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丘吉爾
原諒生活,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別跟自己過不去,也別跟生活過不去,沒理由不滋潤,不快活,關鍵是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角度看生活與看自己。我們有我們的悲哀,生活有生活的難處,應當學會原諒生活。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可是能真正做到人又有幾個呢?
60平方米,住了七個人
作為“螞蟻”,他們受過高等教育(據相關研究表明,螞蟻有25萬個腦細胞,是最聰明的昆蟲)。但因為力量弱小,他們不得不群居在一個蝸居中,相互照應、減輕生活的壓力。
夜晚7點多,華燈初上,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西門外變得熱鬧起來。這附近的一些宿舍區,現今已成了“蟻族”、考研學生的聚居地之一。這些宿舍區附近的配套設施很是齊全,超市、飯店、理發店、診所、網吧等一應俱全,盡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畢業四年多,李浪一直住在這裏的一個小區。
2006年的6月,從川大畢業的前幾天,李浪把被褥和電腦扛到了他在學校附近租住的一個小區。他租的房子位於7樓,本是一套麵積約6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可由於無力承擔“高昂”的房租,他和室友將客廳加了木板,隔成了獨立的一間,變成了四室一廳,以至於開門進去會讓人頓感昏暗。客廳隔成的單間與廁所之間,形成了一條長約3米的過道,過道盡頭左側就是李浪的房間。
他的房間隻有12平方米,一張床占去了房間的三分之二左右,一個簡易書櫃,一個單人沙發,一張折疊飯桌,一台老舊電腦,外加半個落滿灰塵的組合衣櫃,房間顯得淩亂而擁擠。他說:“一個人租太貴,租不起,小點無所謂,隻要能住就好,而且大家住在一起好耍,相互間有個照應。”
騎車上班,省錢就是賺錢
作為螞蟻,他們具有期待情懷,整個寒冷的冬天,螞蟻都憧憬著夏天。冬日暖陽會吸引螞蟻們傾巢而出,在陽光下活動活動筋骨。
去年7月初,小美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應聘到了高新區的一家物業公司。因為學的是管理,公司招聘時,她選擇了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可在人力資源部隻呆了兩個月,公司就讓她去了華陽的一個項目———一個新建小區,輪崗做物業客服。
輪崗的第一天,小美就把行李從川大附近一小區租住房搬到了華陽的項目上。如何上班卻又成了新的問題。如果坐公交車,中間需要在火車南站轉一次車,一個多小時才能到華陽,由於上班的小區離公交站比較遠,她還要再花3塊錢坐摩的或三輪才能過去。“這樣太不劃算,一天光坐車差不多就要10塊錢,算下來一個月要300塊呢。”小美決定騎自行車去上班,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騎車上班不僅鍛煉了身體,還省了錢,而省錢就相當於賺錢。”
就這樣,小美每天清晨6點40起床,騎著花50元錢買來的二手自行車趕往華陽。雖然每天要騎兩個多小時上下班,但小美覺得很值,“吃點苦算不了什麼,每個月可以多省點錢,讓日子過得更好一點。”
不吃好的,隻吃便宜的
作為螞蟻,他們從不挑食,不論是什麼,隻要吃得飽,最重要的是便宜。
杜川上下班也是騎自行車,但他的公司就在九眼橋附近,從住處過去不到半個小時。2008年,杜川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一名學生變成了一名社會人,在畢業的前一個月,杜川終於簽了工作,在一家建築公司做行政,每個月的工資1750元。他花450元在學校附近公寓租了個10平方米的套間。
一天三頓吃在食堂,他每天的飯費隻用10多元錢。早飯,一碗稀飯5毛錢,兩個包子1塊錢,而兩個饅頭的話隻需要6毛錢;午飯,3兩米飯6毛錢,一個素菜1塊錢,一個葷菜3塊錢,湯可以免費喝;晚飯基本上和午飯持平。“如果吃食堂的套餐會更便宜,一天10多塊錢肯定能吃得不錯。”況且一個月起碼能省下200多元。
就這樣,這些大學畢業生,雖然工作了、獨立了、掙錢了,但由於收入微薄,為節約開支,他們隻能和其他人共同租一套房屋,居住在狹小的空間,吃著簡單的飯菜,花較長時間騎車或擠公交車去上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古人有古人的悲哀,可古人看得開,他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比作月的陰晴圓缺,一切全出於自然,其中有永恒不變的真理,它像一隻無形的手在那裏翻雲覆雨,演繹著多色多味的世界,今人也有今人的苦惱,因為“此事古難全”。
有沮喪失落的時候,我們對一切感到乏味,生活的天空烏雲密布,看什麼都不順眼,像T恤衫上印著的:別理我,煩著呢!生活中有很多時候令我們心情不好。但是人有逆反心理,更多的時候是“多雲轉晴”,憂鬱被生氣勃勃的憧憬所取代,煩些什麼?你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戰勝不了自己,沒法不失敗。想不開、鑽死胡同,全是自己所為。
沮喪的時候,退歸你生活的角落,去充電、打氣。選一盒錄音帶,京 劇、越劇、歌曲、樂曲什麼都成,邊聽邊練毛筆字,書寫龔自珍的乙亥雜 詩“霜豪擲罷倚天寒”,多帶勁!“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多 親切!你還是發泄一下,那就大聲唱出來:“我站在冽冽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漸漸地排遣了沮喪,煥發了新的振奮激情,環視四周,發現一切正常,你的消沉、你的低落、你的怨憤沒有任何意義,既然如此,何不讓自己回歸正常?憑什麼總跟自己過不去呢?!試試看,每天吃一顆糖,然後告訴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是甜的!
