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引語】
“道”可以說是《道德經》的根本核心。“道”並非固定程式,亦非常形,它是哲學,是對世界的抽象認知,又是對具體事物具體分析的活的思維。老子在這裏所謂的“道”就是指宇宙和自然的規律,也可以稱作是人類的宇宙觀或自然觀、世界觀。人在常態中可以用常法解決問題,在非常狀態中則應該用非常方法。非常方法即非常道,它不是常規思維,而是突破了平常思維的一種異化思維、複雜思維與奇特思維。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⑦。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⑧。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⑨。
【注解】
①道:名詞,指現象界的道(方法、術),如治國之道,處世之道,養生之道等。
②道:動詞,說明、敘述、論述之意。
③道:名詞,指創生天地(宇宙)的母體,恒常的道。
④名:名詞,指現象世界的物、事、象。
⑤名:動詞,命名、稱呼之意。
⑥名:名詞,指恒常的道。
⑦徼:邊界、終結、結果。
⑧玄:幽味深遠的意思。
⑨門:產育之門。
【譯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語來說明的,否則,它就一定是失去了“道”的真實涵義了;
“名”,是不可以用文字來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來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
“無”,是天地萬物的開始,是天地創始的根源;天地產生以後就是“有”,就由天地產生萬物並滋養萬物。
所以經常從無目的、無拘束、無局限的狀態,來觀察“道”無名無形的微妙;經常從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狀態,來觀察“道”有名有形之處的真實。
無名無形、有名有形都來源於道,是“道”的兩種不同的形態和境界的同一真理,這兩種變化都可以叫做“玄”。
玄妙深處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玄妙,是產生現象世界森羅萬象的物、事、象的產育之門。
【深度剖析】
老子首次提出“道”這個概念,作為自己的哲學思想體係的核心。“道”的涵義博大而精深,可從文學的方麵去理解,也可以從曆史的角度來認識,還可從美學原理去探求,更可以從哲學體係的辯證法去思維……
在解釋“道”這一範疇時,哲學家們的意見並不完全一致,有的認為它是一種物質性的東西,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元素;有的認為它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同時也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泉源。不過在“道”的解釋中,學者們也有共識的地方,即認為它是運動變化的,而非僵化靜止的;而且宇宙萬物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一切運動,都是遵循“道”的規律而發展變化。總之,在這一章裏,老子說“道”產生了天地萬物,但它不可以用語言來表述,而是非常深邃奧妙的,並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加以領會,這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本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經》的“道”與“名”兩個關鍵名詞,也是連串貫通全書八十一章脈絡的線索。在這一章中,老子為我們講述了“道”和“名”的概念,以及“無”和“有”的真意。朱子曾經說過:“道就像路一樣,是人們所共同擁有的”。所有的天地萬物都在遵循的規範,就是這裏提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