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實戰篇(一)(1 / 3)

家長實戰篇(一)

溝通,從心開始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不願在關鍵時候幫孩子一把,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綿薄之力。高考隻有一次,因為他們願意,他們非常想要付出這份愛,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喲,高三了。”

高三,對於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來說,是最後的關鍵時刻,能否順利通過高考,成功邁向大學的殿堂,高三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高三重要,不是一句簡單的描述,高三學生知道這一點,高三學生的家長也知道這一點。這不,進入高三,即刻嚴肅的家庭氛圍不用說,家長們也行動起來了。然而,意識到是一回事,意識到以後該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全家皆兵的嚴肅,異常緊張的父母,壓抑死沉的氣氛……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高三學生是什麼感受,他們有什麼想法呢?作為高三學生的家長,不妨聽聽高三學生的心聲。

寧夏高考狀元之一、海原中學何智翔同學(實考分624分)被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錄取。那麼,何智翔是是怎樣處理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從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的呢?

品味高三——“過來人”的酸甜苦辣

“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站在大學的殿堂上來回顧走過的高三歲月,“過來人”看高三的角度,比正處在高三階段的學生對父母的看法應該更加冷靜、更加客觀、更加中肯。回顧曾經的酸甜苦辣,心中的感慨何止萬千。

高三,無論情願與否都已經來臨。剛剛步入高三的學生們感受到了怎樣的家庭氛圍?而家庭中的父母和其他家人有什麼變化?相比高三之前的情況有沒有感覺到不適應?高三生對父母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壓力從小就有,但高三比以前要重的多。應該說,這一代的高中生從小就是在壓力中長大的。沉重的課業負擔、競爭激烈的中考擇校等等,使得他們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對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一進高三,他們還是明顯感到了緊張和急迫。

溝通,從心開始

清華大學的何智翔,他高中就讀於寧夏自治區,海原中學,家在農村,每月和父母見不了幾次麵。由於是村裏唯一就讀於重點中學的學生,全村人都對他寄予厚望。班裏和學校眾多優秀學子的競爭,老師的要求,讓他高三感到從來沒有的壓力。然而,在家庭裏,他卻能找他的避風港。他的父母,從未對他提出什麼樣的目標和要求,而是在不停減輕他的壓力,爸媽經常對他說:“高考,其實就是一場考試,隻要積極的準備,走好複習的每一天,然後在考試中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做好自己會做的題,這就夠了,無論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我們都會滿意的”。

正是父母的理解與支持讓他深受感動。有任何方麵的問題,他總是主動和他們談,而父母也主動和他交換學習生活中的看法,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慮,或者高興或者鬱悶。就這樣,高三一年,盡管也緊張忙碌,可是他的生活學習始終有序,心情也單純愉快。最後,盡管因為身體的原因,高考時何智翔發揮得不好,考試成績不理想,但是他仍然被清華大學錄取。更重要的是,父母對此也沒有埋怨而是十分理解。這讓何智翔以平和的心態到了大學。在他的心目中,父母是心靈最後的避風港,在那裏他總能汲取到安寧和奮發向上的動力。最終,他在大學裏又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談到高三的經曆,何智翔同學說了下麵一段話:

其實天下的父母都是相似的,無論他們和顏悅色還是疾風驟雨,這外表下麵隱藏的都是對子女的拳拳愛心。多和父母談心吧,把你所有想說的話都坦誠地告訴你的父母,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是我們最值得信賴的長輩和朋友。

孩子麵臨高考,家長也異常緊張,希望為孩子盡量作好一切事情,對他們關懷異常。這時候孩子就成了“特殊保護對象”和家庭的核心,一切圍繞孩子轉,孩子除了學習的事情之外一切都不讓操心。

“從高三的第一天開始,他們(父母)就時刻關注(高考的)各種動向,決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長分”的機會。從每周一次的營養大餐的精心準備可見一斑。每個周末,家的飯菜總是異常豐盛。老爸大清早去買菜,老媽從洗到燒一絲不苟,還參考著報紙上的食譜,科學地配方加工,於是,有時為了燒一隻雞要跑幾回藥店的辛苦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