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一波又起(1 / 3)

大明中原人對北方一律稱呼韃子,軍隊被稱為虜兵,其實是不對的。

遼東的女真部落,既不是韃靼,也不是蒙古,而是肅慎國的遺民,完顏氏的後裔。

和西麵蒙古、韃靼隻會放牧不同,遼東女真部落進化較早,一直就是農耕、漁獵、畜牧並重的生活模式,所以到完顏阿骨打時代,就對蒙古和大宋造成了致命威脅。

作為當年大金國的一個族群,女真部落的第一個敵人就是蒙古,因為大金國就是被蒙古人給滅了。

努爾哈赤率領女真部落崛起,首要任務就是複仇。

複仇的第一個對象就是科爾沁部,因為他們侮辱了大金國後裔兩次。

當年的科爾沁部,是蒙古諸部落裏麵實力最強大的部落之一。

科爾沁部東鄰紮賚特部,西鄰紮魯特部,南鄰沈陽城邊牆,北鄰石裏罕水(今黑龍江)。東西兩端相距九百裏,南北兩端相距二千裏,地域廣大。

所謂天演地變,滄海桑田。

科爾沁領主奎蒙克·塔斯哈喇,支持蒙古大汗庫登汗“收複三衛夷屬”。率部越過哈刺溫山(今大興安嶺),進入納兀水(今嫩江)、討浯兒河(今洮兒河)、浯勒水(今鬆花江)、東西遼河兩岸遊牧。

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部大舉南下,首當其衝的就是女真各部。

麵對科爾沁部向南一線平推過來,女真部落紛紛放棄了“金界壕”(成吉思汗邊牆)以南的大片領地,向東南長白山腹地和向鐵嶺、沈陽以南的腹地退卻。

與科爾沁諸部形成長達百餘年的對峙局麵,這是女真部落的奇恥大辱,從而埋下了第一個禍根,也就是戰爭的導火索。

科爾沁部占領了北哈刺溫山、西紮魯特東界、東浯勒水下遊與納兀水彙合處兩岸、南鐵嶺的吉林邊牆與沈陽城邊牆,牧地東西寬度九百裏,南北縱深三千裏的廣大區域。

從庫登汗以來,科爾沁部落就和西南方向的女真部落處於彼此仇視的鄰居位置,屬於蒙古大汗東南方的邊境部落。

科爾沁部落身後的西北方向,是蒙古大汗設定的內喀爾喀五部組成第二道防線,也就是巴林、紮魯特、巴嶽特、烏齊葉特、弘吉剌五部,這些地區屬於蒙古大汗的戰略縱深。

繼續往西,就是核心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等等一路向西延伸出去,從而構成戰略後方。

大宋年間蒙古覆滅大金國,科爾沁部就是第一凶手。

蒙古人被大明人趕出中原,被迫擴張牧區求生存空間,科爾沁部又是第一凶手。

努爾哈赤作為一代梟雄當然明白,他要做兩件事情,才能實現自己的雄心壯誌。

第一個,從策略上講,隻有對蒙古發起複仇之戰,才能聚集完顏氏後裔的民心。

第二個,從戰略上講,滅掉蒙古獲得迂回的空間,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做好這兩件事情以後,大金國後裔才能夠揮師入關,入主中原,重現當年大金國的輝煌。

不管是第一件事還是第二件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收複當年被科爾沁部“占領”的廣大區域,完成報仇雪恥的第一步。

皇帝昏庸,文官誤國。這是大明朝廷過去二十年的偉大功績。

大明朝廷用二十年時間,辛辛苦苦給自己培養了一個掘墓人。

努爾哈赤就是在寧錦邊軍的“大力扶持下”,一步一步慢慢走向權利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