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裏的年輕人
電影劇本
作者:傅紅耀
1.縣禮堂 日
這裏是古縣幹部大會會場,剛剛放映完電影,工作人員正在布置主席台。
縣委宣傳部長姚超男走上主席台:同誌們,剛才大家觀看了黨的十五大上唯一放映的電影《喜蓮》。下麵,請市委宣傳部賈部長講話。
賈部長:古縣的幹部同誌們,很高興來到我們全市四小龍的古縣,參加1998年全縣幹部大會。你們千家萬戶搞服裝,千家萬戶搞針織,千家萬戶搞……
台下有人喊道:放屁!
主席台上的縣委朱書記:你是什麼人?
臉上有一個大刀疤的劉勇站起來:我是老鎮工商所的所長、生擒劫匪的榮譽軍人劉勇。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被你們這些東西誤導10多年了……
朱書記身邊一個瘦高的人站起來:劉勇,你又喝多了……
劉勇:肖俅書記,我沒喝醉,我是被你們氣瘋了!
縣委副書記肖俅:劉勇!
劉勇:武漢的“天下第一街”,是我們老鎮人首創的!你們把一個全國領先的古縣,搞得落後人家10年!
肖俅輕輕地喊了一聲:張華!
坐在主席台右邊小桌子旁的一個年輕人一驚,他看上去不到30歲,是縣府辦的副主任:肖書記。
2.縣委宣傳部長辦公室 日
姚超男拿出一封信:老鎮的老傅送來的人民來信,信的標題是“立即停止‘千家萬戶’說的誤導”。
張華:寫得好!
姚超男:今天縣委會上,肖副書記提出調你任縣委辦公室主任……
張華:我要到老鎮去。
3.張華家 日
時針指著12時。
張華進來:徐芳,張寶呢?
徐芳:等不到你,上學了。
張華:上午大會上,老鎮人罵人了。我想到老鎮去。
徐芳:你沒搞錯吧?
張華:去當書記。
徐芳:受命於危難之時,是吧?
張華:你不是說過,能到老鎮當幹部是一種榮耀嗎。
徐芳:時過境遷了。
張華:我要到老鎮弄個明白。
4.肖俅家 夜
肖俅親手給張華泡茶:姚部長說,你要去老鎮?縣委辦主任的位置,想來的人多了。
張華站起來接過熱水杯:肖書記,老鎮中學是我的母校。
肖俅:那可是個馬蜂窩……
張華:我想讓老鎮重現輝煌。
肖俅:勇氣可嘉。可是,徐芳下崗,張寶在縣城讀書,年輕夫妻分居……
張華:我爸說,土改時,從農村抽到鄉鎮,幾個月不回家。
5.肖俅家 日
肖俅取出幾張畫。
肖夫人:這可是唐伯虎的畫……
肖俅:送這一幅吧,這個,與徐悲鴻齊名的民國十大畫家。
肖夫人:價值不得了?
肖俅:物有所值。調到市裏當個常委,我還有希望上調到省裏。不然,這個縣委副書記,就是末班車。
肖夫人:賈部長怎麼說?
肖俅:市委陳書記讓他帶話了,加把勁,沒問題。
6.老鎮 晨
雨後天晴。
曙光路兩邊造了一些高低不等的民房,隔著不少空屋基,和路中間的花壇一樣,長著高高的雜草。
張華騎著舊自行車,騎到水泥路盡頭,便是滿目黃色的泥濘路。
一個小女孩背著書包陷在了路中。
張華停下車,踏著泥濘,把她拉了出來,她的一隻高筒雨鞋還留在泥中。
女孩:老師說,我們縣窮,沒錢做水泥路。
深深的車轍中有一塊大大的石頭,張華卷起褲腿衣袖,彎腰去搬。
來了一輛小解放運輸車,“嘀嘀”地叫著,司機看明白了情況,下車幫忙,一齊用力,絆腳石移到路外。
開車的叫金正:這位同誌,謝謝你啦。
張華:怎麼要謝我?
金正:黃泥路10多年了,修不起,苦了老百姓!你看我這輛車……
張華:師傅是江西人?
