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帆
羅斯福的白銀政策加速了國民黨時期的通貨膨脹,最終導致國民黨丟掉了江山。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曾經說過,美國的白銀購買計劃促成了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成功。
20世紀30年代,美國白銀行業總共雇用了不到3000人。1934年,羅斯福總統為了取悅美國的白銀利益集團,頒布了《白銀收購法案》,授權美國財政部以高價購買白銀。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法案衝擊了當時唯一實行白銀本位製度的中國,引發中國的通貨緊縮,迫使中國放棄白銀本位製,隨後滑向惡性通貨膨脹,最終導致國民黨丟掉了江山。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曾經說過,美國的白銀購買計劃促成了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成功。美國一向是白銀生產大國,但白銀業在美國經濟中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行業。1934年,美國的白銀的產值不過3200萬美元,比花生和土豆的產值都少。然而,美國的白銀生產主要集中在其西部七個州,包括猶他州、愛達荷州、亞利桑那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和新西哥州。來自這七個州的參議員控製了參議院選票的七分之一。七個小矮人,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力量強大的白銀利益集團。想在參議院通過什麼政策和法案,就必須得到白銀利益集團的支持。胡佛當總統期間,白銀利益集團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到羅斯福當總統之後,白銀利益集團感到出頭的日子就要到了。羅斯福不是在蒙大拿州做競選演講的時候就曾經說過:“白銀必須作為貨幣金屬儲存起來,民主黨保證就這一問題繼續進行討論”嗎?和白銀利益集團長期並肩作戰的農業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們也一直在旁邊搖旗呐喊。看來,是到了該揚眉吐氣的時候了。起初,英、美、德等國紛紛實行金本位製,白銀不能再和黃金平起平坐了,銀價隨之跌落。隨後,1929年爆發了大蕭條,白銀價格再次急劇下跌。1928年每盎司白銀值58美分,到1932年隻值25美分了。再不出手救助白銀利益集團,兄弟們的心都要涼了。羅斯福總統深諳政治交易之道,穩住了白銀利益集團,就可以放手去實施激動人心的新政,這是多麼劃算的買賣啊。1934年6月,羅斯福總統欣然簽署了《白銀收購法案》。該法案授權美國財政部在國內外市場收購白銀,直到每盎司白銀的市場價格達到1。29美元為止,或者,直到財政部持有的白銀儲備的貨幣價值達到黃金儲備貨幣價值的三分之一。美國財政部根據這個法案從事的白銀交易一直持續到1961年。《白銀收購法案》作為一項法律直到1963年才壽終正寢。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年《白銀收購法案》規定的兩個目標,從來都沒有實現。首先,美國財政部收購白銀,隻不過暫時緩解了銀價的下跌趨勢,直到20世紀60年代,由於新興的照相業需要大量使用白銀,才扭轉了銀價的頹勢。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期貨市場上玩投機的亨特兩兄弟一度把銀價炒到每盎司50多美元的天價。但隨後銀價就一落千丈,回到了穀底。
其次,在整個30年代,白銀儲備對黃金儲備的比例,始終沒有超過1:5,這離1:3的目標差得遠呢。白銀從來就沒有輪到再次粉墨登場,充當貨幣金屬的機會。從長期來看,正是由於美國政府的收購推高了白銀價格,才加速了白銀去貨幣化的進程,白銀的貨幣需求減少了,銀價當然會長期處於低迷狀態,這恰恰損害了白銀集團的長遠利益。當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采取金本位製之後,中國成了唯一一個實行銀本位製的大國。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原本也想實行金本位製,而且已經請了美國專家過來設計貨七個小矮人,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力量強大的白銀利益集團。想在參議院通過什麼政策和法案,就必須得到白銀利益集團美元,比花生和土豆的產值都少。然而,美國的白銀生產主要集中在其西部七個州,包括猶他州、愛達荷州、亞利桑那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來自這七個州的參議員控製了參議院選票的七分之一。七個小矮人,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力量強大的白銀利益集團。想在參議院通過什麼政策和法案,就必須得到白銀利益集團的支持。胡佛當總統期間,白銀利益集團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到羅斯福當總統之後,白銀利益集團感到出頭的日子就要到了。羅斯福不是在蒙大拿州做競選演講的時候就曾經說過:“白銀必須作為貨幣金屬儲存起來,民主黨保證就這一問題繼續進行討論”嗎?和白銀利益集團長期並肩作戰的農業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們也一直在旁邊搖旗呐喊。看來,是到了該揚眉吐氣的時候了。起初,英、美、德等國紛紛實行金本位製,白銀不能再和黃金平起平坐了,銀價隨之跌落。隨後,1929年爆發了大蕭條,白銀價格再次急劇下跌。1928年每盎司白銀值58美分,到1932年隻值25美分了。再不出手救助白銀利益集團,兄弟們的心都要涼了。羅斯福總統深諳政治交易之道,穩住了白銀利益集團,就可以放手去實施激動人心的新政,這是多麼劃算的買賣啊。1934年6月,羅斯福總統欣然簽署了《白銀收購法案》。該法案授權美國財政部在國內外市場收購白銀,直到每盎司白銀的市場價格達到1。29美元為止,或者,直到財政部持有的白銀儲備的貨幣價值達到黃金儲備貨幣價值的三分之一。美國財政部根據這個法案從事的白銀交易一直持續到1961年。《白銀收購法案》作為一項法律直到1963年才壽終正寢。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年《白銀收購法案》規定的兩個目標,從來都沒有實現。首先,美國財政部收購白銀,隻不過暫時緩解了銀價的下跌趨勢,直到20世紀60年代,由於新興的照相業需要大量使用白銀,才扭轉了銀價的頹勢。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期貨市場上玩投機的亨特兩兄弟一度把銀價炒到每盎司50多美元的天價。但隨後銀價就一落千丈,回到了穀底。其次,在整個30年代,白銀儲備對黃金儲備的比例,始終沒有超過1:5,這離1:3的目標差得遠呢。白銀從來就沒有輪到再次粉墨登場,充當貨幣金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