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溝通好,人脈才廣
語言不僅是一個人表達自我意思的方式,主要作用還是與他人溝通交流的必要手段。溝通可是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拉近,所以一個人想要更好地抓牢自己的人脈關係,就要加強與他人的交流與溝通,隻有通過溝通加深了解,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基礎,隻有這樣一個人的人脈才能更加寬廣。
溝通才是人脈輸贏的關鍵
當今社會是一個人際關係日漸複雜、社交活動日益頻繁的社會。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別人聯係到一起。所以說,要想在當今社會幹出一番事業來,沒有良好的人脈資源和人際關係是不行的。
而在社會生活中構建自己的人脈關係網,就要首先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因為人與人之間隻有溝通才能加深彼此的感情,才能實現相互幫助、相互照應的目的,才能擴展自己的人脈關係圈,幫助自己建功立業。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像人體的血脈,隻有血液流到的地方肢體才能協調地運作。如果溝通不暢,就好比得了血管栓塞,其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說人們想要構建人脈關係首先就要學會有效溝通。
當你迫切需要一份新工作、一棟新房子、一份有潛力的投資建議或提升你的專業技能時,你可以去找專業人士谘詢,並且得為此付出金錢。但是如果你擁有一個完好的人際關係網,你完全可以不花這份“冤枉”錢,你所需要的一切建議都可以從人際網中免費獲得,而且是最快速、最安全、最可靠的。人脈不僅是你日常生活的潤滑劑,更是你事業成功的催化酶。
百萬富翁共有的特點是什麼?《行銷致富》的作者史坦利教授對此進行研究後說:“答案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他們廣結人際網絡的能力,這便是他們成功的原因。”百萬富翁們不僅曉得有哪些資源蘊藏在他們厚厚的名片簿裏,更願意把這些資源與其他百萬富翁分享。
想成就事業,就要有成功的人際關係。羅斯福曾經深有感觸地說:“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便是與人相處。”而相處的第一要素就是溝通。
據說,遠古時代,人們打算修建一座巴比倫塔,直接通往天堂。但是上帝很不希望凡人打擾了他的清淨,於是他就把人們的語言打亂了。由於人們之間語言不通,無法正常溝通,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礎,最後巴比倫塔沒有修建成功。
由此看來語言溝通在人們之間的交流合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有效的溝通,人們之間就不能正確地相互傳遞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誤解。
張湯是漢武帝時的一個酷吏,由於善於揣摩漢武帝的心思,又精通法律條文,在運用國法和處決罪犯上,很合漢武帝的心意,因此很受皇帝寵愛。
魯謁居是張湯的秘書,平時他倆私交很深,在魯謁居生病時,張湯甚至還親自為他做足療。後來魯謁居被人揭發有不法行為,不幸下獄,後病死在牢獄。這件事情還牽連到了魯謁居的弟弟。張湯很想利用自己主審官的身份營救魯謁居的弟弟,但礙於麵子,他並不想讓這件事被外人察覺,於是他在提審魯謁居的弟弟時,總是裝作不認識他。這讓魯謁居的弟弟非常氣憤,於是他就上告漢武帝,揭發張湯的罪行。最後,漢武帝認為張湯犯了欺君之罪,就把他送進了監獄,後來,張湯在監獄中自殺身亡。
試想,如果張湯最初通過有效的溝通,事先告訴魯謁居的弟弟自己的想法和行動,那麼魯謁居的弟弟估計就不會揭發張湯,他也就不會淪落到要自殺的地步了。所以說溝通不好,不僅會讓一個人失去朋友,有時還會讓一個人丟掉名譽甚至身家性命,隻有有效的溝通才能幫助人們達到目的。
美國,曾有一個失業青年,在費城的大街上溜達,他很想找一個職業糊口,可是長時間以來他都沒有找到好的門路。有一天,他鼓足了勇氣闖進了費城首富鮑爾吉勃斯先生的寫字樓,他用誠懇的語氣央求主人給他一分鍾的接見時間,聽他講一兩句話。
麵對這位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鮑爾吉勃斯先生感到非常驚奇。因為這位不速之客的著裝太個性了,他衣衫襤褸,一副極度困頓的樣子,但他的精神卻異常飽滿,他的眼睛裏充滿了熱情,語氣裏也充滿了激情。出於好奇,鮑爾吉勃斯先生同意了他的請求,表示可以聽他說上一兩句話。
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的交談並沒有在一兩分鍾之後結束,而是持續了一個鍾頭了,即使如此,他倆還意猶未盡。結果呢,鮑爾吉勃斯先生給一個大公司經理泰勃先生打了一個電話,請他給這位年輕人一個極重要的職務,並邀請他共進午餐。
這就是有效溝通的魅力。有了有效的溝通,我們就能輕易地說服別人向自已伸出援助之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上司的支持、同事的理解和下屬的愛戴,就能輕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還能順便幫上別人的忙,簡直是一舉多得。
“脈”力西點
溝通能力也是一種競爭力,有了有效的溝通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以往那種把不善言辭當做一種美德的傳統思想已經過時了,隻有伶牙俐齒、能說會道的人才能在當今社會“混”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圓場圓出廣闊人脈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矛盾與糾紛,人際交往中就沒什麼場可圖,少了尷尬和僵局,也無需講什麼調解和說和。反之,隻要有這些事,就免不了勞駕和事佬們來顯顯身手。在這些情況下,學會打圓場、化解尷尬,無疑就成了贏得好人脈的一個殺手鐧。
同時,善於為周圍的人解圍、打圓場,不僅是一個人頭腦靈活、處事老練的一種體現,也是對人熱情的體現。比如說,在你遇到尷尬時突然有人幫你及時解圍,你難道不會對這個人多少產生一點感激之情嗎?
很顯然,就在你的感情開始傾向於他們的時候,你就已經成了他們潛在的幫手,試想,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不會出手相助呢?無疑,你也會。
有一次,著名演員新鳳霞和丈夫舉辦敬老晚宴,請了文藝界許多著名的前輩。時年90多歲的著名畫家齊白石在看護的陪同下也前來參加,老人坐下後,就拉著新鳳霞的手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看護帶著責備的口氣對白石老說:“你總盯著別人看什麼呀?”白石老人不高興了,說:“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說完,老人家氣得臉都紅了,弄得大家都很尷尬。這時新鳳霞笑著對白石老人說:“您看吧,我是演員,不怕人看。”在場的人都笑了,場麵氣氛也緩和下來了。在這裏,親鳳霞恰當地運用了打圓場的技巧,強調事件發生的合理性,以“自己是演員”為理由,證明白石老人看自己是正當而合理的,這樣就順利地擺脫困境,也給對方找到了行為的理由,交往活動活動也就能正常地進行。由此看來,打圓場的本領在人際交往中可以說是項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技能。
會打圓場,會說話,三兩句就能化解一場危機,就能擺平一次劍拔弩張的爭鬥,就能平息一場針尖對麥芒的吵鬧。試問像這樣的人,誰會不喜歡,誰會不願意和他們交朋友呢!相反一個不會打圓場,遇事手足無措,隻懂得自己全身而退的人,必定會遭別人的厭惡。
上海某電器公司因為產品售後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投訴,於是很多記者聞訊到該公司采訪。剛好,記者在公司門口遇到了經理秘書小張,便向他詢問情況,可是小張害怕自己說不好,可能會惹事上身,就對記者說:“我們經理剛好在辦公室,你們有什麼問題不妨采訪他!”這下可好,記者們聽了他的回答,一窩蜂地往經理辦公室擠,經理躲閃不及,隻好硬著頭皮應付記者們的狂轟濫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