金正哈哈大笑:江西人?在我們古縣,做個車牌照要一萬元,到了江西,隻要四千元。
張華:有這種事?
金正:幾年來,我無數次找交通局,可他們說是縣裏規定!古縣,什麼收費都比外縣高。
張華:為什麼?
金正:全市四小龍!N個千家萬戶!幹部出風頭,百姓吃苦頭!
7.曙光路 日
一幢五層樓掛著“曙光服裝廠”的標牌,貨車正在裝貨,工人進進出出。
一個40來歲的男子對到來的張華說:客人你好!
張華:老板你好。請問貴姓?
傅勤:師傅的傅,勤勞的勤。傅勤。
張華:哦,傅勤。這條路上,你這樣的廠家不多嘛。
傅勤:家家辦廠,戶戶關門,逃到義烏就有12家,逃到常熟的有3家……
張華:為什麼?
傅勤:殺雞取蛋,謊報政績。我們朝陽村,號稱兩億元村,百分之十一的稅率,應繳稅2000多萬元,而其實呢,全村加起來,不到100萬元!
8.山下村村口 傍晚
田中央蓋著一片竹棚。
張華向竹棚裏張望,一條小狗汪汪地吠起來。
竹棚裏走出一個瘦小的黑黑的農民:請問老板,你要買雞?
張華:是的。
農民:請進。
張華:養的雞不少嘛。
農民:辛苦錢。做服裝虧大了,弄了個雞場,還債。
張華:對不起。還沒問老板姓名呢。
農民:靈祥。千家萬戶,單打獨鬥,難。
9.山下村 夜
大眾轎車、大卡車、稅務專用車先後開進村,車上下來四五十人。
張華閃到一棵樹後。
村口響起了爭吵聲:同誌,我的褲子剛開始做,車工還沒到齊,稅款就請暫緩一下吧。
稅務員:皇糧國稅,天經地義。
業主:我剛開始做,還沒有賣掉過。
一稅務人員從屋內跑出,手拿幾本練習本:上個月的銷售記錄,1000條,每條6元5,計款6500元。
稅務員:6500,百分之六,偷稅400元。車工的計件記錄本,總計8570條。
業主:同誌,對不起,其中一半以上是賒賬的。小本小利的,周轉資金少,寬限到年底,我一定如實上繳……
稅務員:不行!去年的稅款還沒有完成……
這時,傳來一陣叫聲:攔住他,別讓他逃走了!
一個人飛快地逃往村口,被工作人員攔住。
逃跑人:你們不是人民政府,是國民黨!我要去派出所控告!
民警:派出所?我就是派出所的。
逃跑人:民警同誌,他不讓我解釋,還把我推倒在地。你看,我的腿出血了!
民警:抗稅、罵政府、告狀?今天收稅是縣裏統一部署的,公檢法都來了。
逃跑人:你們不是共產黨,是國民黨!
張華眉頭緊皺,推著自行車從樹後走出,攔住一個稅務幹部,問:同誌,山下村欠了多少稅款?
稅務員:全村102家針織廠,共計稅款4萬元。
張華吃驚,心聲:100多家廠,共計稅收4萬元?縣裏統一部署,動用公檢法?
10.老鎮 日
空蕩蕩的街上,兩邊放著一張張的小桌子,青年男女三五成群或打麻將、打撲克,大約有幾十桌。
張華推著自行車邊走邊看,他眉頭緊皺。
一位中年婦女對麵走來。
張華上前詢問:這位大姐,請問,這裏怎麼都是搓麻將、打撲克的?
婦女:你看,這麼長的街,有幾個客人來往?沒生意。
張華:沒生意,怎麼不去做針織、做服裝呢?
婦女:生意不好,稅收又重。
11.老鎮會議室 日
鎮幹部全體會議。
鎮長林軍:歡迎張華同誌到老鎮任黨委書記。(鼓掌)我們先認識一下,黨委委員、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其同誌,副書記徐兵同誌,黨委委員、婦聯主任王花同誌……
張華:謝謝同誌們。我到老鎮來,首先是因為老鎮有過輝煌的曆史。曾經,同誌們以能到老鎮工作為榮耀,可是現在,有人怕到這裏來,為什麼?老鎮出了一些問題。黨教導我們,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誌。隻要我們同心同德,把問題擺到桌麵上來,抓住症結……(有人敲門)請進。
傅勤:林公,這是我給鎮黨委、政府的信。
林軍打開信,遞與張華:張書記,老傅的又一封人民來信。老傅,這位是新來的黨委書記張華同誌。
張華站起來:歡迎老傅“春草闖堂”。
傅勤:原來你就是張書記!
