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略篇(六)
天才在於勤奮
俗話說“天才在於勤奮,學習在於積累”。學習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僅憑考前的一段時間去“抱佛腳”,往往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成功的等式在於“99%的汗水+1%的天才”,要記住:天道酬勤。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讀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差,甚至畢業時都沒有拿到文憑,僅拿到修業證書,勉強升人一所中學。初一的時候,他的學習仍舊沒有絲毫起色,學年結束時,他的數學成績居然沒及格,經過補考才算過了關。到了初二以後,他覺得學習不能總是這樣應付了事。於是,他決心努力把學習成績提上來。課前總是比其他同學早學一步,多花些時間進行提前預習,對於難點了如指掌,聽課時就多加注意。別人學一小時,他就學兩小時,別人看一篇文章、解決一個問題用兩小時,他就用三小時。就這樣,他長期堅持努力學習,不僅學習成績顯著提高,而且學習能力也增強了,一般人十天半個月解不出的問題,他往往隻需一個多小時就能解出來。
世界上,有很多科學家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在勤奮地工作著。76歲的愛因斯坦在病危時,仍戴著老花鏡想做完一篇計算,但筆尖還未觸到胸前的稿紙上,鋼筆就從手中永遠地滑落了。威廉赫姆.奧斯特瓦德在臨終前惋惜地說:“有很多論文還沒有完成。”
謝博:2004年廣東省理科狀元
係別:清華大學工業工程係
下麵我們就來借鑒下謝博的高考經驗:
學習是一件苦差事,這是每個人都承認的事情。但在一個終身學習、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你若懶於學習又怎能立足呢?學習,從小的方麵講,影響你的個人生存方式、生活質量;從大的方麵說,能體現你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
隻要你敢於承認自己落後甚至愚笨的事實,就是前進的動力,不停留在正視現實這個初級認識水平上,不自暴自棄,將思想付諸行動,你就有進步的可能。
在學習過程中不要存在依賴心理,等著在同學、老師那兒“吃現成”的。輕而易舉地獲取了“廉價的成功”是經不住時間考驗的,久而久之就會使自己的學習與別人拉開距離。所以,你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大腦就像機器,如果總是不去使用它,就會“生鏽”。不用擔心你的腦細胞不夠用,大腦隻會越用越靈活,越用越開竅,多用腦將會使你變的聰明起來。
(2)勤問
在日常學習中,一定會有許多疑問存在,對待這些問題不外乎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逃避,以求一時輕鬆;二是正確麵對,解決它們,可真正能做到後者的寥寥無幾。
每當我們上自習時,老師總會出現在教室裏為同學們解決問題,但請教的總是那麼幾位,其他同學真的沒有問題可問嗎?不是的,應該是不敢問,怕老師責怪沒有認真聽課,或是怕其他同學嘲笑自己,這麼簡單的問題居然還要請教老師。這種思想導致將問題壓後,直到“蕩然無存”,然而不會終歸是不會,等到試卷中出現時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
所以,遇到疑問時,你一定要及時問同學、問老師,虛心向他人請教。做到敢疑、敢問、勤問、勤學。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斷提高。
(3)勤練
在日常學習中,要多用練習和實踐來檢驗知識掌握的程度,來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漏洞,及時加以彌補。老師布置的練習一定要完成,這些練習很具代表性。除此之外,自己還要勤於找練習來做,我們前麵已經講到了如何選題,怎樣做題,這裏,就不多說了。
我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這分“耕耘”並不意味著不借助他人的幫助。當你遇到經過自己深思熟慮,並動手操作後仍解決不了問題時,可以向老師、家長、同學請教和討論。還要記得善於勞逸結合,有計劃地休息和娛樂會給你的學習帶來更多的快樂。
成功與失敗之間最關鍵的差別,往往就是能否擁有永不放棄的恒心。智者常說:“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就在於能否再堅持5分鍾。”學習必須持之以恒。
俗話說“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我們每個同學都要製訂一個學習計劃,常常自我監督,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或分階段地進行檢查,看自己是否完成了學習計劃,為什麼沒有完成,怎樣補救等等。總之,學習不能隻憑一時熱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做不成大事的。
學習是一個十分艱苦又十分漫長的腦力勞動過程,缺乏持之以恒或堅忍不拔的毅力,是難以取得學業成就的。隻有當一個人具備了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治學態度時,他的學業才會有長足的進步。
Just Do It!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高考前的學子何不找一個精神上的依靠呢?找一句最能激勵自己的警句,讓它時刻鞭策自己,給自己力量。Justdoit!沒什麼大不了,放心去做,全身心的投入,在學習中找到的生命支點,紮實靈活地去解決學習中的難題,以這種不懈的精神堅持到最後,就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
吳茗:2005年吉林省理科狀元
係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吳茗同學2005年以語文131,英語137,理綜289,數學148。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考取了清華大學,老師和同學們都為她感到高興,有人問到她能夠成為吉林省的理科狀元是什麼因素決定的?她這樣回答道,我覺得關鍵是兩方麵,第一,是實力問題,也有一定的能力。第二,心態非常好,這是取勝的關鍵。因為有實力、有能力的同學很多,每個人都很優秀,要想在這群人取得好成績,心態平衡是最關鍵的。
我覺得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的最好水平是怎樣的,但是我已經很努力的,我的目標不是考上狀元,是報哪裏能夠考到哪裏就可以了,我的目標不是太高,這樣可以調和自己的心態。如果我一開始定的目標就是狀元的話我會有很大壓力的。
(一)JustDoIt
高二下半學期期末我們進行了一次摸底考式,考試結果令我大吃一驚——我從年級第一跌到了二三十名。那個暑假在補課,但我總也打不起精神,也無顏與同校同學交往。我知道這樣下去會給我的高三帶來什麼後果,於是暗暗努力,但每次測驗的成績更差了。直到有一天,班主任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