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作為商業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創作形式,通過借鑒攝影、繪畫藝術完善和豐富著自身的創作語言。任何藝術形式都離不開創作主體和審美主體的主觀情感,這是藝術產生的源點。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意象構成是通過對電影本身的主題和審美訴求來實現的,它既要體現電影創作主體的情感,又要體現電影海報設計的主體情感,在複雜的情感活動中形成的視覺藝術形象。海報設計師將劇本創作、導演創作、演員表演以及場景、服裝、道具等相關創作主體結合,並借助諸多藝術形式的情感傾向,通過設計化的形式語言,將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意象形態。
四、結 語
藝術的魅力在於審美主體並不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是將情感通過客觀物象呈現出來。電影海報雖以平麵媒介呈現,但通過創作主體創造性思維的參與,延展了作為海報設計諸要素的本體語言和文化內涵,構成了意象形態的“時空轉換”,融合了曆史與文化形態,體現創作思維與主題之間的和諧關係,電影藝術離不開海報設計,而海報設計對電影藝術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6]通過對電影本身的深刻理解並尋求對其表現形式的準確把握,甚至是超越電影本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以完全獨立的形式被欣賞者直接感悟與體驗。電影海報看似“靜”,卻蘊涵著無限的動能和張力,給了欣賞者更大、更廣的想象空間。畫麵所構成的“瞬間”觸及了人們的靈魂,成為一種精神的凝練與永恒,抑或是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符號”,電影海報不再是電影上映前的“告示”,而是多元文化語境下藝術形態之間的相互解釋和延展。
注釋:
① 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12頁。
② [法]福西永:《形式的生命》,陳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65頁。
[參考文獻]
[1] 張文波.“先聲奪人”“喜聞樂見”——淺談電影海報的兩個特征[J].丹東師專學報,2003(25).
[2] 丹納,著.藝術哲學[M].傅雷,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3] 齊鳳閣.中國現代版畫史(1931-1991)[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
[4] 魏天德.以虛補實,虛實相生——談室內虛空間[J].美術大觀,2011(11).
[5] 肖丹.試論平麵設計中的空間表現[J].大眾文藝,2011(11).
[6] 魏妍妍,劉桂.從影片《阿甘正傳》淺談電影和平麵設計的關係[J].電影文學,2012(24).
[作者簡介] 張兵(1968— ),男,河北廊坊人,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