張華看著手裏的信,標題為“股份製,上檔次,創名牌——重振老鎮經濟的唯一出路。”
12.林軍家 夜
林軍:傅勤同誌敢講真話,無私無畏。我大專畢業到老鎮7年了,對老鎮的情況算得上是了解吧,他說的這些是事實。一個地方能多一些這樣的同誌就好了。
張華:老傅的人民來信,反映了老鎮人民的心聲。
林軍:人民的意願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張華:說得好。
13.江邊 日
電閃雷鳴,暴雨傾盆,沿鎮而過的老江混水暴漲,江邊良田一片汪洋。
岸上,張華、徐兵、紅星穿著雨衣,褲腿卷得高高的。
紅星:上遊的4個村被淹沒的良田共有1120畝,我們一村被淹麵積有300畝,朝陽村受淹600多畝。下遊幾個村受淹麵積更大,最下遊的河底村……
14.河底村 日
林軍、楊其、王花和村幹部穿著雨衣,手持鋤頭、紮箕等抗洪工具在加固溢洪口。
村幹部:河底村五分之四的田地在大水中浸了兩天兩夜,今年的單季雜交稻和旱作基本絕收,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洪澇災害。
林軍:老鎮處於全縣最低處,占全縣農業損失的一半以上。
15.一村 日
張華一行渾身濕透,在幫廠家移機器、服裝。
一位70多歲的老人感激地:張書記,真是太感謝了。
張華:我們是一家人。
老人:張書記,看到你們,就像見到了當年的土改工作隊。這場澇災,不光是農業,江邊各村的家庭工業也是損失巨大啊。
16.鎮禮堂 日
全鎮幹部大會正在進行。
市委宣傳部賈部長:1985年,占全縣十分之一人口的老鎮,創造了全縣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老鎮的輝煌曆史,不光在古縣,在全市,在各個曆史時期,也曾經是一麵旗幟。你們千家萬戶做服裝,千家萬戶做針織,千家萬戶……
紅星怒不可遏地站起來:請問部長先生,現在是1998年!你能不能不說千家萬戶?
林軍看看身邊的張華,張華對他眨眨眼。
賈部長:請問你是……
紅星:我是一村村長紅星。我們老鎮,就是被你們的“千家萬戶”搞死的!
賈部長:哦?
紅星:早在1985年,我們鎮就有200工人的同濟服裝廠,200工人的一村服裝廠,在全國的民營企業中首屈一指!可是,被縣裏活生生地拆散了,換成了千家萬戶小打小鬧的個體戶。這有好處嗎?
賈部長像熱鍋上的螞蟻,看看身邊不動聲色的張華和林軍。
紅星: 1989年,經濟總量與老鎮差不多的東陽橫店,徐文榮帶了30多人來向老大哥學習,可是10年後,老鎮的財政收入居然不到橫店的千分之一!請問,千分之一是什麼概念?
賈部長:這……
紅星:你們還在吹牛皮,古縣是“全市四小龍”!謊報政績,強奸民意!
劉勇坐在位置上:罵得好!過癮!
台下騷動。
林軍目視劉勇,大喝一聲:紅星,好了。
劉勇:一村村長的發言有根有據,全部是事實。
紅星:我的話暫時說到這裏,謝謝賈部長。
林軍:賈部長與我們一些同誌看問題的角度有些不同,這在大會的下一個議程中,將認真研究。我們將對幾個大是大非的問題進行民主決策。好不好?
張華恰如其分地說:同誌們,我相信大家同意林鎮長的意見。是吧?
