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略篇(五)(2 / 3)

所以,自製力是意誌的一個重要品質,它是靈活控製自己情緒、約束自己言在學習上,有些同學自控力比較強,學習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們記憶力強,思維敏捷,反應靈敏。

有些學生卻由於自我控製能力弱,上課思想總是走神,左顧右盼,愛做小動作,害怕困難,所以學習成績總是不能得到提高。增強自控力,首先就需要增強紀律性觀念,經常檢查自己,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

其次,還需要具有自我強製能力。在這方麵要謹防各種各樣的第一次,如,你下決心要天天早起一個小時背誦課文,第一個星期做到了,可到了第二個星期,由於天氣異常寒冷,被窩裏很暖和很舒適,你就想“今天算了吧,就這一次”,到了第三個星期,又正好是個節日,你又想“算了吧,何必搞得那麼緊張”。這樣你一次又一次原諒了自己的懶惰行為,一次又一次都給自己已下的決心開了後門,而最終結果是難以控製自己。因為如果容忍自己的缺點一次,就可能容忍一千次,一萬次。

第三,要增強自控力,還需要製訂出具體的計劃並嚴格執行,注重自我檢查、自我監督。此外還要有效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克服衝動,力爭做惰性的主人。

具有堅強的意誌,就使自己的學習有了堅強的保障,所以,要真正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不斷地從小事做起,培養自己頑強的學習意誌。

把壓力變動力其實很簡單

孫鍵: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

人生活在人群中,必須通過學習、勞動、工作,才能獲得應有的生存資源和做人的尊嚴、地位、價值。人生活在這樣一種生態環境中,你付出得越多,才能得到更多。付出和得到之間,充滿了艱辛、不平,甚至是痛苦和絕望。

進入高三最後一學期,也就最為直接地把我們每個人推向了命運選擇與塑造的階段。在這裏,既有嚴酷的激烈競爭,又有難以把握的理想、衝動,更有對未來的未知與憂鬱、擔心,還有學校、老師、家庭、父母、親友的百般激勵、嗬護、期待,如此等等,都無不編織起一張無影無形的壓力之網。

壓力就是一種阻力,過度的壓力就會變成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壓力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存在,隻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階段,處於不同的環境中,壓力的來源與內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麵對生存壓力,人人不可避免。那種期望無壓力地生活,無壓力地學習,無壓力地求取人生進步與獲得成就的想法,雖然痛快,但不現實,而且有害。因為,你一旦這樣想,很容易誤入認識的歧途,甚至滑向不敢麵對現實,逃避現實的泥潭,最後是痛苦而不能自拔。所以,減輕壓力、消除壓力,變壓力為動力的前提是正確看待自己的生活,勇敢麵對各種生存壓力。

要把壓力變為動力,不僅要敢於麵對壓力,而且要善於看待壓力。壓力人人都有,壓力處處皆在,壓力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每個人對待壓力的態度——麵對壓力所獲得的感受,即壓力的性質、方向、質量。

如果我們以一種消極的態度來看待生活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製約我們的行動;而如果我們以一種積極樂觀、開朗的態度來對待各種生活壓力,壓力反而可以變成我們的奮鬥動力。因此,變生存競爭的壓力為動力的根本策略,是改變心態、調整心態,變消極、憂鬱、恐懼、害怕、擔心的心態為積極、樂觀、開朗的心態。

在高三衝刺中,要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必須一點一滴地培養起健康的心理素質。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也就難以產生和維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那麼,作為高三生,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呢?

我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好壞不論是對現在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所以,心理素質就成為一個很普遍的話題,對心理素質的理解也就眾說紛紜,在這裏我隻想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心理素質不單指考場上所表現出的精神狀態,還應包括在學習當中,在為人處世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我崇尚一種平靜、祥和、豁達的心態,像彌勒佛那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而在生活中,我也是努力朝著這一方向發展的,使自己的心態盡量平和,情緒盡量穩定。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也很不容易,但它對學習的確有很大好處。情緒的平穩能保證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幹擾,使你的學習連貫不斷,知識成為完整、有邏輯性的體係。我之所以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並且掌握紮實、牢固,以致考場上能夠遊刃有餘,靈活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利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