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領會記憶能力中的運用
領會記憶能力在聽力過程中尤為關鍵,特別是在比較長的聽力材料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細節,如常見的有數字、地點等。那麼如何領會文章中的一些關鍵信息,並將其牢牢記住呢?筆者認為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念等對於領會語境、語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聲波的接受過程中,不排除存在聽不懂的語音,那麼有效信息便以跳躍性的一個一個單詞的形式進行呈現。而包括文化背景等在內的經驗知識可以將這些隻言片語以聯想的方式進行連貫、補充,另外其對於深化記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
教師在平時的聽力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滲透西方的曆史、文化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如尋求婦女平等是西方一直所關注的話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尋一些“反對婦女歧視、尋求婦女平等”的圖片、文字、影像資料,使學生大致了解婦女解放的曆史曆程。然後,搜集有關於這一類話題的聽力材料以供學生訓練,並要求學生摘錄、記憶在這一話題中經常性出現的單詞或詞組。
4 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猜測推理能力中的運用
生詞是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最為頭疼的問題,一旦陷入生詞的困境中便束手無策。在這一種窘境中,大膽猜測詞義是尋找突破口的唯一途徑。另外,在聽力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分心或沒有聽清個別的單詞,通過聯係上下文以及文章大意自動彌補句子的大致意義,不僅能夠解決生詞的難題,還有助於推測將要聽到的文章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聽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生詞,要求學生大膽地推測。如“The most popular tent sold in Britain is the frame tent with 2 bedrooms and sleeping accommodation for 4 people”一句中,大多數學生不知道單詞“accommodation”的意思,但是根據“bedroom”“sleeping”兩個單詞的意義,也大致能猜測出其與“睡覺”“房間”等有關。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意義相近但用途特別的詞彙或句子,通過讓學生分辨、推測,來提高他們的猜測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聽力材料中的一些關鍵詞或關鍵成分省略掉,讓學生根據猜測進行自動彌補。
5 結束語
顯然,在信息技術高度滲透於現代生產與生活的現實環境下,多媒體以及網絡技術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影響著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人機互動的操作方式有利於學生主動進入學生和語言環境,參與語言活動,這對於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其能夠針對學生在詞彙量、語音語調、語法以及語速等方麵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及時解決難題,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參考文獻
[1]鍾紹春,張琢,李吉南.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7(10).
[2]劉澎,盧振軍.從修訂後的《高職英語教學要求》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發展趨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6).
[3]劉迎紅.淺談影響大學外語聽力教學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徑[J].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