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父母溝通,化壓力為動力
家長、老師希望考生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這是推動考生努力學習的外在動機;考生希望自己獲得知識,希望自己能夠升人高等學府學習.這是推動考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實踐證明,二者如能很好地協調,使內部動力和外部動機結合起來,會取得最佳的效果;反之,兩者不能協調,考生就會感到父母給自己的壓力過大,感到緊張。這時,考生可以有意識地與父母聊天,告訴父母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父母達成共識之後,考生就會感到輕鬆多了。所以,學會與父母溝通,是減輕壓力的有效方法。
(2)製訂切實可行的複習計期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進行有效地複習。另外,還可以主動請家長對自己進行監督,檢查複習計劃的執行情況。這樣,考生的緊張和壓力也可以大大緩解。而許多考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並不是目標過高、能力不足所致,而是缺乏一個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
(3)關心父母
第一,理解父母。由於時代的發展變化,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之間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方麵都存在著差異,甚至有矛盾和衝突。這些差異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難以互相溝通和理解。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代溝”。
另一方麵,中學生心理發展尚未達到一個完全的獨立自主的成年水平,卻往往片麵追求“獨立自主”,偏激地理解“獨立性”,過於看重自我而目中無人;缺乏足夠的理智程度,多感情用事,不能以積極主動的合作態度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內心,卻以賭氣似的閉鎖、對著幹、沉默、不理睬為武器,使矛盾日益激化和加深,隔閡更加擴大。
因此,唯一有效的辦法是不再相互埋怨,也無需自我戒備,而是盡力求得彼此的理解和融合,特別是孩子應更多地理解和體諒父母,尊重和關懷父母,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內心,開誠布公地與父母交談幾次,相信一定能互相溝通和互相理解,從而除去心頭的陰影。
感受父母的愛心,是改善父母與子女關係的至關重要的一環。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最真誠和最偉大的一種愛,父母的情懷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漿”一般。隻要你將自己內心的痛苦與歡樂、思想與感情、理想與誌趣、愛與恨統統對父母講出來,他們定會被你的至誠所感動,因此也更加了解你,關心你,竭誠盡智地去理解你、尊重你,甘願做你起飛騰達的鋪路石而奉獻出一切。隻有真正體驗到這份愛心才能化解你的苦惱。
第二,關心父母。我們不僅要父母關心我們,我們也要關心父母,這樣才有利於家庭和睦,我們才能集中精力學習。
①了解父母的需要。
尊重需求:父母往往對是否獲得我們的尊重是十分敏感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注意語言和行為,要尊重父母,並和他們保持一種親和關係。
精神上的依附需求:父母希望能在思想上、情感上與我們保持溝通,增進感情交流。否則就會產生被遺棄的孤獨感、寂寞感。
安全需求:父母的安全感比我們更強烈一些,迫切希望我們的安全能得以保障,他們往往意味這個羅嗦。
健康需求:父母關心我們的健康勝過關心他們自己。
支配需求:父母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有一定的支配欲,我們要理解。這是他們對我們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所致。如果我們不注意這種支配需求心理,則會導致某些矛盾的發生。
成就需求:父母特別希望我們成人成才。希望我們能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特別是一些以往頗有成就者,這種需求就更加強烈,他們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誘發情緒變動。對此我們應予以理解。
此外,單親父母還有求偶需求,對此,我們不應強行幹涉或者出言不遜。
②滿足父母的心理需要
征詢決策意見:尊重父母在家庭重大問題上的決策性意見,是完全必要的和有益的,因為他們閱曆廣、經驗多、涉世深,可以起到好作用。應主動征詢父母的意見,會使他們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心理上便會得到很大的安慰。相反,如果嫌父母噦唆,不征詢他們的意見,他們便會覺得自己對你是個無足輕重的人,感到受到冷落,從而與你產生心理隔閡,造成不好的家庭氣氛。
常與父母談心交心:父母對我們的日夜牽掛,加之他們在工作中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精神上的苦惱、煩悶、憂慮需向外宣泄,向人訴說。如能常和父母談心聊家常,能使他們的心理得到滿足,有利於家庭氣氛的和睦。
告知自己行動信息:父母都十分關心子女的行動信息,沒獲得兒女的信息,他們有一種心理折磨。所以,要設身處地地想象和體驗父母的心情,外出時也應告知自己行蹤,以免他們思念,增添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關心父母生活和健康:我們不僅需要父母關心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同時,我們也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隻要能想著他們的生活和健康,多談幾句貼心的話,他們就會感到精神十分愉快,心理得到安慰和滿足。在父母身體不舒服時,更應問寒問暖,表示關心,有可能的話陪伴他們去醫院看病打針。他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以後,身體也就容易早日康複。
善於讚揚父母:人人都需要讚揚,父母也不例外。當他們為你操勞時,要講“謝謝爸爸、媽媽。”“你們太苦了。你們對我的關心,使我很感動。”……在母親做好了飯菜後,你如果說:“媽媽,你今天做的飯菜很好吃,特別是那盤魚燒得很香,我很喜歡。”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第二天她燒的菜會比今天更好吃。如此不斷有口福,你何樂而不為呢?
耐心聽父母噦唆:羅嗦幾乎是所有母親的本能。此時你應笑臉相迎,耐心聽,不要強辯,或者講“你講的有道理,但我要做作業了”。她會明白你最大的事是學習,便不會再羅嗦了。
隻要做好和父母的溝通工作,相信高考在考生的心理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從而可以用更好的心態麵對即將到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