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求戰的心態雖然是必要的,但此時的我顯然已被這種心態所累,最後一次模考時答題匆匆忙忙,做選題也不細想便一味地ABC塗過去,仿佛一口氣就要把l50分全吞下去似的。這種心態在當時對我是有害的,所以在模考中我失敗了。
最後一個月,我要從失敗中走出來。以後的許多天,我沒有再作過多的複習,僅僅是翻翻過去做的舊題,仔細地把過去做得好和做得差的都重複一遍,不再去為了解出一個高難度數學題或是政治題又去學幾個內行的術語而費神。考前一個月就這樣平靜地過來了,我並沒有再汲取什麼新的知識點,隻是把以前的東西抓得更牢了;但我收獲很大,我從模考的失利中走了出來,發現了自己的最大失誤,很慶幸自己能平靜地對待最後一次模考的失利,因為這份平靜和成熟使失利沒有在一個月後重現。
“行百裏者半九十”。有了夢想、有了目標、有了熱情、有了行動,是否就一定能夠成功呢?如果你不能專注於你的目標,堅持你的腳步,可能你永遠也難以接近你的目標。堅持,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習慣。隻有當堅持成為我們的習慣的時候,成功對於我們才是必然。
調整自己,適應高考
劉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飲食合理
長時期緊張地複習,大量消耗人的體能。而最後的衝刺,則更是需要有一健康而精力充沛的身體。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前提是營養要跟上,而營養跟上並不是多食的問題,還有一個如何吃,吃什麼?才能保證每天的大量度能量消耗。
首先吃什麼的問題:高強度的學習,腦力消耗巨大,吃東西時,主要應考慮加強補腦。
在緊張的複習備考時期,用腦較多,應該多注意加強補腦。健腦食品主要有杏仁、龍眼肉、荔枝、木耳等植物性食品。杏仁含蛋白質、脂肪油、碳水化合物,其中每百克杏仁含鈣lll毫克、磷385毫克、鐵70毫克,還有維生素族。幹杏的營養要居水果之首。龍眼肉“味甘歸脾,能益人智,故名益智”,各家本草古籍對龍眼肉的健腦作用均有評述。荔枝和木耳也能益智補腦,且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
古代食療中有“以腦補腦”的說法。補腦食品除上述植物性食品外還包括一些動物性食品。除瘦肉外,還包括動物的肝、腦、腎等內髒,帶骨肉的健腦作用也很好。魚類所含的脂肪,是優良的健腦素。
特別是沙丁魚和鮭魚中所含的大量脂肪酸,更是優良的健腦食品。
大豆含有多種健腦營養物質,其中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維生素A、維生素8等。豆腐、腐竹所含穀氨酸的量,比包括動物性食品在內的所有食品都多。這種穀氨酸是大腦賴以活動的基礎物質,是人進行智力活動所必需的。
同時,人的營養又必須全麵和平衡。作為人體代謝和人體結構的物質包括六個組成部分,即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這六大物質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不可或缺的。其中蛋白質、維生素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其來源主要有蛋類、豆類、水產類、禽畜肉類、奶類和蔬菜、穀物、水果等。
高考前已進入夏季,夏季蔬菜比較豐富。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蔬菜中含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微量元素。能促進胃腸蠕動,輔助消化。這時較適宜的蔬菜有:西紅柿、茄子、青椒、芹菜、黃瓜、黃花菜等。穀物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平時可以多吃一些粗糧,如玉米、糙米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和糖,還有礦物質磷、鈣、鐵等,幫助維持人體的代謝,促進入的生長發育。多吃水果既清涼解渴,又營養豐富。
另外,飲食要有好的習慣、規律,是指不要以興趣的高低,情緒的好壞來決定吃與不吃,或來決定吃什麼不吃什麼。因為越是臨近高考,許多人越緊張,吃飯就越無胃口。要做到飲食有度,飲食如常.首先是解決情緒和態度問題,即越是迫近高考,吃飯的問題也就越是高考成敗的組成內容。隻有吃好睡好,才能學好考好!
