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尋找財富的鑰匙——猶太人的全球分布(1 / 3)

第十四章 尋找財富的鑰匙——猶太人的全球分布

猶太人的足跡遍及全球,在美國、俄羅斯、中國、希臘、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都有大量的猶太人。

猶太人之所以會成為我們所關注的一個群體,不僅因為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出自於這個民族,還在於這個僅有2000多萬人口的民族分布在世界範圍內的各個地區,並且在當地的經濟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猶太人相較其他族類,人數是很少的,但這個隻占世界人口約五百分之一的民族卻出現了太多我們所熟知的在整個人類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名字,比如愛因斯坦、畢加索、基辛格等。對於從事商業的猶太人來說,他們不僅僅隻是會賺錢做生意,而且他們還諳熟經濟理論,懂得賺錢做生意的秘密,提得出發展商業、貿易和金融業的創造性思想。當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猶太裔,如愛德華·伯恩斯坦、阿瑟·伯恩斯、艾倫·格林斯潘、羅伯特·海爾布羅納、威廉·哈伯、保羅·薩纓爾森(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庫茲涅茨(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奈特·亞羅(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密爾頓·弗裏德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勞倫斯·克萊因(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索洛等人。

自1968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三分之一的獲獎者是猶太人或者有猶太血統的人。猶太商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並在當地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生活中扮演了獨特的角色。

猶太人在美國

美國是猶太人最大的聚集地。據1987年不完全統計(當時猶太人口1450萬),猶太人主要分布的國家按猶太人口排列是美、蘇、以色列、法、英。世界上的猶太人有47%住在美洲,美國有584.5萬人,居世界的首位。早在1654年,第一批猶太人就來到美國。從此以後猶太移民來美的源源不絕,但大批地來卻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的。在1860年突然從以前每年數千人猛增到15萬,1880年達到18萬,到1924年美國的猶太人口竟有420萬之多。二次大戰前後又出現一次移民潮,從1925至1975年共有57.6萬猶太人遷移到美國。現在美國的猶太人已近600萬。猶太人是城市居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城市裏:

紐約、洛杉磯、費城、芝加哥、邁阿密、波士頓、華盛頓,新澤西的伯根縣、巴特摩爾等。其中紐約一直是猶太人最大的集中地,擁有美國34.5%的猶太人口。

語言和來源的不同,使美國的猶太人也分為塞爾法迪(指分布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猶太人)和阿什肯納齊(指中歐和西歐的猶太人),前者比後者來美國的時間早。從先後來的次序上看,在美國建立第一個猶太殖民地的是塞爾法迪猶太人,接踵而至的是分別來自中歐和波蘭的說德語和波蘭語的猶太人。19世紀中葉大批來的先是來自德國西部的巴伐利亞和普魯士波森,說西猶太語、波蘭猶太語或德語的猶太人,於80年代又從東歐立陶宛、波蘭、烏克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來了許多說猶太地區方言的猶太人,而後至今猶太移民多來自奧托曼帝國、納粹德國、前蘇聯、拉美和以色列,分別說西班牙語、猶太語或俄語。

在各個不同時期來美國的猶太移民,由於當時的經濟狀況和自身條件而形成不同的發展格局。美國內戰前從德國來的猶太人經濟發展得最快。他們是從巴伐利亞等地的村鎮來的小商販和農民,是單身漢,到紐約登岸後便以那裏為基地在東部一帶分布和發展。當時美國正當立國之初,很需要小商販在商業中起流通作用,於是來的這些猶太人便重操舊業,把從歐洲帶來的生意如賣舊衣、賣幹貨、製鞋、裁縫等行業在美國搞起來了。由於他們善於經營,很快就壟斷了這幾個行業的買賣,後來又打入肉類包裝業。三四十年後一個猶太商業精英團便出現於美國社會,他們經營的主要是銀行、百貨公司、服裝公司、製鞋廠、肉食加工企業。那時紐約80%的零售商店和多數服裝批發公司都是猶太人開的。這些富裕起來的德裔猶太人以德國文化為其文化生活和知識生活的中心。當時猶太人的俱樂部和文化團體深受德國文化的影響。他們讀德文報紙,欣賞德語戲劇,有些還認同於德裔美國人。但在上述德裔猶太人之後來的一大批東歐猶太人卻迥然不同。他們中說俄語的多,所以又被稱作“俄羅斯猶太人”。他們的分布和以前差不多,還是在登陸後大部分留在紐約,然後擠進東部和中西部的城市。1860年全美四分之一的猶太人都在紐約。東歐猶太人開始一般是幹體力勞動,住在民族混雜的城市貧民區裏。後來他們也逐漸經商,主要還是服裝業,據統計,美國的裁縫1/3是猶太人。另一個常做的是製香煙的手工業,還有些人當麵包師、屠夫或建築工人。到1913年,俄羅斯猶太人擁有的工廠有1600家,在那裏做工的幾乎全是猶太人。這時他們中大多數是商人、白領職員和專業人員了。

