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奎聞言心中笑了:‘既是愛卿,必不加罪。’想到這故作糊塗問道:“臣不知何罪之有?”
朱元璋緩緩言道:“王參政所奏不知愛卿有何異議?”
大奎想了想言道:“臣若有心貪墨銀錢,自不會如實上報,當初臣查抄髒銀確實隻有十餘萬兩,望吳王明察。”
朱元璋笑道:“起來吧,你的人品本王信得過。”
大奎道聲:“謝吳王。”隨即起身躬身站立一側。
朱元璋笑著問道:“那依張愛卿,那二十餘萬兩銀子哪裏去了?”說著話間卻是依然雙目盯著手中的書本,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問卻是緊抓症結不放。
大奎絲毫不作他想的道:“這個臣不知,罪魁已斬首,如今臣有口難辯。”
朱元璋笑了笑道:“眼下我大明養精蓄銳,江南屯兵近百萬。不日即將舉兵北伐,這江南之地卻是何人能為本王據守?”說罷深深一歎。
大奎不禁問道:“朝中文武眾多,吳王何愁沒有人選?”
朱元璋放下書本,定睛看著大奎道:“順元城的孟大人來京後,見了本王呈上了一件物事,正因為這件物事本王今日才網開一麵。你斬了順元上任的府尹梁有才,雖繳獲了大批髒銀,但卻有二十萬的髒銀不知所蹤。就憑這一點,本王斬了你也不為過。”
說著朱元璋在桌上拿起一塊疊好的旗幡扔在大奎麵前道:“這便是如今順元府尹呈上的物事,你看看吧。”
大奎拿過那旗幡,徐徐展開來看,不多時雙目已是淚光盈盈。這哪裏是什麼旗幡,卻是一塊諾大的白布上洋洋灑灑寫就萬言,後麵是許許多多數都數不過來的手指印。這塊白布雖是不值一文,但在大奎心中卻是堪比千金,這白布竟是一封萬民書。
朱元璋緩緩道:“你知道梁有才是王福的親戚黨羽,你也知道王福乃是王親,為何卻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行事?”
大奎聞言雙手捧著萬民書流淚道:“臣受吳王器重委以重任巡視江南,心中當無愧吳王信任,縱有萬難張大奎也要以百姓為念。今日哪怕吳王斬了臣下,張大奎也不會後悔,我便是要天下百姓都感念吳王的恩德,要讓天下百姓知道吳王的欽差是為民做主為民請命的。更要讓天下人知道,吳王收複天下是為百姓謀福。若能如此,臣萬死不辭!”
好家夥,這一個大帽子差點沒把吳王朱元璋悶死。俗話說得好:逢人且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大奎這些話,真真假假委實讓人難以揣度。
朱元璋聞言點頭道:“恩,本王沒有看錯人,但王福之所為你卻不可多加幹涉。哎~~本王是有苦難言啊。”說罷以手扶額狀似十分為難的樣子。
大奎抱拳躬身道:“臣明白吳王的苦心,今得吳王所命。張大奎謹遵王命!”說罷再次深深一揖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