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恩人是葉向高、孫承宗、李梁成,沒有他們的幫助也就沒有今天。
在此期間,大明朝廷還在為自己給女真部落培養了一個強大對手而沾沾自喜。
但是六年前,努爾哈赤發出“七恨宣言”建立大金國,大明朝廷才如夢方醒。
這個時候才想起來停止扶持努爾哈赤,準備亡羊補牢,可惜已經顯得太遲了。
因為努爾哈赤經過葉向高、孫承宗等人的幫助,早就明白獎勵農耕的重要性。
熊廷弼、袁崇煥這些百無一能的書生,竟然以為努爾哈赤和北麵的蒙古一樣。
隻要卡住邊關的“貢市”,不和努爾哈赤做交易,大金國就會乖乖的來求饒。
所謂書生誤國,就是因為他們除了“子曰”、“詩雲”之外,對於如何構建國家的戰略方針一竅不通。
努爾哈赤崛起了,代表著大明朝廷“以夷製夷”國策的徹底失敗。
等到努爾哈赤露出獠牙的時候,大明朝廷才發現自己一個朋友都沒有,邊境上全部都是敵人。
大明朝廷套用大宋朝的國策失敗了,其實也就代表所謂的盛唐國策也失敗了。
可是,剛好蒙古的大汗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蒙古部落當然走向衰落。
到了林丹汗掌權,和南麵的大明朝廷犯同樣的病,也算是難兄難弟。
對外敵戰而不勝,隻能苟且求生。對內各部卻大棒揮舞,任意欺淩。
這種倒行逆施屬於最後的瘋狂,也是部落被滅亡的前奏,到了整個民族的最後時刻。
因為林丹汗和大明朝廷犯同樣的病,對東麵努爾哈赤的崛起視而不見,一對難兄難弟之間還廝殺不休,從而加速了崩潰。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俗話是有道理的,你別不相信。
努爾哈赤從小研究漢文化,兵法戰陣自然是首當其衝,所以他針對科爾沁部和內喀爾喀部,施展了一招“恩威並用、離間拉攏、遠交近攻”的策略。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明安台吉等人先後投降努爾哈赤,科爾沁部落全麵崩潰。
科爾沁部落一戰不勝而崩潰,一下子就把處於二線的紮魯特部、巴林部、烏珠穆沁部暴露在努爾哈赤的麵前。
換句話說,就是林丹汗把自己的左肋送到了努爾哈赤的刀下,但是他本人並沒有發現滅頂之災就在眼前,反而在暗中謀劃對附近的蒙古各部下毒手。
林丹汗要下手的對象有三個:南麵的喀喇沁部,北麵的巴林部,西麵的土默特部。
當然,這也是努爾哈赤處心積慮,早就謀劃好的結果,戰爭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到了一觸即發的關鍵時期。
熊儲突然出現在紮魯特部身後,讓原本要逃跑的烏珠穆沁部回到了應有的位置。
因為熊儲的個性使然,讓他在一些大事上麵優柔寡斷,結果浪費了最好的機會。
雖然采取了破釜沉舟的戰略,終究還是晚了一步,來不及按照軍師萬練的戰略構想全麵展開。
現在隻能是盡人事而聽天命,能夠挽救到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
其實這一切熊儲還沒有完全明白過來,至少在他抓住另外一批人的時候,他並沒有覺得局麵已經無法挽救了。
原來,努爾哈赤大張旗鼓要和西北方向的紮魯特部“友好往來”,原本是要演一場戲給別人看,盡快給自己找一個出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