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首歌唱民族之魂的好詩(1 / 1)

文譚前沿

作者:李廷舫

在第八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配樂詩歌朗誦會上,一首《胡楊·大漠之魂》以其飽滿的詩情和深厚的內涵,引起了聽眾的共鳴。一時間這首詩像一支倏然唱響的歌曲,在一定範圍內很火爆地傳播開來。這種配樂詩歌朗誦的形式,也得到了諸多人士的肯定和讚揚。在隆重舉行的“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上安排這樣的藝術形式,無疑是對詩歌的一種推崇,是引領群眾接觸和接受高雅藝術以陶冶靈魂的一次成功之舉。從文化建設角度看,定能催生一些好詩的問世和傳播。

《胡楊·大漠之魂》這首詩是幸運的,能夠在這等高規格的場地得以傳播;聽眾是幸運的,能在一個夜晚欣賞包括這首詩在內的那麼多好詩的配樂朗誦,享受到一次豐美的藝術盛宴。

《胡楊·大漠之魂》這首詩之所以讓人震撼,在於它飛揚的文采、激蕩的詩情。更在於它深厚的文化蘊藉。詩的開頭兩句“上百次夢裏呼喚的就是你,千百回心中牽掛的還是你”,詩人“夢裏呼喚”、“心中牽掛”的“你”是胡楊,但讀完全詩再細細回味,便知詩人“呼喚”和“牽掛”的絕不隻是“一株、兩株”的物質的胡楊,而是胡楊所象征的精神,那種經曆了“扭曲”、“風霜”、“酸夢”、“痛創”而仍然在“挺著胸膛”的“不屈和堅強”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與我們息息相通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也正是詩人歌唱的這種精神,引起了聽眾和讀者的共鳴,激起了強烈的回應。

《胡楊·大漠之魂》中的這個“魂”,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魄;詩人筆下的胡楊,是我們民族魂魄和“民族氣勢”的象征。詩人看著它,“如同翻閱曆史的畫卷”,“走進歲月的長廊”。我們聽著或讀著這首詩,也會隨詩人及與她相伴的胡楊一起“穿越時空隧道”,走進額濟納大漠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多彩多姿又多傷痕的曆史文化長廊。從古到今,去聆聽“碎石沙礫的怯怯顫抖”、“弱水餘波的淙淙流淌”、“沙漠駱駝的足音”和“神州問天的隆隆巨響”。我們聽著或讀著這首詩,也和詩人一起想象“站在那裏的胡楊”,是怎樣“用幹枯的手臂托舉新綠”,“用粗壯的腰杆撐起脊梁”,“用不屈降伏遮天的沙塵”,“用執著挑戰風暴的凶狂”……

一位大文學家說過,“詩應該有一種力量:號召的力量,感動的力量,啟發的力量,或是陶冶的力量”。這首詩就在號召我們要像胡楊一樣堅強,抵抗一切邪惡而頑強地生長;它所頌揚的胡楊“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生命的頑強,讓我們的感動油然而生,讓我們在長久的思索中受到啟發,進而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這不正是給了我們號召、感動、啟發和陶冶的力量嗎?

《胡楊·大漠之魂》,這真是一首近年詩壇上不可多得的歌唱我們民族之魂的好詩!

這首詩的作者高朵芬,原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人,小青年時即常在《巴彥淖爾文藝》、《花地》等刊物上發表詩作。後在呼和浩特市教育係統工作,仍筆耕不輟,曾出版詩集《叮咚水》,所作多首歌詞曾由作曲家譜曲,廣為傳唱,並曾獲內蒙古電視歌曲一等獎。二○○八年她出版了新的詩集《芬芳流韻》,這首《胡楊·大漠之魂》即選自此集。這本詩集和這首詩標誌著高朵芬的詩歌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也應該看作是她詩歌創作的一個新的起點。希望高朵芬再接再厲,不斷有《胡楊·大漠之魂》這樣的好詩問世。

〔責任編輯 阿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