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略篇(十)(1 / 3)

心理戰略篇(十)

複讀生:先過心理關

複讀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因經曆了一次高考挫折,與應屆生相比,壓力往往更大,情緒更易波動,心理承受能力更差。很多複讀生在心理上突出的表現是:強自卑、高焦慮、淡漠,低分複讀表現更為突出。

1、強自卑

自卑的感覺很多人都有,但是複讀生由於經曆了高考失敗的打擊,對自己的知識、能力、精力都產生了懷疑:在家庭中,他們感覺無法麵對家長;在周圍鄰居眼中,感覺低人一等;在同學中間,覺得技不如人。

除了高考打擊之外,起點低,基礎差是部分低分考生自卑的另一個原因。實事求是地說,部分低分考生和其他同學並不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這部分同學學習底子薄、基礎差,自卑在所難免。在這方麵,高分複讀生相對好一些,因為他們雖然沒有進入高校,但手裏有一個比較好的高考成績,感覺底氣十足。

2、高焦慮

這幾乎是所有複讀生的“通病”。最大的表現是考試中的患得患失:複讀期間,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考試,他們都非常敏感,一旦成績不好,就會非常著急。而這種情況在普通高三班,並不是特別明顯。複讀班學生這種普遍的高焦慮,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比普通高三學生更加明確:考個好學校,這幾乎成了他們的惟一信念。越是這樣,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而焦慮情緒也越重。

此外,來自於社會、家庭的壓力,也加劇了複讀生的焦慮。家長關心的比較多的是:一年能提高多少分?能不能保證明年上重點線?家長的心態,無形中就給複讀生增加了壓力:明年要比今年強,一年要長多少分。在這樣心態下學習,對成績患得患失,高度焦慮也就不奇怪了。

3、冷漠

複讀班的整體氣氛與普通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入學後的前3個月,這裏的人際關係非常冷淡,同學之間缺乏交流,同學們普遍缺乏集體觀念,很難形成一個融洽的集體,幾乎是“你幹你的,我學我的”;在和老師的關係上,很多同學對老師缺乏信任,不主動與老師溝通。

另一個明顯的表現是,複讀班的部分學生輕視老師、對個別老師有抵觸情緒,老師的建議根本聽不進去。

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屬正常,畢竟複讀班不同於普通高三,這裏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學校,不知道各自的水平與背景,老師也是新麵孔。在這樣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同學們缺乏安全感,對誰都不信任,表現就會比較淡漠、自閉。

心理調節方法

針對這些心理特點,複讀生要調整心態,穩定情緒,建立積極的心理防衛機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會自我調節,學會轉移和化解心理矛盾,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和平穩的心態,緊張、愉快地學習。

(一)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法,樹立自信心

有人說“自信來源於成功的心理暗示,自卑來源於失敗的心理暗示”,這話是有道理的。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動中意識思想的發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麼,追求什麼,致力於什麼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你鼓起信心和勇氣,抓住機遇,采取行動,去獲得成功;消極的心理暗示則會排斥和失去成功。而我們的某些學生常常妄自菲薄,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經常接受“我不會”“我很笨”“我這個人什麼都很失敗”等消極的心理暗示,產生事事不如人的自卑感。這隻會引起並加重膽怯和緊張的心理反應,使自己卷入一種螺旋般的加速的懼怕反應中。與其讓消極的心理暗示傷害自己,何不讓積極的心理暗示保護自己、激勵自己呢?要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發現自身的優勢,看到自己的優點,正確評價自己,然後用積極的言語暗示自己,堅信自己一定能行!

在堅持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時候,需要牢記5項原則:

1、簡潔有力。如:“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考入名校!”

2、意向必須積極。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說“我不要考專科”,這看似積極實則消極的語言會把“自己隻能考個專科”的觀念印在你的潛意識裏,使你難以重新自我描述。因此,你要從正麵說:“我要戰勝一切困難,進入名牌大學深造。”

3、信念堅定,目標明確。暗示的語句要有相信能成的可行性,不能在心理上產生矛盾與抗拒。如果你認為自己考入名牌本科大學不大可能的話,那就選擇一個切實可行而又比較理想的目標,如:我一定要考上本科。

4、想象具體的情景。默誦或說出你自己定下的語句時,你要通過想象在腦海裏清晰地看到自己變成大學生時的模樣和情景,越具體越真實越好。

5、貫注感情,激發熱情。目標,是一個有限期的夢,自我暗示,是為了激發熱忱,促成行動。盡管機械式的自我暗示也會有一定效果,但是,你越是信念堅定、傾注感情,收效便越顯著。如果你的身體、理智、感情都一致渴求一樣東西,你就會不怕困難,敢於冒險,甘願付出代價。這樣,你當然會美夢成真。

(二)平常心對待成敗得失,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做到心安神泰,心境平和

“隻有不悲不喜的人才能經得起大喜大悲,也隻有無所謂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才能攀上人生的巔峰。”奧運射擊冠軍陶璐娜的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真諦:心如止水,笑對人生。

學習是一件清苦的事情,就像僧人修行,需要一份來自內心的沉靜,而容不得悲觀失望,心浮氣躁。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挫折,適當地自我安慰,不要讓心情起伏太大,守住那份平靜,一顆沉靜的心會帶你在學海書山中暢通無阻,會為你的大腦打開一片遼闊的思維空間,任你縱橫馳騁。當然,以平常心看待成敗得失並不是說對失敗一笑了之,對成功不屑一顧,而是把對成功的渴望和對失敗的解脫融於一顆平常心中,這樣,在坎坷的求學路上,無論成敗,無論得失,你的眼裏都隻有前方的目標。

那麼,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保持平常心呢?

1、根據自身實際,製定出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

要清楚自己的起點,明白不同層次的複讀生高考提升的空間也是不同的,根據這些給自己樹立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實事求是,適合自己,不要過分苛求自己,否則整個“高四”過程,會一直處於低落與失敗的狀態。目標可分為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就是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高考時想考個什麼樣的學校;近期目標就是在每次考試中你要達到怎樣一個水平。這樣才會正確看待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看到希望,增強努力的決心。

2、重視而不畏懼每一次考試,把它當作高考來磨練自己。

考試既能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極好地磨練學生的心理素質。複讀過程中,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會接踵而來,每一次考試都有進步是不可能的,複讀生要學會正確對待平時的考試,重視而不畏懼考試,把它當作高考來磨練自己。

把平時考試當作高考來對待,就會全身心投入考試,而這其中暴露出的不良情緒、不良心理都可能是高考的預演,學生在克服這些不良情緒、心理的過程中就會逐漸增強耐挫能力,增強心理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