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實戰篇(一)(2 / 3)

然而,高考,學生麵對和需要的不僅僅是夥食和營養,也不是都需要父母無私的為他們作大量事情,讓他們成為“公主”“少爺”。刻意的“重點保護”,往往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

在高三的路程中,學生們會經曆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落,心理上情感上的關愛與幫助、理解與支持同樣重要而且絕對不能忽視。不經意之間,心靈的慰藉往往會給考生更多的感動,也就能夠帶給他們更多的動力。

“考上名牌大學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何智翔這樣認為。他的一個高中同學以前對軍人充滿了憧憬與向往,十分希望在軍營裏鍛煉自己,於是整日夢想著進軍校。但是,父母對他的決定卻十分反對,一心要讓他考一個重點大學。後來,迫於父母的壓力,他最終改變了誌願。結果還好,如父母所願,他順利的進入了這所名牌大學。可是,事情才剛剛開始,進入大學一年以來,由於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他根本無心於學業,期末成績紅燈高懸,最終落得個被迫退學的結果,他的父母也後悔莫及。這件事給了張輝很大的刺激。父母平時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即使你是為孩子的前途著想,也應該考慮到孩子的立場,對他耐心說服而不是強加於人,單純寄望於“孩子日後會理解”的想法是不對的。現在看來“最好的”的道路可能並不適合你的孩子,何況,判斷好與不好,孩子的意願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不應打著“關心”的旗號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權利。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適合他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孩子也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作為父母,充分為孩子參考是十分必要的,說出父母考慮的因素和原由,幫他們把好各個時期的關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父母首先就要調整好自己的期望水平,不盲目攀比,也沒有必要和隔壁鄰居或者親戚朋友的孩子作比較,隻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既不讓孩子為難,不會給他們增加什麼壓力,也是完全為了他們的未來作想。

很多同學表示,因為父母太過敏感,所以不敢再向父母說出自己的一些真實想法,害怕他們擔心。於是都是先揣摩父母的心思,順著父母的意願說而掩藏了自己真實的想法,自己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還得為父母消除疑慮,實在辛苦得很。

家長比考生緊張,就如同考生在考場緊張一樣,都是不合格的表現,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家長首先要給自己減壓,然後為家庭製造一個有利於考生的輕鬆的環境。

當好孩子的心理醫生

有位家長來信詢問:“孩子在複習迎考,我們應該怎樣積極地幫助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度過這一特殊的時期呢?”

美國有句格言:“母親的心是孩子的教室。”稱職的父母總是在重大的事情上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導。為了使孩子順利通過考試,作為家長,應盡可能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成為孩子精神、心理和物質生活的支持者,使你的孩子在考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1)鼓勵信任。迎考過程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問題。即使在你的眼裏,孩子的成績與自覺性都一般,大考在即,短時間內也彌補不了,你也應該轉換方法,積極地鼓勵孩子考出應有的水平。如果你的孩子成績和自覺性都不佳,就請勤去學校,與校方取得聯係;有時間,你還可以陪讀,具體地了解學校的安排、孩子的表現,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詢情疏導。當孩子在考試前出現煩躁焦慮時,家長首先自己不要緊張和擔憂,而應冷靜地觀察了解孩子,分析產生的原因,設法幫助疏導、減緩焦慮。如用語言調節家庭氣氛,轉換孩子心境,做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等。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成敗關係,端正考試態度,解除思想顧慮。讓孩子放下包袱,輕鬆愉快地應對考試。

(3)關心幫助。關心孩子的複習情況,尤其是對於自覺程度不高、基礎不好的學生。通過關心,了解孩子,引導孩子形成適度的考試緊張感,督促他們嚴格按複習計劃進行複習,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對於學習自覺性非常高,把所有時間精力都用在學習上的孩子,要注意及時引導。提醒孩子合理休息,適度鬆弛,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