我們看清了自己,再來看生活,也許多了幾分包容在裏麵,生活本身並不是可以實現所有幻想的萬花筒,生活和我們是相互選擇的,不該過分計較生活的失言,生活本來就沒有承諾過什麼。它所給予的,並不總是你應當得到的,而你所能取得的,是憑你不懈的真誠和執著所能得到的。
人類以熱愛生命為目的,人類中卻有另一部分人以獵取生命為職業,一位德國作家兼心理醫生維克多·費蘭克,回憶自己住納粹集中營的生活時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不能被剝奪,正是這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滿意義且有目的。那一刻我所受的一切苦難,從遙遠的科學立場看來,全都變得客觀起來,我就用這種方法把自己超越。在困厄的處境,我把所有的痛苦與煎熬當成前塵往事,並加以觀察,這樣一來,我自己以及我所受的全部苦難全變成我手上一項有趣的心理學研究題目了。”這種方式值得借鑒。當我們憑窗而坐,靜觀一本關於戰爭或其他的書時,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快活,不滋潤?
原諒生活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原諒生活,不是可以淡漠所有的不公,不是為了超脫凡世的恩怨,而是要正視生活的全麵,以緩解和慰藉深深的不幸。相信生活才能原諒生活,如果你的桅杆折斷,不論是你自己的錯,還是生活的錯,都不該再悲哀地守著蕩舟的孤獨。
請重新支起新的桅杆!原諒生活,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生存語錄: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穀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著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英)達爾文
想勤就得忍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的馴馬師,他馴出來的馬甚至被稱為神馬。熟悉馴馬師的人都知道,每天早上,馴馬師會指揮著一群馬繞圈子跑,這其中有雄健的大馬,也有很小的幼馬。馴馬師的助手,則一邊嗬斥著馬,一邊抓著馬鞍左右跳躍。看起來活像馬戲團的特技表演。到了中午,沙漠的太陽正毒,馴馬師卻和他的助手騎馬向沙漠深處奔去,下午4點,當他們返回時,人們才發現每人手上都拿著一把彎刀,仿佛出征歸來的樣子。
有人問馴馬師:“你為什麼要叫許多馬繞圈子呢?”
馴馬師說:“因為我教那些小馬,跟在大馬身後,學習聽口令和順服。沒有大馬的帶領,小馬是很難教的。如果是老師。大馬就是家長,我在學校教導,父母在家中帶領,任何一方都不能少。”
“那你的助手為什麼要抓著馬鞍左右跳躍呢?”
