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訓練班裏有位醫師,他演講的題目是“腹部呼吸對腸蠕動有何幫助,以及對身體有何益處”。他正滔滔不絕地講著一個個醫學名詞時,老師馬上製止了他。老師要他先調查班上有多少人知道腹部呼吸以及腹部呼吸與一般呼吸的區別;什麼是腸蠕動,腹部呼吸與腸蠕動有什麼關係等問題。調查的結果使那位醫師大為吃驚。於是他不得不重新來過,把一些醫學名詞用簡單明白的日常用語解釋清楚。
向聽眾說明專業性用語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簡單的例子來做比較。舉個例子,你現在要向一群家庭主婦解釋冰箱除霜的原理。以下的說法顯然過於深奧難懂:
冰箱的功能是建立在“由蒸發器把冰箱內部的熱氣抽出”的原理上的。一旦熱氣被抽出,伴同熱氣的水蒸汽便附在蒸發器上,以致逐漸堆積成霜,而形成絕緣體。此時,蒸發器就必須加速引擎的轉動,才能彌補因結霜所造成的絕緣後果。
亞裏士多德曾說:“思考時,要像一位智者;但講話時,要像一位普通人。”假如你不得不使用專業用語,就得先詳細說明一下,並確定每個聽眾都明白那些用語的意思。尤其是碰到一再出現的關鍵字,就更得留意一下了。
有一次,我聽一位股票經紀人對著一群婦女發表演講,介紹有關銀行的業務。他用簡單樸實的語言解釋,而且采用對話方式,整個談話十分輕鬆,內容也很詳細清楚。隻是他有些基本用語仍然十分專業,如“票據交換”“特許權的買賣”“長短期股票買賣”等。由於這位股票經紀人沒有察覺到聽眾並不清楚這些專業用語,致使本來很成功的演講大打折扣。
06 運用視覺效果
大腦和眼睛相關聯的神經要遠遠多於和耳朵相關聯的神經,因此科學家說:我們通過視覺得到的注意是聽覺的25倍。
中國有一句俗語,也是這個意思,叫作 “百聞不如一見”。
如果你希望演講或談話生動形象,就要讓你的觀點具有立體感,令聽眾對你的演講有一種視覺感受。美國收銀機公司前總裁派特森對使用此法頗有心得,他還專門為《係統雜誌》寫過一篇文章,來介紹自己對生產工人和銷售人員做演講的方法:
想要讓別人了解你,或是引起別人的注意,僅憑語言是不夠的,你要借用一些戲劇化的方式,以達到效果。在我看來,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借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現對和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圖表比文字有力度,而比圖表更具說服力的就是圖畫了。你想要闡述某個主題嗎?那就配以相應的圖畫來表現吧,語言或文字可作為圖畫的輔佐。很久以前我就已經明白,一個畫麵的作用遠勝過我所說的任何言語。
效果最好的是有趣好玩的圖畫,我個人就收集了一整套圖表格式和幽默畫。在一個圓裏畫上美元的符號,那就代表了一張美鈔,要是畫一個袋子,上麵再畫一個美元符號,那就代表了大筆金錢。像滿月一樣的圓臉蛋很受歡迎,先畫個圓圈,再簡單用線條表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隻需稍微改變線條的起伏,就可以讓這張圓臉展示出豐富的表情,思想陳腐的老古董嘴角總是嚴肅地向下,風流時尚的年輕人嘴角總是愉快地上揚。這些圖畫並不複雜,我最喜歡的不是那些畫出美麗風景的畫家,而是漫畫家。這些圖畫最妙之處就在於可以直觀地對比、示範。
你並排畫一個裝美元的大袋子和一個小袋子,就能很清楚地表示出對的和錯的方式,大袋子表明錢賺得很多,小袋子無疑是在說進項很少。你可以在演講時用極短的時間隨手畫出簡單的圖畫,不用擔心聽眾不再關注你,他們反而會更好奇,想知道你究竟在畫些什麼,也想聽你說明畫出圖畫的目的,而且幽默的畫麵還會讓他們感到愉快。
我常常會聘請畫家到我的工廠和專賣店裏去觀察一番,請他用素描畫的形式將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或應避免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後再將這些素描畫成正式的圖畫。我將有關人員召集來,把圖畫展示給他們看,讓他們立即領悟到自己是什麼地方做錯了。投影儀一投放市場,我就馬上買了一台,它可以將畫麵投映在牆壁上立體起來,自然要比平麵的效果好了很多。後來,我又第一時間買了一架電影放映機,在我公司的一個部門,專門存放了6萬多張立體幻燈片,還有許多部影片。
值得注意的是,圖畫並非適用於每次演講或者談話,不過,我們要在適用的場合盡量地發揮它的功效,這是引起聽眾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充分表現我們的想法的好方式。
在使用圖表時,要特別注意能讓聽眾看得清楚明白。而且,也要注意圖表的使用不宜過於頻繁,沒完沒了的圖表也是會令人心生厭煩的。如果你在演講中邊講邊畫,畫的速度一定要快,畫麵越簡單抽象越好,要知道,聽眾可不是來欣賞繪畫作品的。一邊畫,一邊繼續對聽眾講話,而且要盡量轉身麵對聽眾。
當你使用展示物時,下麵是幾點小建議,相信一定會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1.不要讓聽眾提前看到展示物,在真正需要時再展示出來。
2.展示物必須足夠大,以保證最後一排的聽眾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然,聽眾又怎能從展示物中得到啟迪呢?
3.繼續演講時,不要讓展示物在聽眾手裏傳閱,這等於是給自己找了個分散聽眾注意力的對手。
4.將展示物舉起,令所有人目光可及。
5.若是條件允許,可以在現場利用展示物做示範,那樣會比舉出10樣物品的效果好上百倍。
6.不要盯著展示物講話,你的溝通對象是聽眾,而不是它。
7.展示物使用過後,立即收起來,放在聽眾看不到的地方。
8.要是想賦予展示物以神秘色彩,不妨在演講時用東西將它蒙上,放在身旁的桌子上。故意找機會多次提到它,但不說出它究竟是什麼,讓聽眾既好奇又期待,一直等著你揭開謎底。
在聽眾麵前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展示給他們看,這種視覺刺激將會帶給聽眾記憶猶新的感受。
林肯總統認為,我們一定要對清晰的表達充滿狂熱的信念。新薩勒姆學校的校長葛拉罕曾回憶說:“據我所知,林肯常常會為了一件事,花上好幾個鍾頭來研究怎樣用三種最好的方法來表達它。”
另一位美國前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曾經寫下一段回憶,就讓我們以此作為本節最後的總結吧:
我的父親是一位智者,我的語言訓練來自父親的教誨,他不能容忍晦澀含糊的表達,從我開始學寫字,一直到他81歲高齡去世前,我習慣於把給他寫的東西帶在身邊。每次見麵,他都會要求我大聲朗讀,這對我而言,可真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情。他時不時地打斷我,“這話什麼意思?”我便解釋給他聽,當然要比寫下來的更簡潔明了,這時,他就會教訓我說:“剛才你為什麼不這樣說?不要用鳥槍來點醒自己的想法,那樣的話結果隻能是亂糟糟一片。記住,要用來複槍瞄準你說的每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