意的提醒,所以經常吃眼前虧。
當前時髦用語。這些人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喜好浮誇,缺乏自己的信仰和獨特的性格,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以不經世故的年輕人居多,特別是還沒有走出校門的中學生,對這些用語十分敏感,需要借用這些用語拉近自己與社會的距離,表示自己已經成熟和長大,但這樣做恰好是他們幼稚的表現。隻不過你不要當麵點破他笑他幼稚,而是應該對他進行誘導,如果你有這個時間與耐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