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醜電視”到“視頻大亨”,視頻網站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了華麗轉身,開始站在同一平台上與電視進行PK。
本刊記者 熊元
十年前,從“Broadcast Yourself”的口號廣泛傳播開始,互聯網便推開了網絡視頻的大門。傳統的電視觀眾開始在網上觀看、分享、下載視頻或短片,打破了電視機“一統天下”的霸主局麵。從“小醜電視”到“視頻大亨”,視頻網站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了華麗轉身。
如今的電視機正被新興的傳播方式“扼住喉嚨”,與可能會被遺棄的命運抗爭,越來越多傳統的電視人也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2014年以來,移動端的興起,又再一次分流了一大批電視觀眾。據調查數據顯示,電視忠實受眾(每天收看2小時)的人群,每年正以2%的速度遞減。
作為亞洲主流影視文化中心之一的新加坡,承辦了多年亞洲地區媒體節。在2014年12月的新加坡媒體節上,電視台與視頻網站開始站在同一媒體平台上就內容進行公平的PK。如今,所有的從業者都開始意識到,在互聯網時代,隻要內容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不僅不會受到衝擊,反而可以依靠其技術優勢而進一步強化自己。“無論市場如何發展如何變化,優質內容永遠都是娛樂行業最稀缺的核心資源。在華誼兄弟的娛樂體係中,電影是最核心的業務,因為它承擔著源源不斷生產娛樂版權(IP)的責任。”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在新加坡媒體節上表示。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節目內容輸出和輸入的重要市場。這一次的新加坡媒體節也加入了越來越多中國元素。共有近30家中國影視製作企業參加,相比2013年亞洲電視論壇,中國影視市場備受關注。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表示,國內的消費者正在手機上消耗越來越多的媒體時間,大約平均每天超 14 小時。PC 機連接人和信息的模式正被移動設備改變,人們在移動設備上獲得信息的同時,與服務聯係更加緊密。
2014年的新加坡媒體節由四個相輔相成的電影電視活動組成,包含電影電視交易市場、影視論壇、頒獎典禮和影片展映。2014年,媒體節迎接了5,000餘名來自60多個國家的業內人士前來參加亞洲電視論壇、新加坡影彙和亞洲電視大獎,其中包括製片人、製作方和明星。另外,還有10,000餘人參與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目前,媒體產業被新加坡作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事實上,新加坡已經成為6000多家媒體公司的首選地,比如國際電影製作公司Double Negative Visual Effects和盧卡斯影業有限公司(Lucasfilm)。此前,HBO Asia與新加坡的媒體公司聯合製作了電視劇《石龍崗之路》(Serangoon Road)和《Grace》,而好萊塢大片《Agent 47》和《Equals》也有一部分是與新加坡媒體公司合作的,幾個月前在新加坡進行了拍攝及製作。
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產業發展助理局長傅彩莉女士表示:“國際同行不斷在亞洲尋找創新的故事和原創內容,而新加坡媒體節給予了國際及亞洲媒體人一個能交流和探索合作機會的平台。新加坡是東南亞業務與人才的聚點,這使它成為國際和本地媒體公司的選址。憑借島國的高速連接和繁榮的媒體行業,新加坡媒體節讓亞洲和其它地區的媒體專業人士建立有意義的合作夥伴關係。”
此外,通過本次媒體節的平台,國內電影發行商、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也宣布,將以個人身份在新加坡成立媒體產業基金,麵向影視衍生品,包括主題公園、遊戲等產業,首期募資1億美元。於冬預計,在2018年,中國的媒體和娛樂產業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目前,中國已為世界第二大電影業市場,在2016年,中國的電視業將趕超英國和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電視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