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合圍擊敵·請君入“甕”(3 / 3)

大業聽罷,一時間臉色變得極為沉重,“我已料定玄昆不會登岸,若萬有其一,玄昆已然登岸,我則率兵挺進首陽,必與玄昆死戰到底!那時,我亦將燒山放火,若敬康首領見到火光,就按先前之法,率軍在綸山‘以逸待勞’即可!隻是……”

“隻是什麼?”敬康問道。

“我大業和高辛氏勇士必死戰到底,敬康首領務必要替我們八千士卒報仇雪恨!”大業有點悲痛地說道。

敬康看著大業堅定的眼神,走過去拍了拍他的雙肩,說道:“好!就依你之法!首陽的五千守軍,此時也方有了一線生機,去吧!”

大業看著敬康,想到這個如此“冥頑不化”的老頭,這時竟能被自己說服,一時間也麵露喜色。他大聲對敬康說道:“謝敬康首領!我這就集合士卒,即刻出發!”

大業走到軍帳門口,看到站在一旁的崟淇,便走上前去,拉住崟淇的手說道:“我率軍去首陽了,你在這裏等我!我若破敵,定會回來見你!”

崟淇聽到大業這麼說,竟害羞地低下了頭,小聲地說道:“你可一定要回來啊!”

大業出發了,率領三千士卒,連夜直赴首陽……

窮蟬氏的先遣勇士也出發了,連夜直取篇遇江北……

(雲夢澤上,共工氏大軍)

而此時的玄昆,也正如大業所預料的那樣,還遊弋在雲夢澤上……

夜已經深了,玄昆躺在木筏上,卻久久無法入睡……

因為這已經是共工氏離開洞庭山的第二天了。

就在兩天前,大軍還在雲夢澤上,玄昆試探性地派士卒觀察洞庭山附近的變化,得知大業所率士卒早已退卻,遂令大軍登岸,掩埋族人屍首,替死去的靈魂祭奠。簡單的葬禮之後,玄昆率士卒仔細地查看了大業在洞庭山埋伏的地方,進而估計出大業所率大軍不過數千,糧草亦不充沛。玄昆思索了許久,遂下令全軍繼續登筏,推遲北渡,遊弋於雲夢澤上待命。

共工氏前軍庶長不解,走至近前向玄昆問道:“首領,敵軍已撤離,我軍何不就此機會北渡大江,何故退軍,遊弋雲夢澤上?”

玄昆握了握手中的劍,反問道:“比人數,高辛氏不及與我;比戰力,高辛氏卻是清一色的精銳;比糧草,他們一路跋涉必不會充沛,當下之局,何解啊?”

前軍庶長眉頭緊皺,盯著玄昆吞吞吐吐地說道:“首領的意思是……我們待其疲憊、糧草不濟時再行出擊?”

玄昆笑了笑,衝前軍庶長點點頭,接著說道:“傳令下去,大軍於雲夢澤上好生休整,多捕魚蝦,飽餐迎敵。”

前軍庶長這時心領神會,說道:“諾!首領以逸待勞,此法高明啊!”

玄昆躺在木筏上,心裏一直思考著何時登岸?何時出擊?

“帝嚳那廝,北有犬戎大軍圍城,他竟敢盡數派出精銳南下阻截,這時,想必毫邑已經是犬戎囊中之物了吧?兩天的時間,那些毫邑的近衛軍所攜的糧草也該耗盡了吧?要不再等幾天?不行!再等下去,自己拿功勞什麼和犬戎瓜分高辛氏的領地啊?!”玄昆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著、糾結著,不斷地權衡利弊、不斷地計較得失。他也許不知道,正是這“機關算盡的聰明”最後卻葬送了整個共工氏。

眼看著月入下弦,天邊馬上就要泛起魚肚白,玄昆終於下定了決心:“大軍登岸!即刻北上!直取毫邑!”

這一刻,萬幸的是窮蟬氏的先遣勇士也恰巧抵達篇遇江北,躲在江邊的草叢裏仔細地觀察著江麵上的一切,突然,其中一人發現江上有些許木筏向北岸漂來,緊接著,木筏越來越多……

“這是共工氏登岸了啊!”其中一名勇士說道:“好險,若我們晚出發些許,就難以發覺了!那時,首陽城下,還不知要搭上多少屍骨呢?”

另一勇士說道:“軍機不可延誤,我們即刻返程,將情況報與敬康首領。”

“好!即刻返程!”眾人回應道。

同一時刻,大業也率三千士卒趕到了首陽。左庶長見到受傷的大業,馬上跑到大業的近前,詢問道:“大庶長!這是怎麼回事?你們和誰交手了!?”

大業看著近三日未曾歇息的左庶長,笑著說:“沒什麼,小傷而已,我已經請到援軍了!窮蟬氏首領敬康已經答應出兵!”

左庶長看著大業,幾日未歇的疲憊麵容上終於浮現出了笑容:“真的?!太好了!毫邑有救了!”

大業望著左庶長,卻說道:“毫邑的確是有救了!可你我八千弟兄,卻生死未卜啊!”

左庶長聽罷,臉上的笑容就像凍住一般,望著大業,過了許久才問道:“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我們會生死未卜?”