“那是教馬學會均衡,維持穩定。”
“至於中午的時候騎馬出去,”馴馬師接著說,“是凶為中午天氣最為炎熱,讓馬在一望無際、其熱如焚的沙漠裏奔跑,這是一種磨煉,經得起的才能成為千裏馬。而彎刀,是我們故意舞給馬看的,用刀光閃爍刺激馬的眼睛,發出強烈的音響。經曆這種場麵,還能鎮定自若的,才能成為最好的戰馬。”
如果不能用勤字來努力,如果吃不了勤中之苦,怎麼能夠出人頭地呢?古人雲,“忍”字頭上一把刀。說明要具備這樣一種心理素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的成長與馴馬是同理的,正如俗語所說:“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不受苦中苦,難為成功人。”
在“蟻族”中有個女孩叫程布惠,湘西瑤族的山裏人。大專畢業後,她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她看到城裏人很喜愛山裏的土特產時,就想到將本籍邊遠山區那些純天然的山發貨到城裏來出售。拿定主意後,程布惠先是帶了一小部分品種來到省城“探路”,免費讓大家品嚐,結果大受歡迎,原因是:這種無汙染的山貨,正是追求生活質量的城市居民最為喜愛的。
嚐到甜頭後,程布惠立刻在家鄉找了幾個幫手。她親自前往湘西山區組織貨源,並在城郊租了一個20多平方米的門麵,專門出售農家山貨。沒多久,程布惠又將小店一分為二,一邊為批發部,一邊為零售部。為充分使用店裏的空間,她又在靠門道的位置賣起了山裏的苦涼茶。用程布惠的話說,這叫全方位發掘資源,半製品都堆放在店裏,拿來燒成茶水賣,利潤就提高了十多倍。這些苦涼茶品種有金銀花、野菊花、涼茶葉……幾乎全是山上野生野長的。開始時,程布惠還擔心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苦涼茶在城裏賣不動,不想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顧客反映,這種山裏的苦涼茶雖然味道苦些,喝起來不及當代流水線出產出來的茶口感好,但原料地道正宗,在炎炎夏日裏飲用真正能起到消熱解毒的作用。而且每杯一元的價格,顧客都說“實惠、物有所值”。
接著,程布惠招了兩個女幫工,一副大大度方大幹一場的架勢。一邊賣山貨,一邊賣熬好的苦涼茶。初次創業的程布惠,在短短一年時間裏,居然靠賣山貨與賣苦涼茶賺到了10萬元。
作為一個有成就的商家,大多能夠忍耐住自己急於發財致富的心理,深刻理解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財富的積累也是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來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暴富的情況很少,大多數人都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和艱苦的努力獲得成功的。
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大商家,不能貪圖一時一事的小利。假使人要是隻為貪圖那麼一點蠅頭小利而不注意其中所帶來的大害,是再傻不過的了。不論是上學、經商,不管是為工、為農、為士,隻要是有遠大目標的人,就不會去計較眼前的一點小利,而失去更大的利益。但往往人們容易看到小利,忽視小利背後的一切,有一點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樣子。El常工作中要想獲得長遠的利益;就要犧牲眼前的小利益,這是常理,也是忍小利的最重要的內涵。
生存語錄:
勤勉就是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美)富蘭克林
生活之下生存為上
世上很難有公平的事,未來你想這樣,事情偏偏與你的願望背道而馳,即使你付出辛苦了,付出努力。也不一定能獲得回報。
“蟻族”多從事保險推銷、電子器材銷售和餐飲服務等低層次、臨時性的工作,絕大多數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有的甚至處於失業半失業狀態,收入低且不穩定。大城市的城鄉結合部或者城中村,低廉的房租、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較為便捷的交通吸引了“蟻族”聚居,稱為“蟻域”。北京唐家嶺就是著名的蟻域之一。
今年6月從河北過來的張永剛和兩個同學合租住在唐家嶺。13平方米,一張雙人床、一個地鋪、一個小衣櫃、兩個電腦桌、一個洗手池、3個人,小屋子滿滿當當。張永剛說:“一個月房租400元,冬天再加100元的取暖費,都是3人平攤,每人每月還得交10元水費,其實就是保護費,上次有個同學過來玩就被強行收了10元錢。”
亨特遭女友拋棄來請教大師指點,他說女友還活得好好的,感到憤恨難平。大師問他為什麼。亨特回答:“我們在一起時發過重誓的,先背叛感情的人在一年內一定會死於非命,但是到現在兩年了,她還活得很好.老天真是太沒眼睛,難道聽不到人的誓言嗎?”大師告訴亨特,如果人間所有的誓言都會實現,那人早就絕種了。因為在談戀愛的人,除非沒有真正的感情,全都是發過重誓的,如果他們都死於非命,這世界還有人存在嗎?老天不是無眼,而是知道愛情變化無常,我們的誓言在智者的耳中不過是戲言罷了。