台上台下稀稀拉拉有人說:同意。
張華:歡迎賈部長繼續作指示。(鼓掌)
賈部長:這次全國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災,史稱“98抗洪”,全國各地紛紛捐款,具有光榮傳統的老鎮,一定會走在前列。好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先走了。(起身走了)
17.鎮禮堂 日
張華:同誌們,現在繼續上午的會議。這次大會的主題,是貫徹省委提出的“思想再解放,觀念再轉變”的方針,落實十五大精神,“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對的,為人民利益改正錯的”。經過慎重討論,決定停止沿用10多年的“千家萬戶做服裝、千家萬戶做針織”的口號,(經久不息的掌聲)走“股份製,上檔次,創名牌”之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轉變,老鎮發展!
掌聲再起。
林軍:同誌們,摒棄過時的千家萬戶說,是老鎮發展的重大決策。老鎮重現輝煌,從這裏開始。
18.能達集團 日
大門前,有一個足有10畝地的大花園。
大紅的橫幅“老鎮赴東山鎮參觀團”下聚著100多位老鎮人。
老樓:歡迎,歡迎。13年前,是老鎮的老傅帶著我到紹興進布,我們才開始辦廠。
張華:老樓同誌,老鎮村以上幹部和部分企業主向你們學習來了。你們能達製衣集團公司現在擁有2000多工人,一年上繳的利稅,比我們整個鎮加起來還要多!可是我們呢?目前最大的服裝、針織廠,居然沒有超過30人的!
這時,急匆匆跑來一個人。
老樓立即迎上去,拉住他的手:潛深哥,是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張書記,當年,就是這位同濟服裝廠的廠長,帶我去紹興布廠的。
張華:好啊。我們本來就是兄弟嘛。
潛深:張書記,我來的路上,碰到了一個人,他拉著我到他家裏。八個臨街房,一樓是店,二樓有住家和辦公室,三四五樓八間一統的服裝廠,兩百來人。他說,比他大的廠,在東山鎮有幾十家。我一下子蒙住了,這真的是在同濟服裝廠看了三年門的小三嗎?(潛深熱淚盈眶,說不下去了)同是一個天,同是一個地,同是一個太陽照!(拉住張華的手)
老樓:張書記,請同誌們到車間看一看。
突然,鞭炮齊鳴,銅管樂隊和婺劇十錦班樂隊一起奏響歡快的樂曲。
這時我們才發現,能達集團的門前,掛著長長的通天垂地大紅幅,用中、英文書寫:“熱烈歡迎南非商業部長光臨能達集團觀光指教!”
19.老鎮大院 傍晚
參觀團成員們在一起議論著。
“這一趟真是開了眼界了。”
“是啊,看看人家幹的,那才叫帶勁兒呢。”
“咱們也可以學嘛。”
“能學得來嗎?”
“我看還是在領導……”
傅勤走了過來。
有人喊道:傅勤,聽說你跟義烏夢娜公司的宗經理是好朋友?給我們講講他吧。
傅勤想了一下說:1995年,宗承英兄弟以200萬元的自有資金,創建了夢娜工業公司,今天,才4年的光景,居然擁有了一億資產!
張華:鄉親們,三年前的200萬元,變成了一個億。老傅講的是天方夜譚嗎?不。今天東山鎮所見,足以證明,這是真的。我們黨成立時,隻有幾個人,現在成了領導全國的執政黨。得民心者得天下,路線正確了,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錢可以有錢,對不對?
“對!”
傅勤:我去過他們公司,人家的針織車間,那叫個幹淨,進去都得換上拖鞋。車間裏,幾十台錚亮發光的針織機,吐出一條一條雪白的圓筒褲,女工們一襲仙女般的白色工作服,有條不紊地專注自己的機器。知道嗎,人家一個工人管6台機器。想想咱們,小打小鬧的針織機,黑不溜秋的機房,渾身上下粘著纖毛的黑不溜秋的衣衫,黑不溜秋的光膀子工人……這樣的機器,人家一次買了100台,每台6千元……
眾人驚訝不已。
林軍:請老傅再給我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傅勤:宗經理告訴我,1982年初冬的一天,下著大雨,他到市裏進貨,雇了一輛小貨車,看見公路邊一男一女拎著大旅行袋,沒有雨傘,淋得像落湯雞,也是做生意的人。他們停下車一問,正好順路,就帶到他家。宗經理的妻子也很好客,燒了紅糖薑茶、雞蛋、麵條,還拿出結婚時的新衣服給二位換上。大家猜猜,後來怎麼樣?”
