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增強記憶的天然法則(1 / 3)

01 記憶法則之一:加深印象

1. 要有深刻的印象

愛迪生的電燈工廠曾經同時聘請了27位助理工程師,他們每天都要從工廠去往實驗室,唯一的路線就是穿過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在他們連續走了六個月之後,愛迪生問他們是否注意到路旁有一棵櫻桃樹時,竟然沒有一個人給予肯定的答複。

愛迪生對此感慨萬千:“他們肉眼所看到的東西,隻有不到千分之一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真是令我難以置信,人們的觀察能力竟然如此稀缺。”

假如你將兩三位朋友介紹給一位普通人,我可以向你保證,用不了兩分鍾,他就想不起你任何一位朋友的姓名了。因為在你介紹時,他並未認真地觀察他們,也沒有仔細記下你說的話。他會解釋說自己的記性不夠好。真正的原因卻是他的觀察力太過貧乏,隻有模糊膚淺的印象。就好像相機無法將濃霧中的景致拍攝下來一樣,他也無法將朦朧的印象留存腦海。

《紐約世界報》的創辦者喬瑟夫·普裏茲,要求編輯部所有人員都必須在辦公桌醒目的地方寫上:正確正確正確。

這可以時刻提醒我們,一定要記下對方正確的姓名,可以請對方重複一遍,問清楚怎樣拚寫。對方會因為受到你的重視而高興,而你也會由此產生深刻的印象,能夠正確地記住對方的姓名。

2. 像林肯那樣大聲朗讀

因為家境貧寒,林肯幼年時在一所鄉村學校讀書。教室的窗戶沒有玻璃,是用作業本的紙張糊上的,木地板也破爛不堪。全班隻有一本課本。上課時,老師拿著課本領讀,學生們跟著大聲念。每天讀書聲都不斷,附近的住戶因此把學校稱作“大嗓門學校”。

林肯在這所學校養成了一個伴隨其終生的習慣:他總是把自己想要記住的東西大聲朗讀數遍。

他每天早上來到法律事務所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沙發上,把腿蹺在一張椅子上,拿起當天的報紙邊看邊大聲念出來。他的合夥人曾說過:“我覺得他過於吵鬧,就問他為什麼一定要把報紙讀出來。他解釋說:‘邊看邊大聲讀出來,我就可以把內容牢記。因為我有雙重的接觸,一是我看到了我讀的內容,二來我聽到了朗讀的內容。’”

林肯形容自己的好記性:“就像一塊鋼板那樣——在上麵刻字非常難,可是一經刻上,就再也抹不去了。”他就是通過雙重接觸的方法來達到這樣的效果的,你也可以這樣去做。

還有更勝一籌的方法,你不僅要聽要看你所記憶的事物,還要去摸、去聞,甚至品嚐它的味道。

因為人類的視覺感應較強,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通過眼睛留存的印象可以保持相當長的時間。你或許記不住一個人的名字,但你通常能記住他的長相。眼睛和大腦的神經連接是耳朵的25倍。中國人不是有句俗語叫作“百聞不如一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把你想要記住的人名、號碼、演講大意寫下來,先通讀幾遍。然後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像電影一樣回放,每一個詞都會清晰地閃現出來。

3. 向馬克·吐溫學習不看筆記演講

馬克·吐溫演講生涯的最初幾年,總離不開筆記和摘要。後來他發現隻要運用他的視覺記憶力,就能夠把筆記和摘要丟棄不用。他在《洽波雜誌》上講述了轉變的過程:

日期是不容易記住的,它們由單調的數字組成,不能引起注意,也不能把它們組成圖形,也就不能吸引眼睛的注意。圖畫能讓日期很醒目——特別是你親自設計的圖案,這一點我有經驗。真的不會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你自己設計出圖畫。30年前,我每天晚上都要發表演講,我必須用一張紙條來幫助自己,不至於把自己弄糊塗了。那張紙條上一般會寫有一些句子的開頭,有11句,大概是這樣子:

在那個地區,天氣——

那時候的習俗是——

但加利福尼亞州人從來沒有聽過——

……

一共11句。它們是每一個段落的開頭,可以幫助我,不會遺漏任何一段。但它們寫在紙上,看起來全都一樣。它們不能構成任何圖形,我可以記住它們,但一直無法肯定地記住它們的先後順序,因此,我不得不隨時拿著那張紙,不時地看上一眼。有一次出了點問題,我不知把它們弄到哪兒去了。你永遠想象不出我那天晚上有多麼的恐慌。我不得不開始考慮其他的更可靠的方法。於是,我按照先後次序在心中默記了每個句子中的第一個字——在,那,但等等——第二天晚上上台前,我用墨水把這十個字寫在我的十個指甲上,但沒有用。我隻能暫時地記住,但馬上就忘了。現在的問題是我無法確定我已經用掉了哪根指頭,以及下一根指頭應該是哪一根,因為我不能在用完那根指頭後,就把指甲上的墨水舔掉,這樣做雖然對我有幫助,但也會引起聽眾的好奇。即使我還沒有那樣做,聽眾也已經對我產生了好奇。在他們看來,我似乎對我的指甲比對我的演講更感興趣。演講完了,甚至還有一兩個人跑過來問我的手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我突然有了畫圖的想法。在兩分鍾內,我用筆畫成六張圖,取代那11句提醒句子的工作。一畫完,就把那些圖畫拋在一邊,因為我確信,隻要我閉上眼睛,隨時都可以想到它們浮現在我眼前。於是,我的煩惱全消失了。那已經是25年前的事了,那次演講隨時間的流逝慢慢地在我記憶裏消失了,但現在我還可以根據那些圖畫,把它重新寫出來——因為那些圖畫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腦海裏。

我也同樣使用這樣一種方法來幫助自己記憶。有一次我要發表關於記憶力的演講,想大量引用本章的材料,於是用圖畫來記住各項要點,我想象這樣一幅情景:羅斯福坐在房間裏看曆史書籍,而群眾在他窗下的街道上大聲喊叫,樂隊不斷演奏著音樂。我看到愛迪生正凝視著一棵櫻桃樹,林肯正在高聲朗讀報紙。我想象馬克·吐溫在觀眾麵前舔著手指甲。你看這一切變得多麼的簡單。

又怎樣來記住這些圖畫的順序呢?按照一、二、三、四的順序?不,這樣有點困難。我把這些數字也變成圖畫,然後把數字的圖畫和要點的圖畫聯係起來。比如,一(one)的聲音有點像是跑(run),所以我把一匹奔跑中的馬代表一。我想象羅斯福在他的房間裏,坐在一匹奔跑的馬上看書。二(two),我選了一個聲音接近的字動物園(zoo)。於是愛迪生的那棵櫻桃樹就長在動物園關著大熊的鐵籠子旁邊。三(three),不是跟樹木(tree)有點相似嗎?我想象林肯橫躺在樹頂上,對著他的夥伴高聲朗讀。四(four),我想象成——門(door)。馬克·吐溫站在一扇敞開的大門前,背靠著柱子一麵舔著他指甲上的墨水,一麵向聽眾發表演講。

我很清楚,很多人讀到此處一定會認為這種方法幾近荒唐。事實上也是如此。盡管如此,它卻能發揮功效。道理就在於,荒唐及怪異的事情是相當容易記憶的。就算我以數字的方式中規中矩地記住了我的要點順序,我可能很快就將它們給忘了。但是如果采用我剛剛描述的方式,要想忘掉它幾乎是不可能的。當我想要記起第三點時,我隻需問我自己:在樹上的是什麼?我立刻就想到了林肯。

為了方便起見,我已經把從1到20的數字轉變成圖畫,選擇與數字的聲音相近的圖畫。我把它們列舉如下。你隻要花上半個小時來記憶這些圖畫數字,就可以隨時記住這20種事物。隻要你按照它們的正確次序把它們重複說出,你便可以隨意說出哪個東西是你記憶中的第8項,哪一個是第14項,哪一個是第3項,等等。

以下就是圖解後的數字。試試看,你將會發現這樣記憶極為有趣。

1.Run(跑)——想象一匹馬在奔跑。

2.Zoo(動物園)——想象動物園中裝熊的籠子。

3.Tree(樹木)——把所記憶的事物想象成躺在一棵大樹上麵。

4.Door(門)——或是Wildpig(野豬)。挑選任何聲音很像Four(四)的物品或動物。

5.BeeHive(蜂房)。

6.Sick(生病)——想象一位佩戴紅十字的護士。

7.Heaven(天堂)——街上鋪滿黃金,天使在彈奏豎琴。

8.Gate(大門)——大門,八抬大轎。

9.Wine(酒)——酒瓶翻倒在桌上,瓶裏麵的酒流了出來,滴到了桌子下麵。在圖畫中加入動作,這可以加深印象。

10.Den(獸穴)——在叢林深處岩石洞穴中的是野獸的洞穴。

11.由11個人組成的橄欖球隊,正在球場上瘋狂衝刺。我想象他們把我想要記憶的第11件事物丟在半空中傳來傳去。

12.Shelf(架子)——想象某個人正把某樣東西放在架子上麵。

13.Hurting(受傷)——想象你見到鮮血從一處傷口噴了出來,把第13項東西染紅了。

14.Courting(求愛)——一對情侶坐在某樣東西上親熱。

15.Lifting(舉起)——一個很強壯的男子正把某樣東西高舉於頭頂上。

16.Fightking(打架)——一場激烈的鬥毆。

17.Fermentation(發酵)——一位家庭主婦正在揉麵團,並把第17項物品揉入麵團中。

18.Waiting(等待)——一個女人站在林中的一條岔路上,等著某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