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雖然不能奢望自己時刻保持特殊的狀態,但至少我們應該持續地保持一種穩定的學習狀態,在這種看似普通的狀態之下,學的東西才更牢固。這樣,在關鍵時刻,比如高考,突然調整狀態,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那麼你的能力就肯定會不比正常水平發揮得差。
最後兩個月的複習最枯燥、最乏味、最揪心,但也是最關鍵的。課本已經翻得爛熟,但還得看,就如臨上戰場,整理兵器,該修的修、該補的補、沒病沒災,也得保養,省得臨場卡殼,急出病來。於是多想、多看、多分析、多總結,應該是這段時間的主要任務。用“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來比方,也許是非常恰當的。
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說過,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青春與美貌,也不是充沛的精力,而是有遭遇挫折的機會。同學們,挫折不是攔路虎,而是墊腳石,經曆生活中的一次次挫折,我們會漸漸成熟,逐步長大。
高考需要鬥誌昂揚
楊改慧:2009年高考理科狀元
在這次高考中,楊改慧的成績是:語文120分,數學137分,外語139分,綜合289分,總分是685分。因獲得全國化學聯賽省區一等獎,還能夠給她帶來20分的加分,使她的總分達到705分,總成績全省第一。
對每個高三生而言,無論一時成績的好或差,都無時不麵臨一個最大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自我”。每個意欲邁向高考成功的人都必須謹記:自我是最冷酷的敵人!
自我這個敵人,往往以煩惱、憂鬱、情緒失控與衝動的方式出現,成為我們前進中的攔路虎。因此,複習中要無往不勝,高考要一舉成功,必須首先戰勝這三大勁敵。
憂鬱:鬥誌的無言腐蝕劑
勞動拖不垮人,拖垮人的是憂鬱。憂鬱,有如一種具有極強傳播力的流行病,它幾乎蔓延於高三的每個教室,每間寢室。憂鬱是一種無言的腐蝕劑,在腐蝕、消磨著人的鬥誌,泯滅著人的激情。許多同學雖從早到晚都在埋頭苦讀,但整天鬱鬱寡歡,不見天日,行動上雖仍在勤奮拚搏,內心卻越來越無力,鬥誌越來越虛弱,激情與日遞減,步履艱難地掙紮,即使爬涉到考場,早已筋疲力盡,身心憔悴,考場失誤也就在所難免。
和恐懼一樣,憂鬱也是缺乏自信,即自卑的一種表現形式。一旦盲動於自我,失去對自己思想的控製,憂鬱和恐懼就像魔鬼一樣侵入大腦。
由於我們沒有真正了解自己和認識、把握對象,因而我們所為之憂鬱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會發生。杞人憂天,無端的痛苦,無異於浪費精力,消磨激情,削弱鬥誌。但你遲早會發現,即使愁眉苦臉也無濟於事,坐著發愁什麼也不會改變。
憂鬱有兩種,一種是為我們能夠控製和改變的事情發愁。如複習、學習,本可以通過全身心的努力而做得更好,但卻始終為自己的學業成績不好或不是第一流而擔心,而憂心忡忡。
另一種是為無法控製或改變的事情擔憂。如害怕高考,不敢麵對高考,希望高考慢點來而它又毫不停留地一天天迫近;再如成天到晚為時間不夠用,為時間跑得太快、太短促,自己還沒準備好而憂鬱,而緊張,而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如果有能力去改變憂鬱,就應該動手力除讓人擔憂的根源。如果為那些無法控製的事情擔憂,那是無濟於事。
十二年的寒窗苦讀,隻要你盡了力,隻要你還在盡全力,迎接你的一定是明媚的春天;心中充滿自信,必然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心中升騰著春天的憧憬,必然是滿路鮮花和陽光。
馬登博士指出:“治療憂鬱的辦法是用激昂、令人鼓舞的情緒填補我們的心靈。如果一個意念或想法使你消沉,那麼就要盡可能去想一些令你振奮、高興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經常
回憶最愉快的經曆,最高興的日子;用成功的事來消除失望、悲觀的念頭;沉悶的時候,讀些令人快樂的書;憂心時,到野外去散散步,或找人亂侃一陣,下下棋,玩玩撲克,或去做一陣劇烈運動等等。
行動可以讓人忘記一切,工作、學習可以使人重新振作。當憂鬱來臨時,要加大力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獲得成就和快樂。
煩惱:行動之路的無邊沼澤
可以說,世界上生活最苦的人,莫過於中學生,中學生中又莫過於高三生。高三生的苦,不僅僅是學習太緊張,高考壓力太大,更在於有太多太多的畏懼、憂鬱、煩惱,而這些又大多不被老師、父母所理解。相反,老師近乎苛刻的督勵,父母太迫切的期望與關懷,反而加重了高三生們的心理負荷,使本已脆弱的心變得更加脆弱。
高三生的心理脆弱,來源於自己對外部世界的過度想像:一是太看重老師、父母的期望及關懷,太看重老師、父母在關懷中所描繪的嚴酷性、失敗圖;二是把高考想象得太高不可攀,凶神惡煞;三是把人生的未來緊緊拴在高考這一棵樹上,而這棵樹在自我的想象中又太不實在,太不牢靠。由於如此這般地虛張起一個外部世界,因此也就把本已脆弱的心,嚴重地扭曲了。
無邊無際的煩惱也就層層包圍著自己,挾持著自己來度過一天天的緊張不安和一個接一個難以入眠的夜晚。記住:煩惱,永遠是高三衝刺行動之路的無邊沼澤。
