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宜居環境(十九)(1 / 3)

1994年11月,“宏琳厝”屋主黃德展從中國建設報上看到一篇《我國最大的古民居建築群·甘熙故居》,稱甘熙故居為中國最大古民居,他曾專門撰文表示質疑。他說,作為古民居整體建築,閩清縣阪東鎮新壺村的古建築“宏琳厝”,就比甘熙故居建築群範圍大得多,建築技藝也高超得多。他的質疑文章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先後有北京、天津、武漢、廣州等建築研究院的專家學者來到“宏琳厝”進行研究、考察,最後得出結論,“宏琳厝”是研究中國古民居建築藝術特色的瑰寶,“最大”之說當之無愧。

黃德展說,縱觀全國著名的古民居,如被譽為“江南第一屋場”的湖南省嶽陽縣的“張穀英”大屋,其占地麵積隻有9000多平方米,山西“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等均是院落群體,並非單個建築,福建永定土樓也僅11000多平方米,著名的江南民居建築群———位於南京市建鄴區的“甘熙故居”其占地麵積也僅14000多平方米。寧波鎮海區“十七房”,隻是17棟房相連的建築群,外有圍牆。由此可見,中國最大的單幢古民居當屬福建閩清“宏琳厝”古民居。

八、西藏布達拉宮

在我國現存宮殿中,還有一座極為特殊的宮殿,就是西藏的布達拉宮。它曾是集宗教與行政於一體的宮殿,是中國古代西藏地區政教合一的產物建築群體。

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最初是鬆讚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布達拉宮成為曆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布達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珍寶,堪稱藝術的殿堂。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是中國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相傳在公元7世紀,吐蕃讚普(即王之意)鬆讚幹布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在這裏創建了宮室。現在山頂上的法王洞內,尚有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等人的塑像。現存其他建築大都是在公元世紀中葉達賴五世受清王朝冊封後重新修建的。

在拉薩海拔為3700多米的紅山上,宮堡依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為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木石結構,五座宮頂覆蓋餾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被譽為高原聖殿。分為三大部分:一為山前宮殿,二為山頂宮殿,三為山後區。宮城已有主要管理機構,山頂宮區主要以紅宮、白宮為主體,其中有寢宮、佛殿、聚會殿、靈塔殿等。在西南山坡為僧舍,北麵一片是達賴喇嘛親屬進宮時的臨時用房。宮城區是一座山城,呈方形,東、西、南三個方麵砌出9米高的山牆。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分為紅宮和白宮兩部分,以其外部紅、白二色作為區別。布達拉宮布達拉宮裏最主要的大建築群,一是白宮、二是紅宮。內部兩宮殿院牆圍繞、道路井然,殿宮佛舍、塔殿俱全。每個宮的層數都很多,建得很高,氣勢輝煌。紅宮做紅牆大金頂,高七層。殿堂壁畫豐富多彩。白宮主要的殿宮外表裝飾白色,主樓達七層。從山頂到宮室有六道門,道路係統十分完善。紅宮居中,為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白宮居側,為佛堂、經室、寢宮等建築。

宮殿的設計和建造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牆基寬而堅固,牆基下麵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和通風口。屋內有柱、鬥拱、雀替、梁、椽木等,組成撐架。鋪地和蓋屋頂用的材料是一種叫做“阿爾嘎”的硬土,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便於采光,調節空氣。宮內的柱梁上有各種雕刻,牆壁上的彩色壁畫麵積有2500多平方米。

宮內還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或綢緞上彩繪的唐卡,以及曆代文物。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藏布達拉宮之白宮

白宮始建於公元1645年,曆時8年,以鬆讚幹布時原有的觀音堂為中心,向東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個寺宇的牆麵被塗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白宮高7層,位於第4層中央的東大殿麵積為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撐,是布達拉宮重要的殿堂,曆代達賴喇嘛在此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第5、6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層是達賴喇嘛的冬宮,這裏采光麵積很大,從早到晚,陽光燦爛,俗稱“日光殿”。分東、西兩部分,西日光殿是原殿,東日光殿是後來仿造的,兩者布局相仿,分別是十三世和十四世達賴的寢宮,也是他們處理政務的地方。這裏等級森嚴,隻有高級僧俗、官員才被允許進入。殿內包括朝拜堂、經堂、習經室和臥室等,陳設均十分豪華。宮殿外,有一個寬大的陽台,從這裏可以俯視整個拉薩城。

白宮橫貫兩翼,為達賴喇嘛的生活起居地,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精美,布置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畫,多出自名家之手。紅宮居中,供奉佛像、鬆讚幹布像、文成公主像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像數千尊,以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黃金珍寶嵌間,配以彩色壁畫,金碧輝煌。整個建築群占地10餘萬平方米,房屋數千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體現了西藏建築工匠高超的技藝。布達拉宮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每逢盛大節日或活動,宮門擠滿信仰藏傳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為著名佛教聖地。1990年8月後重修。

現存布達拉宮最古老的建築是法王洞。9世紀時,布達拉宮因吐蕃內亂遭到破壞,僅存法王洞。洞內供奉著據傳為鬆讚幹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人並列的塑像。

白宮的第六層和第五層都是生活和辦公用房。第四層有白宮最大的殿宇東大殿。殿長27.8米,寬25.8米,內設達賴寶座,上是同治帝書寫的“振錫綏疆”匾額。布達拉宮的重大活動如達賴坐床典禮、親政典禮等都在此舉行。

白宮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東側的半山腰有一塊寬闊的廣場,稱作“德央廈”,是達賴喇嘛觀看戲劇和舉行戶外活動的場所。廣場的南北兩側建有僧官學校等。

白宮在紅宮的下方與紮廈相連。紮廈位於紅宮西側,是為布達拉宮服務的喇嘛們的居所,最多時居住著僧眾25000多人。它的外牆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宮的一部分。

西藏布達拉宮之紅宮

紅宮建於公元1690年,當時,清康熙帝還特意從內地派了100餘名漢、滿、蒙工匠進藏,參與擴建布達拉宮這一浩大工程。紅宮的主體建築是各類佛堂和達賴喇嘛的靈塔。宮內有八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大、最華麗,塔身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據說共用黃金11萬餘兩,珍珠、寶石、珊瑚、琥珀、瑪瑙等18677顆。紅宮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西大殿)麵積為725平方米,殿內正中上方高懸乾隆所賜“湧蓮初地”匾額,設有六世達賴喇嘛寶座。殿中還存有清康熙帝贈送的大型錦帳一對,是布達拉宮的珍寶之一。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一旁的經書架上,還置放著雍正皇帝賜予七世達賴喇嘛的北京版《丹珠爾》經書。紅宮最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高14米,傳說殿內的壇城是用20餘萬顆珍珠串綴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