“人的誓言會實現是因緣加上願力的結果。”大師說。“那我該怎麼辦呢?”亨特問。大師給他講了一個寓言:“從前有一個人,用水養了一條非常名貴的金魚。一天魚缸打破了,這個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站在水缸前詛咒、怨恨,眼看金魚失水而死;一個是趕快拿一個新水缸來救金魚。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當然趕快拿一個新水缸來救金魚了。”亨特說。“這就對了,你應該快點拿水缸來救你的金魚,給它一點滋潤,救活它。然後把它已經打破的水缸丟棄。一個人如果能把把詛咒、怨恨都放下,才會懂得真正的愛。”亨特聽了,麵露微笑,歡喜而去。
實際上,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但是我們即使遇到不公平的事,也不要怨天尤人。因為,怨也沒有用,生活就是這樣,有什麼辦法?有時候沒有道理可講,有的時候又似乎不近情理。當生活讓你哭笑不得的時候,你不應該太過抱怨,而是要看淡生活中的不公平才對。付出與回報的天平上總出現不盡如人意的誤差,苦苦的追尋換來的隻能是一身的疲憊,揮灑的汗水總是換不來期待中的收獲。這一切都是人生中揮之不去的,是人生競技場上必不可少的基石。
譬如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隻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些受到威脅的弱者永遠是不公平的,優勝劣汰,沒有公平可言,颶風,海嘯,地震等等自然災害對所有生命來講都是不公平的,人類社會裏,貧窮,戰爭疾病,犯罪吸毒等等不平等的現象此起彼伏,公平是神話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是與公平無關的,這並不是人類的悲哀,隻是一個真實情況,過去不曾有過,今後也不會有。
生活也許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它對每個人的待遇都存在著偏心,有的人,從生下來就非常順利,做什麼都一帆風順,沒有什麼坎坷,事業婚姻都讓別人羨慕,可有的人,從生下來就注定是個倒黴蛋,事業的挫折,生活的艱苦,情感的失意,都在困擾他,甚至有時連小小的打算也難以實現,其實這就是正常生活,因此,不要對生活給予你的不公平心存怨恨,盡早地忘卻它,隻有不斷地拋棄煩惱,生活才會向你展露它最燦爛的微笑。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凡事都不會十分完美,生活同樣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麵對生活中的不公平的人和事,不要過於強求,生活本是如此,隻要你學會生活,懂得生活,就會看淡生活裏的不平事。
生存語錄:
生活沒有目標,猶如航海沒有羅盤。
——(英)羅斯金
失意時,正確的補償自己
季雲,中南大學藝術設計專業2005級學生,在創業之前有著非常豐富的勤工儉學的經曆,曾先後代理過手機卡的銷售、米高輪滑鞋的銷售,代理福森造林有限公司的市場拓展業務,參加湖南軟件學院的招生工作,自製聖誕禮物出售,還在超市等地方打工。
在經曆了一係列的兼職後,畢業後的季雲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她投資了10000多元和別人合夥開了一家奶茶店。當時的創業初衷是想為家裏謀一些福利,可由於對合夥人的了解不足,在經營中產生了矛盾,不久奶茶店的經營以失敗告終,不但沒有盈利,還個人虧損了4000多元。第一次創業的失敗對季雲的打擊很大,身心交瘁,病了足足一個月。那麼“螞蟻”們在麵對失敗的時候,應該怎樣調節自己呢?
人自身的機體有一種補償的功能,例如盲人的聽覺一般比常人好,聾啞人的觸覺一般要好於常人。在這裏,補償是指通過努力奮鬥以某一方麵的成就來補償自身的某種缺陷。比如,一個人在相貌上可能不如別人漂亮、英俊,但是他可以通過多讀書提高自己的學識和修養,通過在學習和工作中多努力取得成功,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當你因生理或其他方麵的原因讓自己缺乏自信時,就應當轉移精力,尋找更高的追求。
放下心中的包袱
一位精神病醫生有多年的臨床經驗,在他退休後,撰寫了一本醫治心理疾病的專著。有一次,他應邀到一所大學講學,在課堂上,他拿出了這本厚厚的著作說:“這本書有l000多頁,裏麵有治療方法3000多種,藥物l00 130多樣,但所有的內容,隻需四個字就可以概括。”
說完。他在黑板上寫下了“如果,下次”四個字。
醫生說,引起焦慮情緒的就是“如果”這兩個字。許多人認為“如果我考進了大學”、“如果我當年不放棄他”、“如果我當年能換一份工作”……醫治這種消極心理的方法,就是把“如果”改成“下次”,“下次我有機會再去進修”、“下次我不會放棄所愛的人”這樣,我們就可以走出焦慮情緒。
其實,影響一個人幸福的,有時並不是物質的貧乏或豐裕,而是一個人的心境。如果把自己的心浸泡在後悔和遺憾的舊事中,痛苦必然會占據你的整個心靈。
這是一個禪宗的故事:有兩個和尚在穿過一片樹林時遇到一位婦女站在河岸邊,她很焦慮並且不敢趟過湍急的河水,於是一個和尚抱起她並把她送到了河對岸,然後他們繼續向前走。第二個和尚一直悶悶不樂,他說:你應該知道,接觸女性違反了我們的戒律!另一個和尚很平靜地回答道:是的,可是我一個小時前已把她放下了,而你卻還一直“抱著她”。
反思不是要使一個人去自責,而是要使一個人重新恢複活力、重新快樂起來。我們應該堅信:總會有更好的生活!一位哲人說:“一個聖人其實就是一個永不放棄的、也曾犯過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