大業聽罷,便將來時經曆全部告訴了他……

“原來是這樣!我們首陽五千士卒,跪謝大庶長馳援之恩”左庶長聽完大業的陳述,眼角已經滲出了淚水,單膝跪下說道。

“左庶長不可,快快請起!”大業趕快扶起左庶長,連忙說道,“這一行,是凶是福,還未可知!若是玄昆早已行至路上,就當你我兄弟同為毫邑殉城了!”

左庶長起身,對大業說道:“大庶長所言非也,首陽之地,我這幾日趁駐守之機,已詳細查看過周邊數十裏,此處山多林密,道狹且長,實為伏擊之佳處啊!”

“哦!?怎麼講?”大業好奇地問道。

“大庶長剛才之言,意為我軍若先見東側援軍[,即窮蟬氏“甕”南的伏兵]放火燒山,則避敵不攻,退守其後;若先見玄昆之敵來犯,則死戰迎敵,是麼?”左庶長反問道。

“沒錯,正是如此!”大業回道。

“依我之見,無論孰先孰後,我軍都應避敵不攻,退守其後;若玄昆逡巡不前,我等於其身後攻之,豈不更為淩厲?”左庶長回道。

“對啊!此法妙矣!未得援軍之時,我等皆顧慮不可放敵北上;如今北上早已有窮蟬氏待敵,自可與後處強攻,收效更甚!”大業對左庶長的計策嘖嘖稱讚,說道,“好!就依你之計,大軍即刻埋伏於山林之中,以擂鼓為號!”

玄昆的大軍一批批地登上北岸,直至正午,大軍集結完畢,開始向北進發。玄昆心想,“北上之路,唯有首陽易守難攻,高辛氏定會在首陽設伏阻截。”於是計劃著如何破敵……

“北上毫邑還有一條路,從洞庭山北直取綸山,繞過首陽走這條路?

不可!耗時靡費,即使繞過高辛氏,以後還是免不了再行攻伐,麻煩!

行軍至首陽時已是傍晚,趁夜色迅速通過?

不可!夜色利於己,更利於敵!這樣豈不是正中下懷?

罷了,還是傍晚駐紮在首陽外,明日再行通過吧……”玄昆心裏想了好幾條計策,最後還是選擇了避戰不前。

這份保守,又一次讓玄昆離大業的陷阱更進了一步……

傍晚,首陽城外,玄昆另大軍城外駐紮。天色漸漸暗了下去。

“怎麼傍晚東邊的天還有紅霞呢?”玄昆看到東側的天邊些許通紅,疑惑地問起左右衛兵。

衛兵定睛看了許久,回答道:“回首領,那……好像是,燒山的火焰……”

“什麼?!”玄昆聽後,就像被毒蛇咬了一般,從地上彈了起來,緊盯著雙眼向東方望去,“完了!料錯了!原來高辛氏那幫家夥竟然從洞庭山北側渡的江!壓根就沒和自己走同一條路!”玄昆大喊著,心想:“自己當真把高辛氏的家夥看高了!沒想到這些人竟這般愚蠢,白白失去了首陽這樣好的截擊之地!放棄了首陽,再想以萬餘兵力重創我共工氏大軍,可就不易了!”

玄昆身旁的衛兵不知所措,正疑問是什麼讓首領如此著急。玄昆不待解釋,便迅速下令:“大軍迅速開拔,即刻通過首陽!”

與此同時,大業也看到了東側的山火,同時望見了首陽城外的共工氏大軍正蠢蠢欲動。不一會便看到共工氏大軍整裝通過首陽狹長的山路。大業心想:“玄昆果然已中計,接下來,就看著他一步步地走入‘甕’中……”

玄昆率大軍通過首陽,沿途未遇到一兵一卒,心想:“要是早幾日登岸,迅速趕到毫邑,說不定就可以和犬戎氏族瓜分少典一族了!”但現在懊悔也無濟於事,玄昆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大軍迅速奔襲至綸山,趕在少典族阻截之前,讓其無法發覺自己在何處。一路上,玄昆發瘋似的讓大軍全速奔襲,一刻也不得停息。雖然共工氏擅長水戰,在木筏上閃轉騰挪一直不在話下,但在陸地上長途奔襲卻不是他們的強項,才全速行軍不到一個時辰,大軍就已經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了。玄昆眼看著隊伍逐漸散亂,失去了原有的陣型排布,雖然氣惱,但也無濟於事,畢竟行軍速度是第一位的。

這時候,守在首陽東西山麓上的大業,心中大喜,看來這玄昆不僅自己入了“甕”中,還“折騰”著共工氏的大軍身心俱疲。共工氏通過首陽後大約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快速行軍大概為十二裏左右],大業便集合大軍一路向北追擊共工氏……

“甕”南的伏兵放火燒山後,便整肅隊伍向“甕”處進發,因為距離最短,所以基本上沒過多久,大軍就已經集結完畢,按照部署藏匿於道路兩側密林之中……

“甕”北的伏兵見放火燒山後,則令大軍就地休整、以逸待勞,等待共工氏的到來……

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大業的計劃,就像一張大網,已經死死地網住了玄昆,而網口,正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收緊……

(第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