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開始試探著往外伸腿(二)(1 / 3)

薛離被薛侯這句表麵冠冕堂皇的妙語逗笑了,接著說:“包括我那個大食堂也可以開放——還可以讓大廚開個專門的食序①,專門教國人如何調治飲食。食序算是公室開辦的,那食肆也要交二成費用給公室。”

一說到薛離的大食堂,薛侯和蒙洽都笑了。自從搗鼓出紙後,薛離就開始指使大廚,合辦宮中大食堂,給每個人發飯票。可以點菜,豐儉由人。如果有結餘,還可以跟薛離換糧油布。後來逐步擴大到承辦卿大夫的工作餐,遊說蒙洽時是這麼幹的:

薛離先請蒙洽吃了一頓套餐,從餐前蔬菜、(臘八)粥、正菜、小點心、米飯、湯全套,然後問:“蒙師,飲食還可口否?”蒙洽年紀大了,每天兩隻雞早就吃膩了,這一頓葷素搭配、湯湯水水,那是吃得滿意極了。然後再經薛離介紹養生飲食之道後,就同意將卿大夫們每天的雞換成飯票,由大食堂承辦了。

“蒙師,別笑哦。這個飲食,品種多得很,現在就有三百多種了,以後會越來越多,要全學會,還真要好好學的。再說,有些單獨拿出來就可以開個作坊,比如說掛麵、肉鬆、火腿、烤魚幹、豆腐……光這個豆腐就是好大的生意哦。”

“對了父親,應該給黨庠的童子每天喝一杯豆漿、午餐增加一塊豆腐。蒙師,光這個豆腐啊,你看有豆漿、豆腐皮、腐竹、豆腐還可以做成老嫩不同的、還有做成片狀的,根據厚薄不同,有千張、百葉、還可以敧刀成花的、還可以做成豆腐幹、豆腐果、豆腐球、還可以做成腐乳……

現在大廚已經做出來三十多種拉。專門開個店,生意差不了。小城開一個,大城可以開幾個,光這個豆腐,就能把我們國內各家族閑著沒進項的成員,全部安排了還富裕,各家族還會為子弟的出路煩心麼?

烘焙也是一樣的,可能比豆腐更賺錢哦。”

蒙洽向薛侯一拜,恭賀道:“如此,我薛國民足、工足、商聚;國人富、士富、卿大夫富、君富。民富國強就在眼前,敢不為為君上賀?”

薛侯哈哈大笑,“此皆眾卿之力。尚需眾卿更加努力啊。”

******

於是這年冬,成了薛國的法令發布密集的一年。

《勸學令》、、《勸業令》《整軍令》、《州兵②令》、《專利法》《產業稅法》《入籍令》一大堆法令發布、施行。

這一年也是薛國工坊、商店開張最密集的一年。國人見麵招呼都是“你學了麼?”這是問去公序③(公室開辦,對國人開放的技校)或者公辦食序(餐飲學校)學技術了沒有?或者是“你開了嗎?”幾乎是家家開店或者開工坊。

薛離也開店了,開了三個店,一個學校——公辦食序(餐飲學校)。

薛離跟大廚說讓他去辦個食序,大廚眼淚都下來,以為要趕他走,死活不肯出宮。薛離好言安慰,不是趕他走,隻是讓他去教學生——幹脆嚇得坐地下了,廚師不是士,連工都不是,哪敢給士(裏麵還有各家族派來小宗)上課。薛離好言安慰說這是公室開辦,提拔他去主持,又誘惑道束脩全歸他。然後還給他開一家大食肆(餐館),先在薛國開,然後到列國開,讓他揚名列國。最後還是不敢做食序學正,隻好薛離掛名,大廚隻管教,這才搞定了大廚——二徒弟留在宮內,其餘徒弟帶走。

於是薛離出資,占了八成股,跟大廚合開了一個“大食堂”——大廚的三徒弟主廚,大廚有空就過來。大食堂終於從宮內開到了宮外;

跟母親秦贏合開了一個糧店,經營傳統的糧、油、布。後來戴贏也非要加進來,薛離同意了——不同意耳朵就不是自己的了;

跟公室法人委托代表——公室的宰(大管家)合開了一個《超市》,裏麵的貨物全,所以後來戴贏也要入股——市麵上現在能找到的貨品都盡量搜羅了。

******

薛離開店的目的是為了推行“公票”,其實就是宮內大食堂,試運行飯票的改進版,為了取得信用,先在自家的店裏使用,隨時可以兌換糧食、日用品。

“公票”是用剛“發明”的紙做的,用了石灰漂白(又是石灰……),還算是比較潔白。雕版印刷,獨此一家,防偽效果有保證。為了進一步提高防偽效果,薛離還使用了套色。彩色做不到,隻能套紅。套紅的部分是密密麻麻的小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