大家鴉雀無聲。
傅勤:至今,宗經理不知道這對男女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裏,隻知道他們是老鎮人!說那男的小個子,一顆上門牙用銀的補過,女的高個子,兩顆門牙也用銀的鑲過。
人們一片嘩然。
“這對男女,準是山下村的誌富夫婦!”
“對!是誌富這個東西!”
林軍:同誌們,我為什麼要請老傅講這個故事呢?老鎮落後,包括人們的素質、觀念落後。我們要轉變觀念,提高素質!
張華:轉變觀念,提高素質。股份製,上檔次,創名牌!我們要天天講,人人講,大會講,小會講……
20.金光公司 晨
這是一組70年代的老廠房,經過簡單的粉刷,煥然一新。
大門口人頭攢動,金光站在大紅布蓋著的廠牌邊,劉勇站在另一邊。
金光:鄉親們,在老鎮黨委、政府和工商所的幫助下,經過幾個月的籌備,由6家個體戶組成的股份製企業金光針織公司,從山下村102家個體戶中脫穎而出了。有請張華書記和劉勇所長為我們揭牌。
張華和劉勇為公司揭牌。
金光:請張書記講話。
熱烈的掌聲過後,張華說:鄉親們,我們以人格、人才、資金、產品、品牌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以法律為保障組建了股份製企業。希望各位股東同心協力,為老鎮帶個好頭。
21.一個院子 日
院門上掛著“龍成塑料廠”的牌子,院內,幾個人正往一輛解放牌汽車上裝機器。
一輛路過的小車停了下來。
張華下了車,他邊打量著邊走進院子,問道:請問老板,為什麼裝機器?
老板在忙碌著:移到義烏去。
張華:為什麼?
老板:去年繳稅6千元,今年要定稅2萬元!在義烏,我這樣的小廠,當年免稅,以後再看我們的發展靈活定稅,他們叫“放水養魚”。
22.鎮國稅所所長室 日
傅勤:所長,你的兒子幾歲了?
所長:21歲。
傅勤:與小徐同年。小徐高中畢業,辦了織帶廠,5個工人就業,去年上繳利稅6千元。如果小徐是所長的兒子,你高興嗎?
所長:那當然高興。
傅勤:今年給他定稅,怎麼可以一下子加到2萬元?
所長:全縣利稅指標每年以百分之十遞增,不這樣定,完不成啊。
傅勤:還有龍成塑料廠創辦三年了,現在也逃到了義烏,你一分稅收都不到了呀。
所長:我心裏也明白。但我小小的稅務所長,作不了主哇。
傅勤:殺雞取蛋,惡性循環!
23.鎮會議室 日
幾個縣財稅局的幹部在座,張華給各位遞煙,林軍給各位沏茶。
張華:定稅事關國計民生……
縣稅務科長:稅務幹部的職責就是收稅。張華同誌!
徐兵:這是傅勤同誌的《關於定稅問題的報告》。
科長接過:又是傅勤,愛管閑事的刺頭!
東成拍案而起:科長怎麼可以這樣說老傅!老傅敢講真話,無私無畏,德高望重。老傅給領導上書,事先都會征求方方麵麵的意見。
劉勇:東成同誌講得對。
科長:傅勤是在帶頭抗稅,你們懂嗎?
張華:科長!我們請縣財稅局來,就是請職能部門聽聽各方麵的意見,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林軍:人民政府為人民。我們有責任搞清楚,古縣為什麼比不上兄弟縣,老鎮為什麼落後以至於此。
張華: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兩千多年前,孟子就說,易其田疇,薄其稅收,民可使富之。兄弟縣能“放水養魚”,我們為什麼不行?
24.肖俅辦公室 日
張華把一份報告遞給肖俅:肖書記,這是四套班子的聯合報告,附有一封人民來信。
肖俅草草一翻,讀道:《關於定稅問題的報告》,傅勤。張華,古縣有30多萬群眾,你聽誰的?
