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培養學生誠信的品格。“信”有兩個基本內涵,一個是信守承諾,一個是真實。新聞的意義就體現在它絕對真實,所以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信”的品格,堅守新聞絕對真實性的原則,不為了炒作捏造假象,要時刻牢記真實才是新聞的生命。
3. 人文素質教育在新聞傳播專業中的重要性
大學教育的時期是培養學生人格的關鍵階段,如果在新聞專業的學習過程中不注重人文素質教育,一旦學生在人格上有所缺失,在“仁義禮智信”中有任意一點無法做到,都將不利於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日後必然會導致新聞職業操守的缺失,從業之後甚至可能對整個新聞事業乃至社會都產生壞的影響。因此,在新聞傳播教育過程中加入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新聞傳播專業強調的是三點:職業技能、職業精神以及職業道德。職業技能是基礎,而職業精神和道德則是進一步的升華及核心,是依靠人文素質的。
4. 提高新聞傳播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
4.1 重視課程改革,轉變教育理念
新聞專業的教師與學生都應樹立職業技能與人文素質並重的理念。不同的新聞媒介所需的專業技能可能不同,但是在人文素養上的要求是相同的。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之下,各種媒介都在相互融合,新聞教育者應該更新教育觀念,旨在培養複合型乃至全能型人才。因此,高校應實行課程改革,將專業課程分層次遞進學習,並且從始至終貫穿人文素質教育,由單學科教育變為多學科教育,重點培養學生深厚紮實的人文功底,從而順應整個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潮流。
4.2 對教師加強人文培養
在課堂中,教師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教育是否成功取決於教師是否具有基本的素質。人文教育亦是如此。想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首先就要求教師具有基本的道德品質和知識底蘊。教師良好的人文素質可以通過人格魅力感染到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所以,學校應加強對師風、師德的關注,提高教師的修養和人格氣質,教師才有資格用道德來教育學生,用言傳身教來影響學生,以師長的身份啟發學生、幫助學生。
4.3 在專業技能實踐過程中注重人文題材
目前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在進行專業實踐時,大多為了順應時尚潮流,或受知識儲量的限製,學生基本上會選擇微電影情景劇等方式,題材也脫離不了校園這種通俗題材。無論是最初的選題,還是到後來的策劃與製作,全都不符合社會現實的軌道,更不說與專業媒體的差距。因此,學校或教師在舉行相應實踐課程時,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們將視角轉向深層次的社會,使學生提早接觸社會直麵社會,更好地培養責任意識和人文素質,有利於以後真正步入社會成為光榮的新聞工作者。
5. 結語
當人們提起新聞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時,其實就是塑造人。在十九世紀時,就曾有偉人說過,大學有兩個任務,一是探求科學;二是對道德的修養。這裏的修養,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素質。新聞傳播的專業特點便決定了它比其他專業更需要人文素質教育。現代新聞事業,需要的是能夠在形形色色紛亂繁雜的社會中明確是非,不被世俗迷倒,能夠在對錯麵前擁有清醒的頭腦勇於抨擊的新聞工作者。因此在高校的新聞傳播教育中教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人文,擁有引導輿論激濁揚清的能力極其重要。
這就是本人根據淺薄的經驗所提出的觀點,希望得到指正。
參考文獻:
[1] 胡顯章, 李曼麗.文化素質教育與創造性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2] 董天策.我國新聞教育的四大缺失[J].新聞記者,2005(9).
[3] 趙四亮, 李毅.淺談高校人文素質[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