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讀完絹帛上的王命,即刻收攏絹帛歸於袍袖中。
朱元璋在金座上端坐著嗬嗬笑道:“眾位卿家,即已通曉本王的意思便即刻回去各自準備吧。”話音一落,宦官長聲喝道:“退朝!”
文武百官齊齊跪拜道:“臣等告退!”說是告退竟都沒人動,過了好一會才聽宦官道:“吳王已退朝,眾位大人起來吧!”
文武百官這才紛紛起身,兩班文武依照前例齊齊後轉,後隊變前隊向朝堂外走去。
大奎心裏這個氣啊,黃鶯受封誥命夫人之時,這閹貨明明說的正月中旬開設比武大會。這下倒好,正月中旬卻隻是初試而已,看來這娘娘腔的閹貨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造謠而已。以後說什麼也不能相信閹貨了。
大奎還沒走出朝堂,那個閹貨宦官在身後揚聲道:“吳王有旨,江南通政使張大奎隨我麵見吳王。”
大奎聞言一驚,回身又走了回來。來到宦官身前不禁問道:“到哪裏去麵見吳王?”宦官笑道:“張大人不常來朝堂,對朝中事物尚不熟悉。我姓劉,張大人以後便稱呼我劉公公即可。”
大奎連忙陪著笑道:“劉公公,嗬嗬。”說著從袖中掏出十兩銀子交到宦官劉公公手上道:“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多虧劉公公早早提醒比武之事,讓本官早有了準備,嗬嗬。”大奎雖是想把這閹貨掐死,但麵上仍是一副笑臉。
宦官劉公公嘻嘻笑道:“哎呦,張大人太見外了。您是朝官,我是奴才。怎麼好白拿您的銀子啊。”說是這麼說,大奎手上的銀子還是落到了這閹活手上,宦官劉公公轉瞬將銀子收在袍袖中。
大奎這才小心地問道:“劉公公可知吳王找我何事?”吳王在大殿之上與這宦官劉公公可是一句話都沒說,這次相招顯然是事先授意。
果然,劉公公輕聲道:“具體事宜我也不清楚,張大人隨我來吧。”說完轉身當先向後殿走去。大奎心裏這個氣啊,十兩銀子就弄出個這?
劉公公帶著大奎走過一條長廊,轉個彎到了一處偏殿門前,劉公公站在門前恭恭敬敬的稟道:“吳王殿下,張大人帶到了。”
殿內傳出吳王的聲音道:“進來。”這句話說完便沒了聲音。
劉公公聞言這才輕輕推開殿門並示意大奎進去,等到大奎進了門便伸手關了殿門守在門外。大奎放眼看去,吳王正在迎麵的文案後看書。
大奎小心翼翼的走上前,躬身抱拳道:“臣張大奎見過吳王。”說著屈膝下拜恭恭敬敬的伏在地上。耳邊卻聽到吳王朱元璋輕聲問道:“張愛卿,你可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