張華:肖書記,我們認真研究了老傅的報告,一致認為,人民群眾給領導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肖俅:張華,你到縣府工作也有這麼多年了。每一項政策、法規都有紅頭文件作依據,不是憑熱情可以改變的。一個黨員、一名國家幹部要服從組織,服從領導。
張華:肖書記……
肖書記:張華,你是我一手提拔的。我這都是為你好。
張華:肖書記,你是縣府大院內最年長的老同誌,你的話,新來的書記、縣長還是挺尊重的。
肖俅笑容可掬:張華,你的意見,我一定向領導轉達。
25.縣委會議室 夜
幾個常委在開會。
姚超男:張華同誌提出的定稅問題,事關重大,縣委、縣府是該轉變觀念了。
肖俅:張華是我一手提拔的……
市委宣傳部賈部長:因此有恃無恐,越來越狂妄!98抗洪,全國捐款,唯獨老鎮例外!
朱書記:賈部長,您聽我解釋。老鎮遭受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洪澇災害,是古縣的重災區。鎮幹部和沒受災的村都捐了款,經縣領導同意,這些捐款給了本鎮損失最重的幾個村。
賈部長語塞:我是擔憂降低了稅收,“全市四小龍”的牌子,從朱書記手上摘了……
肖俅:粉碎“四人幫”,我走上領導崗位。1977年,老鎮的財政收入隻有近萬元,去年達到300多萬元,我們這些老同誌,嘔心瀝血呀。這幾年,古縣的財政收入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遞增。張華同誌下去不久……我們當領導的,不能做群眾的尾巴呀。
26.朱書記辦公室 日
朱書記:張華同誌,你再談談《關於定稅問題的報告》。
張華:任何一個大企業,都是從小做起的。群眾把小企業比作剛發芽的小樹,政府扶持它,長大、成材、結果,稅源多了,收稅也不再難了,古人就說“藏富於民”。適當減低小型企業的稅收和定稅,有利於引導千家萬戶低、小、散的家庭工業做大做強。十五大唯一放映電影《喜蓮》,就表明中央大力倡導股份製思想,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朱書記:稅收政策的改革,關係到方方麵麵,我會盡一切可能與有關部門協調。
27.金光針織公司 日
廠內,工人忙著針織,貨車裝貨。
28.公司辦公室 日
會計:金光,按這三個月計算,今年的利稅30萬元不成問題。
個子不大,上門牙補著一顆銀牙的誌富:金光,大廠好啊,200多工人,人多力量大。可是我呢,隻招到3個工人……
會計:到義烏紅樓賓館的人才市場招工呀。
誌富:人家一聽是老鎮的個體戶,擺擺手就走了。
金光:上半年鎮裏動員我們搞股份製,聯合起來辦大廠,你怎麼說?
誌富:“拚那拚,剩個柄。”“拚夥殺牛,不如個人殺狗。”
金光:張書記正在為廠家爭取減稅定稅……
一股東匆匆而進:不好了!張華書記……張書記被市委點名批評了。
金光:為什麼?
股東:說張書記做群眾尾巴,跟著群眾抗稅……
金光:放狗屁!
29.肖俅辦公室 日
賈部長從公文包中取出一張房屋樣圖和一張發票:老肖,這是市區景觀房的詳圖。這一套,我給你定了,120平方米,五樓,電梯,前麵大江,後麵高山,空氣陽光,沒得說。
肖俅:好啊。就是手頭……
賈部長:開發商是我的朋友,市價80萬。
肖俅為難地:80萬……
賈部長:成本價,40萬。
肖俅如釋重負:40萬元,3500一平方,夠便宜。但……
賈部長:放心,按揭,首付20萬。這是發票,都給老肖辦好了。
肖俅貪婪地接過樣圖和發票:謝謝賈部長。
賈部長:下半年調到市委了,這區區20萬元,還不是小事。
肖俅從公文包中取出一張畫:賈部長,這張畫,是我請中國美院的主任畫的。(打開折疊的畫)請你帶回去裱吧。
賈部長:這怎麼行。上次肖書記給陳書記的畫,我讓人出手了,嚇我一跳,30萬元!
