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語電影英譯策略的目的論視角(3 / 3)

(二)字幕翻譯的縮減策略在《1942》中的體現

我們之所以對電影字幕進行翻譯,就是為了外國觀眾對電影正確、合理的理解。那麼,在翻譯中,就應該關注外國電影觀眾的接受能力,按照其語言習慣、文化傳統進行翻譯,隻有外國大眾通過字幕理解電影內涵,才是高品質的翻譯。在該原則的影響下,按照電影劇情對多餘的、囉嗦的信息進行縮減,可以達到好的字幕翻譯效果。

原文:日本人攻擊河南的手段那麼毒辣,給災民發糧食。

譯文:Those treacherous Japanese,giving grain to starving people.

這是蔣介石給河南省原省長培基說的,在影片最後,經過整部電影的觀看,觀眾對故事劇情基本了解,加上前後語句的信息協助,根據目的論字幕翻譯的簡潔易懂原理,翻譯成“Those treacherous Japanese”恰到好處,符合委員長的心情,符合人物特點。假如直譯成“Japanese attack on Henan means so sinister”不但句子冗長難懂,觀眾看起來費勁,而且也不能滿足畫麵對語速的要求,不利於觀眾對影片情感的感知。然而後麵的“給災民發糧食”,卻和影片中國民政府對待河南大災從始至終的冷漠態度前後呼應,體現了國民政府對待河南大災真正的態度。整句意思明確,既尊重原文也考慮譯文觀眾的理解能力,清晰表達了國民政府對災民真正的冷漠。

原文:女兒:不願意餓死。

譯文:no.

這是逃荒準備時,瞎鹿和女兒的對話中女兒的回答。小女兒問瞎鹿什麼是逃荒時與瞎鹿的對話。瞎鹿說:你願意餓死,女兒說她不願意餓死。在翻譯時,我們看到的英文就隻有“no”。在這裏體現了目的論的縮減策略,由於語言和文字的不同,很多時候就像對話中一樣,重複和囉嗦,然而在目的論的翻譯理論下,簡潔的翻譯不但符合字幕翻譯的特點,而且對外國受眾理解電影本身大有好處。

四、結 語

電影字幕翻譯受諸多因素影響而不同於其他翻譯,而同屬於翻譯分支要求其必須遵守翻譯的基本原則。適用於翻譯的目的論理論當然適用於電影翻譯。《1942》良好貫徹了這一翻譯思路,完美橋接了作者和觀眾之間的溝通紐帶。重現了曆史,提醒了忘記的中國人,讓世界更多了解了真實的中國。

[參考文獻]

[1] 王瑩.從觀眾因素看影視翻譯的標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06).

[2] 李新新.中國的影視翻譯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

[3] 陳亞明.《臥虎藏龍》字幕翻譯策略探析[J].電影文學,2007(15).

[4] 梁漢平.影視翻譯方法探微[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06).

[5] 王榮.從關聯理論看字幕翻譯策略——《亂世佳人》字幕翻譯的個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02).

[6] 毛顯輝.電影片名及相關術語的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03).

[7] 洪莉.功能譯論在字幕翻譯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1).

[8] 艾璐.從目的論看《京華煙雲》文化內容的翻譯[D].天津:天津大學,2010.

[9] 殷豐立.從目的論看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D].杭州:浙江師範大學,2010.

[作者簡介] 王瑛(1977— ),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外語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