另外,就是越是臨近高考,心就越應趨於平靜,這是高考取勝的重要前提,心態平靜,情緒穩定,吃的胃口也就好了。
休息有度
高考的最後複習階段,可以說是都處於一種“臨戰狀態”,繃緊了弦,準備投入“戰鬥”,許多人被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樣有害而無益。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說,高考不僅是智力的競爭,也是體力的競賽。緊張的學習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體”。
有一個良好的身體,不僅要飲食有方,而且要休息有方,即要有良好的休息習慣。毛澤東有這樣一副自勉聯: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隻怕一日曝十日寒。長時間犧牲休息時間去突擊學習,反而搞垮了身體,最不值得,最終於學習不利。許多人從早到晚
啃課本,結果越啃越糟。什麼原因,隻因休息不好,精力不濟,效率難高。
良好的休息習慣最重要的有這樣四方麵:一是晚上不能無止境地“開夜車”,給自己立下規矩,所有的事,必須在11點以前做完做好,11點鍾巋須準時睡覺。人是有潛力的,人的潛力最為傑出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對時間利用的高效率,隻要充分挖掘潛力,提高單位時間效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是每天中午必須保證有至少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再忙,作業再多,也不“侵犯”這一小時的午休時間,因為這是整個下午乃至晚間學習效果良好的根本保證。
三是課間休息時間一定換換腦筋,不能連續作戰。否則,下一堂課在腦筋換不過來的情況下開始,必然效果不好。
四是每天堅持看一些課外書刊、雜誌,這樣既使緊張的大腦得到休息、調節,也增加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
科學睡眠
高三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都是很重的,因此我們平時就必須堅持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充沛的精力和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迎接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睡眠是必要的休息,是休息的最集中方式。睡眠好就是意味著休息好,精力充沛。精神抖擻,為全天的高效學習提供了保證。因此,在最後的衝刺中,必須保證每天有高質量的睡眠。
高質量的睡眠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麵:一是時間保證,每天須有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二是入睡快,睡眠深。
在安排睡眠時間時,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隨意縮短睡眠時間,另一種是任意延長睡眠時間。隻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就可以使你
精神充足地投入緊張的複習。
下麵介紹兩種安然入睡的方法:
①不能把考試壓力帶到床上。臨近考試,複習緊張,心理負擔重。但在進被窩前你必須把它統統忘掉,帶著焦慮、煩惱是無法入睡的。最好的解脫方法就是把你心裏所有的不快和煩惱全部寫進日記裏,或者幹脆對自己說:“我沒有時間理會,我想美美地睡一覺,讓一切都見鬼去吧!”把該想的事情留到高考以後再去想,這樣你就會感到非常輕鬆,一會兒就進入夢鄉。
②睡覺前多幻想些令你滿意的事。相信隻要自己勇於爭取,一切都會如願。這樣,幻想中的情景被深深地印進你的潛意識之中,對增強自信、消除緊張都有好處。
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更不要喝濃茶、咖啡,有的人在睡前慢跑一圈容易入睡,不妨一試。同時,每天的學習計劃要努力完成,使心情保持充實愉快。
最近,德國兩個睡眠專家指出,人體不僅需要較長的晚間睡眠時間,而且每天還需要三次短暫的白天小睡。他們認為,人的完全清醒狀態隻能持續大約4個小時。因此,即使在白天,也會產生小睡一會兒的要求,這是由人體內的生物鍾控製的。這種睡眠要求一般出現在上午九點,中午一點和下午五點左右,是飯後消化階段,大腦皮層不夠活躍。在上述3種時間內打個盹並不是懶惰的表現,而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手段。
創造快樂
高考前不應該是沒有陽光和笑聲的日子,你要使它輕鬆而愉快,這也是你培養心理素質的一個好方法。
越是臨近高考越應具備此等輕鬆和愉快,創造陽光和笑聲。其方法是:要有一種生命珍貴、青春不二、“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首先,人生就是一場持續不斷拚搏的馬拉鬆,勞動、艱苦、付出,是生活的必然,但拚搏的目的不是去自創痛苦,而是不斷發現快樂,創造快樂,享受快樂。快樂會給你帶來信心和力量,勇氣與成功。
其次,應有一點自我精神勝利法,不要把自己看得渺小,看得不如人,應該想象自己的優勢,想象自己的成功,想象掌聲和鮮花。第三,不要封閉自我,敞開胸懷,走進同學的喧聲、笑聲之中;走進家庭及世俗生活之中。從他們中尋得開心,尋來樂觀,尋來輕鬆。
第四,學會具備大心眼,善良情,千萬別把誰惹了你一下盡放在心裏,麵對不順己心的人與事,最好是一笑置之。斤斤計較,小心眼,是苦惱的來源,並且是不必要的苦惱來源。
第五,學會與人交流。想法、苦惱、鬱悶、焦慮,不要擱在心裏,一個人苦咽著,最好找人談談,比如同學、老師、父母、親友,這樣憋在心裏的東西,一旦說出來,就輕鬆了。
第六,尋找開心,比如課間同學之間嬉笑一陣,有時不妨幽默一下,或者疲勞了聽聽音樂,跳跳舞,或畫幾筆畫,或朗誦一首詩歌,閱讀兩篇輕鬆的課外文章等。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其它的一切都像建在沙灘上的大廈,隨時都可能坍塌。高考是一次長時間的艱苦的戰鬥,它要求我們必須有一個良好健康的身體和平和穩定的心理素質。成功附麗於生命之上,它是生命開出的花,花要開得燦爛,根必須要茁壯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