肖俅將畫裝進賈部長的公文包:賈部長,不成敬意。
賈部長:張華,你那門生……
肖俅:賈部長,肖俅有數。
賈部長:陳書記特別關照,對張華,要好好管教。
30.肖俅家 夜
肖夫人:這個張華,一向文縐縐的,到了老鎮,忽然變成了“兩頭響”,不知天高地厚。說了10多年的“千家萬戶”,停用。抗洪救災,不捐款。皇糧國稅,別有一天……
肖俅:去,叫張華、徐芳過來吃晚飯。
31.曙光路 日
一群人圍著張華。
有人問道:張書記,聽說,你在市委挨批了?
張華:沒有哇。
有人不服:為老百姓說心裏話,怕什麼!
張華:不為老百姓說話,當什麼幹部。(手機響)什麼!土管局到山下村拆雞棚?叫他們先停下!
32.山下村 日
靈祥的雞棚圍滿了人,十多個土管幹部手持鐵釺、榔頭從卡車上下來。
林軍:同誌,有話好好說嘛。
科長:拆!
靈祥:同誌,聽我說完好嗎?
科長:違章建築,拆!再罰款!
靈祥躺倒在地,土管幹部拖他起來,他大哭起來。
這時,林軍被擠到邊上。
金光趕到:靈祥,起來。一個大男人,學女人耍賴。
靈祥站起來:領導!
科長:拆!
林軍擠進人群:同誌,這位是山下村黨支部書記!
科長:支書?村民違章建築,你有直接責任!拆!
金光:誰敢動一動!
科長:你妨礙公務。
村民被激怒了:打!
幹部群眾對峙起來。
林軍拉住科長:都靜下來!
科長:你們暴力抗法?110!
金光:有眼不識泰山!這位是老鎮的林公,林鎮長!
33.肖俅家 日
肖夫人打開門:哎喲!是古書記的女兒、女婿呀,快請進!
靈祥夫婦拎幾盒營養品和兩隻活雞進來。
古女:肖書記不在家?
肖夫人忙著沏茶,擺水果:星期天,有事去了。雞場辦得好吧?
靈祥:土管局來拆雞棚了,說是違章。
肖夫人:放心,不會有事的。
34.林軍辦公室 日
古女:昨天的事,謝謝鎮長了。我家運氣不好,做針織虧大了,才蓋了個臨時雞棚。
林軍:當時,你去土管部門登記一下就好了。土地屬於三大國策,是道高壓線。
古女:林鎮長,搭雞棚前,我找過肖書記的。
林軍:肖俅?
古女:是的。
林軍:肖書記雖然是縣委副書記,但不管具體工作……
古女:昨天,我又去了肖書記家。不瞞鎮長,肖書記當老師時,我父親一手提拔他……
林軍:你的父親就是……粉碎“四人幫”後的縣革委會古主任?
古女自豪地:是的。肖書記說,養雞是農業,土管部門會按政策辦的。
35.靈祥養雞場 日
靈祥夫妻在與10多個男女聚在一起喝茶。
某女:古女,我代表老鎮23位養殖戶謝謝你了。
某男:古女找了縣官,幫了我們的大忙。靈祥,來,大家舉杯,以茶代酒。(唱)東方紅,太陽升,他是我們的大救星……
古女:要謝,得謝林鎮長,張書記,肖書記……
這時,門外傳來刺耳的汽車鳴笛聲。
門外,一輛土管局的公務車上下來一個土管幹部,他手挾公文包進來,客氣地招呼:靈祥同誌。
靈祥站起身:同誌,我就是靈祥。
幹部:靈祥同誌,你好。(從公文包中取出一疊紙,遞出一張)這是土管局的通知書。
特寫:“限期整改通知書”。
眾人起身齊齊圍觀。
靈祥一字一字地讀著:你涉嫌違章建築,處理方式兩種。第一,保留雞棚,每年每平方米上繳土地使用費8元;第二,限你五日內自行拆除。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某男:每年每平方米8元?一畝666平方米,一年上繳5000多元,什麼規定?這不是要老百姓的命嗎!靈祥,你那位肖俅書記根本沒有跟土管局說過呀!
某女:古女,都怪你父親!死得太早了!
某男:世態炎涼,人在人情在!
36.鎮政府會議室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