高三生活要輕鬆、樂觀、快樂,就必須有意識地遠離煩惱。其方法是:
①以一種積極的熱情,樂觀的態度,投入到忙碌之中:忙碌地學習,是遠離煩惱的有效方法,因為快節奏的生活,會使你生活充實,
根本沒有工夫去煩惱。
②排除完美主義。不要把生活設計得太完美,不要把單一的目標視為未來人生完美的必須。當你拚搏奮鬥要考上清華,考上清華是最完美的選擇,但竭盡全力,如果隻能上其它重點大學,也是很不錯的;當你渴望將來當個名律師,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隻考取了師範,隻要能實現目標,同樣是一種巨大的成功。記住,世上永遠沒有完美的事物,人生的奮鬥不可能事事如意,件件順心。
③不停地行動,始終向行動要成功,而不是靠幻想來度日。因為行動是煩惱的克星,隻要盡量地活動,哪怕是鍛煉一陣身體,一定會擺脫煩惱的糾纏。
④將眼光放遠,不要隻想著複習,更不要隻盯著高考。人生無處不充滿考試,不遇逢關口,不要拘泥於一時的得失,應充分相信自己,盡量往遠處想。
⑤興趣不能貧乏,生活不能單調乏味,應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對未知的事,要用歡愉的心情去等待,讓自己對未來的人生充滿驚奇。這樣一來,哪怕是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都能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處理它。要時時用這樣的話來鼓勵自己:“隻要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
就我個人體會,心理問題的產生皆源於自己;其解決也隻能依靠自己,而不可單依賴他人勸慰或環境改善。自己心中的苦惱、緊張、莫名的焦躁,的確可稱“心魔”。細思之,都是由於思想上沒端正,沒想通。所以,要用“慧劍”來斬這“心魔”,全賴自我調節。
我的辦法有幾種,且見了效果。我自認為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這和考前平心靜氣的複習與考場上冷靜的發揮不可分,其實,按實力論,必定有比我強的,且大有人在。
有人說,“考前缺的不是謹慎,而是自信與從容”。其實我也一樣,但我用了一種心理戰術:考前的半個月,我從不去想高考多麼重要,而是往上看,往遠看。
衝動:脫韁的烈馬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每天的生活都伴隨著特定的情緒。可以說,無時不生活在情緒中。根本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如果能,你就是自己的主人,你就能把自己的情緒調動為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激情,推動你為理想、事業、目標而奮鬥,而拚搏,其樂無窮。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情緒,那你就可能淪落為你情緒的奴隸,你的情緒就變成一種無邊無際的散漫衝動,像一匹脫僵的烈馬,馱著你奔於失敗之途。
高三生活有太多的緊張,太沉重的壓力,太多的畏懼、憂鬱、煩惱,太難以抑製的自卑與不盡自信,太強烈的期望所激發的興奮,由此形成強大的消極情緒,無法控製,演變為一種衝動,這種衝動,往往可以毀滅你已經苦心構建起的一切。
情緒的衝動往往來源於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自卑、畏懼和煩惱引起,這種情緒衝動往往把你引向更加自卑、無力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另一種恰恰是過分的自信,過度的期望值,過分地沉醉於緊張的
拚搏中,而形成一種超載的興奮,這種過度興奮的情緒衝動,使你無法有片刻的歇息和冷靜,把你拋入一種衝動的摜性之中,最終耗費你的激情、精力,使你滑向失敗的泥潭,這就是許多成績特好的同學在模考、高考中失利的原因之一。
抑製無邊無際的情緒衝動的有效辦法是:
①不斷地認識自己,不時地檢討自己,不管是自卑性衝動,還是自信性衝動,都是沒有真正冷靜、客觀而深刻地認識自我,沒有真正把握自我的體現。
②正確地認識高考,尤其是能正確地認識高考與未來的關係,條條大道通羅馬,高考是未來人生的一種選擇,但高考絕不是人生命運的唯一入口。
③在此基礎上努力培養心理的健康和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應學會保持一顆平常心,要以一種平平淡淡的心態來複習,去參考。
④既不自以為是,也不自以為卑;既不急於求戰高考,也不懼怕高考。而是立足每天,抓緊當前,做自己該做的事,努力做好應該做好的事,平靜以待,生活如常。複習的高效果,高考的勝利,最重要的不單純是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而是對自己的理性駕馭和支配。要壓抑心中的衝動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離高考隻有一個月,急於求成和怕戰的心理總是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