隨著生活的富裕,他們對保持傳統文化也日漸重視起來。他們有自己的工會。

聯誼會、文化中心、娛樂中心。他們在猶太教堂做禮拜,過猶太教的節日。

送孩子上傳統的私塾去學希伯來文,還給孩子受宗教訓練。但是他們畢竟生活在一個完全西方化的美國社會,在兩種文化的衝突下,他們也隻好放棄一些原來的習俗,例如為了適應美國的經濟生活,他們不得不違反猶太教規,把星期六的安息日改到星期日去過。又如美國公立學校是免費的,他們從經濟和前途著眼隻好把孩子送進美國公立學校,而把他們推崇的希伯來文學校降為周末班。但他們中的知識分子思想很激進,積極辦報刊,為改善猶太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向社會呼籲。那時猶太人工會是很活躍的,他們的工會運動使富有的猶太人也感到是對他們的威脅。20世紀20年代,許多富有的猶太人搬出猶太人居住區,向著美國中產階級的文化邁進。美國文化和傳統的猶太文化相接觸後,使猶太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就連他們的1000多個猶太教堂的活動也稍加改良,采取折中的辦法,他們的拉比也從隻說猶太語變為說英語了。

在美國,在不過兩三代人的時間裏,許多猶太家庭就從貧窮的難民變成了富有的中產階級、資產階級。19世紀末來到美國的俄國和東歐猶太人大多一無所有,據說當時他們平均每人身上隻有十多美元。他們從製衣廠的工人、甚至是沿街叫賣的小商販開始幹起。到20世紀中期,猶太人成為美國社會中“最富有的少數民族”。70年代中期,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對美國社會中各個民族群體的經濟收入進行過調查,發現猶太家庭的平均收入要比整個美國社會的平均值高出34%,比愛爾蘭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黑人等少數民族更是高出許多。今天美國一些赫赫有名的猶太家族,如萊曼、羅茲、戈德曼、古根海默、庫恩家族等,開始時都是從做小買賣起家的,但都在兩三代人的時間裏發跡了,變成了億萬富翁。

雖然當時美國社會中最富有的超級億萬富翁中沒有多少猶太人,但在擁有數百萬、上千萬資產的大富翁中猶太人卻不少,如萊曼兄弟的金融公司,戈德曼·薩克斯金融公司、擁有西北工業公司的本·海涅曼、利斯科公司的索爾·斯坦伯格、海灣和西方工業公司的查爾斯·布盧德霍恩、利頓公司的羅伊·阿什、西方石油公司的阿曼德·哈默,擁有阿美拉達-赫斯公司的石油富豪利昂·赫斯,創建殼牌石油公司的馬庫斯·塞繆爾、杜邦公司的歐文·夏皮羅、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威廉·佩利、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弗蘭克·羅森菲爾德等。這樣的猶太金融家、企業家的名字還可以列舉出許許多多。

猶太人普遍地富裕發達是在二次大戰之後。在1971年,40%是經理或行政管理人員,29%是專業人員。從事服裝業的比例下降,留在服裝行業中的大多當上經理。現在猶太商人,做房地產生意和從事房屋建築業的比較多。

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美國猶太人文化教育程度高,年輕人中70%都已得到學位。許多猶太族知識分子在美國大學任教。1970年10%的美國大學教授是猶太人,第一流的大學這個比數達到30%。聞名的猶太人基辛格博士是美國總統尼克鬆的智囊團成員,他在恢複中美邦交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麵,猶太人知識分子思想激進,主張社會改革,出現很多活躍的作家和評論家,有的獲得了諾貝爾獎。據說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共產黨有15%的黨員是猶太人。一些猶太裔美國律師專門為公民的民權打官司。美越戰爭時期,不少猶太族學生積極參加反對戰爭的活動,還成立了“爭取民主社會的學生”這樣的左翼團體。在60年代的民主運動中,猶太族的學生、教授和拉比都是很突出的。

在20世紀70年代,猶太人開始致力於恢複傳統文化,因為擔心美國社會的同化會導致猶太文化的消失。二次大戰後猶太教堂又在猶太人中重新樹立威信。除開展宗教活動外,它首先做的是辦猶太語學校,把猶太傳統教給下一代。教堂的拉比,唱詩班的領隊、施教者和管理者都是猶太文化的傳授者。雖然塞法迪克和阿什肯納齊的教堂是分開的,但在保持傳統文化上的目的還是一致的。猶太人的世俗活動也是圍繞著這個目的。他們在20年代就建了“希伯來師範學院”。70年代有幾所大學開設有關猶太研究的課程和項目,還有基金會、猶太人校園中心、全美猶太青年教育計劃。猶太人辦的報刊很多,70年代後期出了30種月刊和季刊,還有50個猶太人社區出版周刊,不過用希伯來文的隻有《前進》日報和8種期刊。

猶太人在政界的作用突出地表現在支持猶太複國運動和支持其他國家猶太人。由於他們在美國掌握著相當一部分經濟力量,所以能夠把猶太人的影響滲透到宣傳和政治領域中去,最明顯的是猶太人通過國會對美國行政機構施加壓力,使政府做出支持以色列的決定。以色列的建立與美國猶太人的極力聲援和支持是分不開的。1948年5月14日,當以色列宣布成立後幾小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承認了這個猶太人國家。從這裏可以見到美國猶太人的實力。

他們常捐款支援海外同胞。1939-1976年間捐款6.9億美元,僅1976年就捐了6億美元,其中82%的捐款是送到以色列的。70年代前蘇聯的13萬猶太移民也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離開前蘇聯的,其中有一部分來到美國,他們都是文化層次很高的專業人員和白領工作者。