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略篇(五)(1 / 3)

心理戰略篇(五)

堅強的學習意誌是前進的發動機

學習離不開堅強的意誌,堅強的意誌是進行主動學習的保障。我國有句古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勤”“苦”二字靠的就是頑強的意誌。頑強的學習意誌是我們成功的法寶。那麼,我們該怎樣鍛煉自己的學習意誌呢?

張玉明:清華大學化學係

他認為,恒心不是先天具備的。需要後天長時間的磨煉才能逐步養成。意誌力薄弱的同學一定要克服怠躁的心理,耐心地培養自己的意誌力。向成功者學習,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才是堅強學習意誌的最好體現。

(1)頑強的意誌來自於偉大的目標

“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毅力”。沒有偉大的目標,就不會有頑強的意基,更不用說主動地進行學習。而且,意誌越頑強,行動就越堅決。古今辛外,每一個成功者的腳印,無不是在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進行拚博的過程中實現的。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讀書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誌向。

正是這種偉大的目標促使他在革命征途中不畏艱辛、堅定不移地向著革命目標奮進。對於我們中學生朋友來講,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製訂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並認真努力實施,就能自覺鑽研科學文化知識,排除幹擾,克服困難,達到預期的目標。

(2)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鮮花,也有荊棘;有歡樂,也有淚水。但意誌堅強的人遇到困難時,不畏縮,不氣餒,勇往直前,直到取得最後的成功。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26歲那年,不幸失去了聽覺,這對一位音樂家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但是,貝多芬並沒有絕望,沒有懈怠,努力使自己成為生命的強者。他將內心的愛情、痛苦、信念都反映在他偉大的作品裏,他以頑強的意誌、驚人的毅力與命運展開了頑強的搏鬥,使自己的生命重新沸騰。世人無不稱頌貝多芬的藝術成就,因此他的音樂蘊涵著一種對於命運不屈服的力量,反映出了貝多芬的拚搏精神和堅強意誌。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來自生理、心理、環境等方麵的一係列困難。如,要承受腦力、體力的勞累;經常遇到種種誘惑對於學習的幹擾;不時碰到學習的難題等。那麼,在遇到困難時怎麼辦?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正視困難,克服困難。

麵對困難時,我們可以用自我鼓勵的方法,用一些生活哲理來激勵自己,如用“有誌者事竟成“、“失敗是成功之母”“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等警句來進行自我鼓勵,以增強信心,振作自己。

也可以用自我命令的方式,使自己做自己的指揮員,通過口頭命令,如通過“決不能退讓,要迎著困難上”等來使自己克服困難;還可以進行自我說服,如用“我應當這樣做”“我一定要做…“一定能做到”等調整自身心理活動,來獲得精神力量;或者以座右銘的形式來促使自己去克服困難等等。

(3)頑強的意誌來自不懈的堅持

苟子的《勸學篇》中有這樣一段話:“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它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凡事必須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獲得成功。司馬遷含辛茹苦16年,才完成《史記》這部不朽的巨著;哥白尼寫《天體的運行》花了36年;馬克思用了整整40年的心血完成了《資本論》這部劃時代的科學巨著;沒有歌德60年的長期積累,光彩奪目的藝術品《浮士德》是不可能產生的。

俗話說:“隻要有恒心,黃土變成金。”我們學習尤其需要恒心。要有恒心,首先就要有信心。如果對自己喪失信心或信心不足,那麼做起事情來就會是虎頭蛇尾,甚至有頭無尾。

有的人在學習中往往是三分鍾熱度,一開始積極性很高,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一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其次,缺乏一種善始善終的好習慣。斯大林說過:“對於一件事情隻要開始來做,就一定要做到底。哪怕這件事情並不怎樣大。”學習亦如此,不能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要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

(4)提高自我控製能力

培根說過:“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可能長成毒草,所以應當時時檢查,以培養前者而拔掉後者。”馬卡連柯認為:“不僅要善於期待並獲得某種東西,而且要善於迫使在必要時拒絕某種東西。”沒有製動器就不可能有機器,沒有抑製力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